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紅
摘 要:從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逐漸的邁入了工業化中后期,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很多的高技術能力的人才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撐。職業教育要積極響應“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對接新經濟形態下的人才技能要求,借助互聯網思維,樹立開放、多元、共享的新型教育觀念,通過交互式教學、慕課、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手段優化教育供給,逐步構建職業教育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教育;高技能;人才
1 導言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為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創新指明了道路,我國經濟的增長也將會因此達到一個新的突破。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也在順應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下,不斷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隨著國際化發展浪潮的推動,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適應國際化發展的迫切需要。
2 “互聯網+職業教育”的內涵
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自身所兼具的“職業性”和“教育性”雙重屬性,而職業性無疑是基于生產力的進步、社會化大分工的演變及發展。在當今時代,以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互聯網+”正在逐漸滲透和改變著傳統產業結構,促使社會化大分工進一步細化,推動著新舊職業的更替。這一變化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在“互聯網+”背景下以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為指導,創新現有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大量的適應新職業、新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這一過程中,職業教育要突出其“職業性”和“教育性”的雙重屬性。一方面,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撐;另一方面,將移動互聯網、網絡教學、虛擬現實等先進數字化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打造未來課堂、智慧學堂等“互聯網+”教育形態。
3 我國中等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現狀
1)教學目標性不強。中職教育應以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主,學校在教學中應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能以理論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優良的標準。目前,一些中職學校仍然受我國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財經專業的實踐性相對較強,僅僅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并不能讓其掌握解決相應財務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更應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其掌握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專業人才。
2)管理體制松散。長期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管理模式沒有嚴格的制度。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大多學校為了學生達到畢業率的要求,對于學生的考核管理非常松散,甚至是明目張膽的進行操作,將不符合畢業的學生相關數據進行修改,使之能夠順利畢業,以滿足學校的畢業率或者是創業率,如此的惡性循環,也造成學生對所接受的教育更加輕視,從而導致了學生對所接受的中職教育的讀書生涯迷茫、失落、缺乏成就感和對未來方向的選擇。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中職教育的教師,由于文化底蘊的淺薄,對自己職業道德要求和專業化要求低,不思進取,只是注重于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力培養、全面發展進行精心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師自身道德和專業水準遏制了中職教育對學生創新性的培養和更高能力的培養。
4 “互聯網+職業教育”視域下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1)選擇合適的企業。中職院校應主動聯系一些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的企業,讓財經專業學生可以長期在企業中實習。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過程中應盡量選擇離校近的企業,這樣可使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的同時,還可以經常回到學校進行階段性實習反饋,并且老師也可以給學生傳授一些新知識。學校應在能力范圍內盡可能選擇較多的合作企業,由于中職院校學生很多,如果實習單位數量較少,那么就會出現一個企業財務人員同時帶領多個學生實習的情況,達不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效果。
2)復合型人才以及專業人才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推動,為我國中職高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的機遇,但是這個機遇也意味著,我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新的形勢下,國際交流平臺將會發生這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的中等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還不能完全符合“一帶一路”戰略思想下社會的發展需求,實現《愿景與行動》提出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最重要的是與民心系在一起,而其中最關鍵的是,了解并熟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復合型人才,并與沿線國家的人才互利互通,大力培養符合型的人才,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職教育中專業人才建設所面臨的困難是,專業不專不精的窘迫現象,學校、政府、企業需要大力配合支持中職教育中專業人才的建設。專業之所以不專,是因為在教育中缺乏為學生所創造的人才培養條件,中職技能人才最終是回饋學校、政府和企業的,也只有培養出更多的專業的人才,國家和社會才能取得更快的進步。
3)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中職院校可通過校企聯合招生的方式來踐行財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聯合企業進行招生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好的實習環境,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充足的后備人才資源。目前,我國一些專業已經實現了校企聯合招生,但大都是一些艱苦行業,如:采礦工程,這些行業專業性強,且工作環境艱苦,企業引進人才困難,通過校企聯合招生為解決企業的人才引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上可知,校企聯合招生有兩個主要優點:一是可以為企業培養更專業的適用人才,二是解決了企業招人難的問題。校企聯合進行學生招錄工作時,應明確學生、學校、企業的三方協議,學生在校完成學業后進入合作企業工作。
4)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是培養中等技能人才的基礎建設,但是當前多數的實訓基地由于資金短缺、數量不足、設備簡陋、條件缺乏等問題,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一些校內的實訓基地,只有空殼,甚至只是擺設。而校外的實訓基地,由于政府的資金缺乏,企業不認可實習學生,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條件進行實踐操作和學習。企業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心臟,唯有實踐才能知識的運用得以體現,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實訓基地,必須有學校、政府、企業共同支持,才能使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現狀得以解決。
5)校企共同開發課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教學課程會與傳統課程有較大改變,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課程規劃。學校對學生課程的開設規劃主要是為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涉獵廣泛;企業對學生課程關注更多的是能否對將來的崗位工作有所幫助。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課程計劃,必然會使學生在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滿足了崗位實際操作的要求。對于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的制定是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成功的關鍵,是平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與在企業實習時間的關鍵步驟,應由學校和企業根據實際培養計劃來制定。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在的中職院校中并沒有成功運用現代學徒制教學的成功案列,各中職院校還應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探索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本文簡要介紹了中職財經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希望可對財經專業教育從業者有所啟發。積極運用“互聯網+”數據平臺,構建大數據中心,綜合運用云測評對評價結果進行科學統計分析,為師生雙方提供有針對性的評估方案,促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中職業教育供給的精準性。
參考文獻
[1]趙然.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金融,2018(08):322+327.
[2]吳頔.培育高技能人才推進高質量發展[N].解放日報,2018-06-07(002).
[3]梁智濤.淺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途徑[N].現代物流報,2018-05-21(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