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剛
摘? 要:現階段,教師應重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有效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之中,能夠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的信心,同時還可以有效指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其次,教師應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數學試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本文主要針對以上幾個觀點開展論述,探索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有效性;實踐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從而促進學生養成愛動腦、愛思考的好習慣。通過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運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認識數學,從而有效化解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的思維瓶頸,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那么,教師在具體開展數學教學時,應怎樣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經驗與方法。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是學生初步接觸數學知識的一個階段,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使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并引導他們對數學問題進行獨立探究,從而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學習數學的意義。因此,教師應對學生的習慣進行正確引導,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的能力,做好數學學習的啟蒙和指導工作。
例如,在教授“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對人民幣進行觀察,并為學生留一項課后預習作業:人民幣中都有哪些標志?人民幣上的數字都有哪些?這些數字分別意味著什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通過自主觀察的方式,增加對人民幣的了解及認識。
二、巧妙設置生活化情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或公式時,可以通過生活實例進行講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具有準確的認識和理解。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依靠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授,導致學生對數學公式的理解并不透徹,他們只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將公式記下來了,在實際做題過程中難以熟練運用。據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現階段的思維特點,將數學教學內容放置于實際生活之中,增加學生的理解與認同,使學生在課堂中搞清楚數學公式的演變過程。這樣就會對知識具有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聽講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時,筆者就引導學生去觀察學校中的白果樹,并向學生提問:“假如老師用一根繩子繞白果樹的樹干纏繞一圈,哪位同學可以計算出這圈繩子的長度?”這樣就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問題開展思考和探索。隨后,筆者對學生的思維繼續展開引導:“老師可以將繩子展開,通過計算的方式來測量繩子的長度,這樣我們就能夠知道樹干的周長是多少。那請你們思考一下,怎樣通過樹干的半徑來得到樹干的周長呢?這節課我們來重點學習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通過課外實踐活動,教師就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增加課堂學習體驗,同時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益。
三、安排生活化數學習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練習相應的數學試題,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與生活聯系密切的數學試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應基于學生實際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數學的題目,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從而找到高效的解題方法。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完《克與千克》這一課的知識后,筆者為學生布置了如下這道填空練習題:小紅感冒后去醫院,醫生開了藥卻未告訴她服用方式。通過閱讀說明書小紅得知,“2g/kg,每日三次”,小紅不懂“2g/kg”代表什么含義,于是她詢問媽媽。媽媽看到后告訴她:“藥品服用量與你的體重有關,一包藥有30g,你現在是60斤,按照說明書中所說,每包藥夠你吃__天?!边@樣的問題來源于生活,學生在看到試題后能夠輕松讀懂,并感到十分親切,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生就可以計算出正確答案。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數學練習題,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練習的興趣,還可以增加他們對知識的實際運用水平,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應基于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開展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使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理論知識。此外,教師應增設生活化試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實際運用中得到鞏固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姜玉晶;箭洪洲.探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5:12-25.
[2]曾令濱.創情境學數學融生活——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