廖易貴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各學校的一個重要教育工作,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德育理論教學比較枯燥,因而生活化教育理念開始出現,對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開展,只有通過回歸生活化,才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使其產生學習興趣,并且真正指導小學生的人生成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思想品德教師要創設開放式教學氛圍,通過不斷創新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特別注意深入解讀和挖掘教材。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主要圍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進行了思考,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回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思想品德課程開展的根本目的,是對小學生精神品質進行培養和塑造。要想成長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僅僅掌握完善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真正地做到服務于社會。“立德樹人”必須從小抓起,所謂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簡單來講,就是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聯系,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進行研究,有助于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掌握知識,并且對塑造小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著重要意義,所以相關教師應該注重進行這方面的實踐教學探索。
一、創設開放式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通過研究表明,學生對外界信息的吸收,在大腦放松下的效果更好。故而,教師應當積極營造開放式生活化教學氛圍,這對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情感世界的了解,主動去探究學生們在生活中所關注的熱點,學生們生活中喜歡的事物[1]。例如在講解“誠信”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小學生們懂得應該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生活中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某個學生在街道上撿到錢包,將其還給失主,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就是誠信的表現;再比如還可以播放一些不良商家制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新聞,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以次充好,嚴重威脅到了他人的身體健康,這就是一種欺詐行為,是不講誠信的典型表現。這樣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情,會幫助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有更好的理解,產生更高的重視,逐漸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不斷創新教學形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更好地開展生活化教學,思想品德老師們在教學時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來設計不同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們合理地進行體驗式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由于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起來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進而導致課程開展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每組人數應當限定在3~4人,鼓勵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對課堂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并分別就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談論自身的看法,才能真正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2]。教師還可以開展班級辯論賽活動,讓學生對于課堂知識中的某一辯題自主選擇支持的論點,學生合作尋找辯論資料并組織語言,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三、深入解讀和挖掘教材,培養良好品德和人生價值觀
思想品德教材作為學生接觸了解思想品德課程的主要媒介,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知識,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教材中往往會引入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解讀,從多個維度著手,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真正明白思想品德課程開展的目的,進一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3]。例如,在為“節能減排”這一部分備課時,僅僅依賴于課本知識的講解,學生并不能真正體會到稀缺資源以及不可再生資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戰略意義,并且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懂得如何去節約資源,此時,思想品德老師應當通過布置課后任務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去節約資源,如:對自己家庭中水電氣的使用情況進行記錄,并通過互聯網查詢非洲各國家的水電氣使用情況,深刻感受節約資源的必要性。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搜集節約資源的有關新聞與圖片等資源,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說明如何從自身做起進行節約資源。
四、演繹生活情境,組織開展生活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知識的內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演繹一些生活化的情境,通過實踐的參與和體驗,學生將會對課本知識的價值有個更為深刻的體會,而且實踐學習也更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在這樣的生活情境當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效果良好[4]。例如在教學“家庭之愛”的時候,由于初中生處于身心成長發育的青春期,很多想法都與家長有著很大差異,導致家長和孩子出現了各種矛盾,此時就可以組織學生演繹生活中與父母對話的情境,讓學生談一下自己在成長中的煩惱,也能更加體會到父母的想法,有助于親情關系的建立。此外,教師還應該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生活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去踐行德育,真正讓德育不僅能夠內化于心,也要外化于行。比如教師或學校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去養老院去看望老人,與他們進行心貼心的談話,使其將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真正地通過實踐傳承下去,比如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引導兒童過馬路等等,從而全面提高教學的實踐性,真正發揮生活德育的價值。
結束語:
總之,小學品德教學是關系到學生一生成長的重要過程,應該得到學校、教師及家長的更多關注,共同促進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提高。小學品德教師作為最直接的教學實施者,應該努力促使教學回歸生活化,要更多地借助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開展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引導學生自覺規范,逐漸形成良好品行。
參考文獻:
[1]胡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探討[J].好家長,2017(33):87.
[2]陳小燕.回歸生活彰顯魅力——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9(03):25.
[3]楊柳.小學品德教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J].新課程,2017(09):11-13.
[4]王建霞.小學品德教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J].新課程,2017(04):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