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學空間不能局限于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更不能局限學生的思想和言論,這樣才能構建自由、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才有助于學生吸收課程相關的知識和理念。所以,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師,要合理踐行開放式教學策略,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開放式;自由民主;教學策略
小學品德與社會涵蓋了法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文化教育等諸多內容,呈現了多元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一些教師觀念傳統,教學形式因循守舊,使得品德與社會課堂沉悶枯燥,影響了課程教育價值的體現。為此,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要開放教學的內容和空間,開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開闊、自由的環境中領悟知識和道理,從而更好地實現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目標。
一、開放內容,拓展眼界
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教材中的內容也基本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有益于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局限于教材,則難免照本宣科,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倦感,使得課堂沉浸在枯燥無趣的氛圍中。并且,小學生年齡尚小,生活閱歷不足,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的渴望,而品德與社會課程應該為學生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開放教學內容,以拓展學生的眼界,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從古到今話交通》一課時,我先向學生提問:“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乘坐過哪些交通工具?”這時學生展開熱切的討論,引出飛機、火車、輪船等現代化交通工具。然后我提問道:“古代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樣的?”在學生思考之際,我給學生播放一些中外的歷史劇以及歷史紀錄片,借此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通過影視資料了解古代的交通方式,同時活躍課堂氛圍。之后,我讓學生自由結組,從水、陸、空、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面,探討交通工具和交通設施的演變過程。最后我留下問題:“請大家大膽想象,一百年以后的交通工具和設施會是什么樣子的?”以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思考。通過以上方式,可以豐富課堂內容,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全面理解。
二、開放思想,自由表達
不難發現,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對于一些問題,學生會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進行思考和討論,最終得到不同的結果,而我們不能用刻板的觀念去判斷其對錯,這體現了這門課程開放性較強的特點。另外,小學生雖然年齡幼小,心性幼稚,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對于一些認知范圍內的問題,他們也會產生獨到的見解。而作為教師,不能禁錮學生的思維,要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所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開放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從而激發學生的活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錢該怎樣花》一課時,針對這一情境:“小麗看見某同學穿著一身漂亮的運動服,十分羨慕,自己也想擁有一套……”我提出開放式問題:“如果你是家長,你愿意滿足小麗的需求嗎?為什么?”學生思考后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有的認為:“作為小學生,不應該在穿著上互相攀比,所以不能滿足小麗的要求。”另有學生表示:“如果小麗衣服不夠穿,并且這套衣服不貴,就可以滿足小麗的心愿。”還有學生表達不一樣的觀點:“我覺得可以滿足小麗的需求,因為一套漂亮的運動服可以激發她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所以錢買來的不僅是衣服,還有快樂和健康。”在這一過程中,我并不評價學生的對錯,而是引導學生求同存異,從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由表達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三、開放空間,走出課堂
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認真觀察、感受和研究社會,這樣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對自我、他人和社會的認識與理解,為學生將來走進現代社會生活奠定基礎。另外,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品德與社會教學就不能停留在理論教學的層面上,而是要引導學生加強社會實踐。所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開放教學空間,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與生活,從而促使學生知行合一。
例如,在學習《校外探路》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認路的能力,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以教學樓為中心,讓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從四個方向出發進行探路,并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
(1)說清探路的方向、沿途經過的地方,畫出途徑的標志性建筑。
(2)共同繪制校園路線圖。
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我帶領學生按照繪制的路線圖游覽校園,讓學生對路線圖進行補充和完善。最后,我要求學生在回家以及返校的路上,在家長的幫助下記錄沿途經過的地方,然后和小組同學一起繪制校園周邊的路線圖。通過以上方式,可以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其能夠將課上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升華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意義。
總之,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認真落實開放式教學的理念,給學生打造更加廣闊的學習天地,從而讓學生收獲更多快樂和成長,以實現課程教學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劍鋒.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方法淺析[J].華夏教師,2017(05):65.
[2]鄒巍.論小學品德與社會高效課堂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