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護理結束后,觀察組肢體功能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 (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改善具有積極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63-02
腦卒中常在安靜狀態或睡眠時突然發病,因腦部血管阻塞而出現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導致單側肢體麻木無力、言語不清、口角歪斜、頭暈嘔吐以及意識障礙等癥狀。肢體偏癱是腦卒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患者錯過治療時間窗后,常規的治療療效有限,多預后不良[1]。既往對此類患者的護理多為出院后指導患者家屬進行家庭延續護理,但患者家屬多為非醫學專業人員,護理效果不理想。因此醫護人員及早進行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尤為必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診斷為腦卒中偏癱患者;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且全部簽訂書面知情告知;所有患者均表現為一側肢體功能性障礙。排除標準:心肝腎等器官嚴重不全者;重度的語言障礙,聽力障礙、理解障礙等患者;精神類疾病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患者;嚴重骨骼肌肉等疾病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2.79±3.48)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3.49±0.20)月。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53-78歲,平均年齡(62.81±3.60)歲,病程1-8個月,平均病程(3.52±0.17)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遵醫囑用藥、生命體征監測、飲食指導、保持病房整潔衛生等。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①心理康復護理:大多腦卒中患者由于神經功能受損,感覺和認知功能出現障礙,肢體活動受限,基于此,他們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緒和異常心理活動,常常表現為自卑、焦慮、恐懼、焦躁、抑郁等情緒,這些情緒會對患者的康復訓練效果造成影響,不利于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避免不良情緒影響早期康復護理成效。②肢體康復鍛煉:每日幫助患者擺放良姿體位,下肢屈髖屈膝,上肢肩胛骨向前,伸肘腕,肩不可受壓,防止損傷;每日進行肢體按摩,從遠端向近端,緩慢、輕柔,促進肢體血流循環;2-3次/d,10-15min/次為宜;被動活動患者各個關節功能,如踝關節的背屈,膝關節的伸屈,從大關節到小關節,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每個關節活動30次左右;待病情穩定,鼓勵、協助患者主動活動和床上翻身訓練,床邊坐位訓練,站立平衡訓練,行走訓練等。同時對患者進行生活能力訓練及手指功能訓練,如訓練患者解扣、抓握、穿衣、吃飯、洗漱、如廁等,不斷訓練患者手的靈活性及四肢的協調性。③認知功能康復鍛煉:首先訓練患者的注意力,方法主要包括視覺跟蹤、文字朗讀等,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即可。其次,訓練患者的記憶力。護理人員說出一串數字,讓患者復述,也可以鼓勵患者回憶當天發生的事情。另外,還需要訓練患者肢體協調能力及語言能力[2]。在語言訓練方面,每天都鼓勵患者朗讀報紙、小說等,并讓患者簡單復述其內容。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Brathel指數評估兩組患者入院時及干預后1、6個月生活質量,該量表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②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入院時及干預后1、6個月運動功能,評分越高提示患者運動功能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Brathel指數評分比較
護理結束后1個月、6個月,觀察組Brathel指數評分分別為(60.22±4.50)分、(75.43±5.02)分;對照組分別為(48.23±4.20)分、(53.10±5.20)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結束后1個月、6個月,觀察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分分別為(69.20±4.50)分、(80.23±4.60)分;對照組分別為(60.20±1.80)分、(66.40±2.52)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早期康復護理是在康復醫學和護理學指導下產生的一種新型護理理念,其以加快患者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主要目的,護理過程中注重對患者肢體的刺激,通過各種體位變換、主動或被動運動增強對患者患側肢體的刺激,這一措施不僅能提高患者運動功能,還可有效預防患者肌肉萎縮[3]。而護理過程中通過心理干預還可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康復訓練效果,加快患者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結束后,觀察組肢體功能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 (P<0.05)。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改善具有積極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素芬,羅婷.早期康復護理聯合家庭延續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20,27(1):34-36.
[2] 陳麗珍.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0):98-100.
[3] 李小亞.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和自主生活能力影響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4(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