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
摘 要:本文中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注重從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動性三個角度進行著力,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微課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以及生活教學法,并注重構建自主性的學習氛圍,注重構建與學生生活的連接,從而真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就感,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增強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存在曲解有效教學的狀況。即,部分教師認為有效教學即為教師可以簡單明了地講解知識,并不注重為學生搭建思考的空間,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存在“一聽課就會,一做題就蒙”的尷尬教學境地。針對這種狀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真正提升對有效教學的認知,并在此過程中,真正打造生本課堂,真正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作為評判有效教學的唯一標準,最終達到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本文注重從實踐教學的角度,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
一、運用微課教學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微課教學法,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真正為學生提供獨立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真正讓學生思考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思維才智的空間,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獲得良好的微課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認識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微課教學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設置具有趣味性的微課內容,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以下幾點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第一點,布置任務。(1)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是三角形的物品?(2)三角形具有何種特性?嘗試用手拉一拉。第二點,創設問題。教師創設如下的問題:李奶奶的木制凳子總是來回晃動。你可以運用三角形的知識,解決此項問題嗎?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再次回歸課堂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學習成果。小洛積極地舉手說:“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有:衣鉤、三角架、三角板;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李奶奶可以在板凳上釘一個木條,構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讓整個凳子更為穩固。”通過運用微課教學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教師為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并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授課,將抽象的知識以生動的圖片進行表達,從而在此過程中,達到降低學生思維維度的目的。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創設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究,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梯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多媒體,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真正讓學生更為直觀地學習知識,分析問題,增強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創設問題。教師創設如下問題:你如何計算一個直角梯形的面積,可以盡可能地將直角梯形向個人熟知的圖形轉化。第二點,引導教學。教師運用多媒體,對直角梯形進行切割或是拼湊,從而降低學生的思維維度,增強他們思維的發散性。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思考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成果。蕭贊積極地舉手說:“結合多媒體的提示,我一共探究出兩種方法:方法一,將這個直角梯形切割成三個三角形;方法二,制作兩個全等的直角梯形,拼湊成一個長方形,或是平行四邊形。”
三、采用生活教學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注重深入研究數學教學內容,并仔細觀察生活,從而構建生活現象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連接,真正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心理距離,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動性,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成功構建。
例如,在講授“線段、直線和射線”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方式,列舉如下的例子,讓學生判斷以下生活物品符合哪種線的特點:簽字筆、海平線、開著的手電筒。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舉出生活中可以體現三種特殊線特點的生活物品。通過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教師真正讓學生從生活物品中提煉出數學要素,提升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引入生活物品,并適時地對其進行闡釋,促進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從而真正打造具有高效性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升生活化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真正明確有效性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基準,注重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為學生搭建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相對開放的交流氛圍,讓學生解決問題,表達解決問題的看法,并在此過程中,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小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J].華夏教師.2016(06)
[2]杜繼榮.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咨詢.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