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前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地方政府對基層群眾文化的重視力度逐漸提高,在農村區域大力開展群眾文化,為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時也通過積極的調研和考察解決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本文中主要在鄉村振興視角下來探究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文中首先對現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然后通過分析在鄉村振興視角下開展農村群眾基層文化工作的新要求。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進而抓好農村地區的文化傳承工作,創建全新的鄉村新興文化。
關鍵詞:鄉村振興;群眾文化;問題分析;具體措施
我黨在十九大中明確提出了現階段需要在我國鄉村實行文化振興戰略,通過該戰略的實施對我國鄉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新時期下做好農村中的文化工作首先需要了解當下農村的文化背景和開展文化工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具體需求,文化工作者要時刻牢記群眾文化工作是農村文化工作中的主要內容,通過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就可以滿足農村群眾對自身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進一步促進農村地區文明之風的建設,推動農村區域治安管理的進步。因此加強農村區域的群眾文化工作,做好鄉村文化振興工作,是農村地區每一個基層文化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地區基層文化工作的背景下,基層文化工作站內部的工作人員需要以堅持文化為民的工作導向,活躍農村地區基層文化氛圍,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1 現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現狀及問題分析
1.1 現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現狀
1.1.1 農村中群眾文化場所建設不斷完善
在鄉村地區發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建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場所和必要的文化設施,如果鄉村地區沒有讓群眾活動的文化活動場所或者是文化活動場所的設施過于陳舊,那么就難以在鄉村地區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在2019年我國部分省市基層政府明確提出在鄉村地帶建設群眾文化工作,首要便是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陣地體系化、標準化的建設,在農村地區構建出完善的文化基礎設施。
1.1.2 農村中逐漸構建出群眾文化活動網絡
我國政府在鄉村振興視角下,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通過劃分為不同層次和不同等級進行系統化的構建,在農村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的構建過程中,文化和旅游部門需要注重活動平臺常態化建設、網絡化發展、特色化構建這一標準,同時還需要保障農村文化活動具有一定的覆蓋性、公益性和參與性,這樣才可以初步地形成鄉村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網絡。
1.2 現階段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2.1 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中重視硬件建設、輕視管理
我國大部分地區在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都較為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甚至部分政府通過花費巨額資金建設的基層文化設施大量閑置,在我國很多農村已經有建成試點禮堂、文化活動工作室、圖書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室相應文化場所中堆放了大量的文化用具,文化活動室內部功能齊全、裝修精致。但由于鄉村地區大批年輕人大多外出創業或打工,家中的老人、婦女和兒童更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沒有人去聽講座,也很少有人到鄉鎮圖書館或信息咨詢室上網瀏覽信息,從而導致鄉村地區大量的文化館長期閑置,而且只有政府投資興建的晨練健身廣場,在晚上只供大媽們跳跳廣場舞,其余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1.2.2 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中缺少基層文藝骨干、教師
在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中,缺少基層文藝骨干和文藝教師等高素質人才。鄉村地區進行基層文化宣傳中的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甚至部分宣傳文化干部在思想觀念上過于保守,在文化推廣的過程中缺乏開拓創新精神。而我國鄉村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當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影響,農村地區多數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都已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如果基層文化工作者在文化活動宣傳的過程中缺乏新思路和新舉措,那么就難以在鄉村地區推廣群眾文化工作。同時在鄉村地區的基層文化講堂和傳統文藝活動的過程中也缺少各類專業性人才,這便使得鄉村地區所開展的基層文化活動在舉辦過程中不倫不類,缺少專業性技術。
1.2.3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落后于經濟發展及其他領域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處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力發展時期,從理論意義上我國政府對經濟建設一直放在首要地位,因此在我國部分省市一些基層干部為了突出自身的政績,所以在政府工作中大力發展地方經濟,但是對地方文化工作的建設卻不夠重視,甚至部分基層政府沒有將鄉村文化工作擺到議事日程上,這就使得鄉村文化工作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狀態。由于這種人為的“輕視”也就導致鄉村文化工作在建設過程中始終跟不上鄉村經濟的發展,我國大部分農村文化工作站中幾乎都存在有人無錢、有人無陣地等一些千奇百怪的現象,這也嚴重地阻礙了群眾文化工作在鄉村地區的推廣。
1.2.4 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缺少活動經費,難以常年正常開展
我國地方政府近些年來工作重心一直都處于地方的經濟增長,基層政府部門很多干部都認為經濟才是地方發展的硬指標,這也導致部分政府干部在地方管理的過程中,為了發展地方經濟,追求短期效益,急于功利,不追求長遠發展目標,使得鄉村文化建設工作停滯不前。這主要是源于政府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鄉村文化建設是實現我國全面現代化和小康社會的基礎,同時也沒有看到鄉村文化工作對地方經濟的促進性作用和鄉村文化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相關調查研究中顯示,現階段我國部分省市鄉村文化工作站基礎設施非但沒有得到維修和改善,甚至鄉村文化站每年政府所投入的財政資金竟無法追趕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很多基層鄉村文化站都沒有資金去添置文化用具,基層文化工作站的負責人只能通過搞校園文化或是鄉村企業贊助的形式來活躍鄉村文化群眾活動,同時地方政府也沒有制定出相關的政策為鄉村文化工作站提供專項資金,保障文化設施的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
2 在鄉村振興視角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新要求
2.1 在鄉村振興視角下實施鄉村文化人才戰略
我黨在第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地指出了,當前需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視角下大力發展鄉村基層文化工作,因此在鄉村振興視角需要實施有效的鄉村文化人才戰略。這一戰略也符合當前我國城鎮化規模進一步擴大,鄉村資源逐漸地向城市集中的發展背景,如果鄉村中的人才資源都向周邊城市蔓延,那么便會使得鄉村地區的人才資源短缺,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鄉村文化活動的發展。所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戰略中人才資源才是其決定性因素,地方政府就需要針對鄉村地區普遍存在的文化人才短缺問題,進而制定出完善的政策來改善鄉村地區人才缺乏的這一局面,政府可以通過以優厚的政策吸引人才,同時也需要在鄉村地區通過挖掘和培養一批本土鄉村文化人才,進而做到人盡其才的原則。
2.2 鄉村振興視角下需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支持
在鄉村振興視角下地方基層政府需要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我國現階段大部分鄉村地區文化工作活動室和文化資源宣傳工作站等多處于閑置狀態,這主要是源于鄉村地區文化惠民工程在長期都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使得文化工作站無法在鄉村地區發揮出應有的效果。鄉村地區基層政府就應當針對文化工作站閑置這一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改善措施,政府需要通過劃撥專項資金為鄉村地區文化工作站提供基礎設施改善,對文化工作站內部的文化用具設備進行更新,保障鄉村地區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地方政府還需要在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做好主導作用,在鄉村地區全面落實群眾文化開展過程中的宣傳工作。例如在我國安徽省廬江縣萬山鎮,美好鄉村建設辦公室和文化體制改革辦公室在全鎮推行農村文化樂園試點,共在萬山鎮建立了12個農村文化樂園,并且根據農村文化試點方案中的建設要求,對現有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進行鞏固和完善,通過農民文化樂園為周邊的廣大農村群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進而豐富了鄉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動。
2.3 鄉村振興視角下需抓好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在鄉村振興視角下地方政府不僅需要抓好鄉村文化工作的開展,同時還需要注重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我國鄉村地區進行文化振興的主要內容是對傳統的民俗民風進行宣傳,進而在當地構建出具有地域性特點的鄉村文化,把具有特色的鄉村文化打造成當地對外的一張明信片。同時鄉村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離開不了農村地區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滲透。因此在鄉村文化振興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進一步地延續鄉村地區優秀的文化資源。文化工作者在對鄉村傳統文化進行宣傳的過程中,需要將鄉村文化中的一些陋習進行改善,在文化活動過程中倡導新風尚,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性的特點,創造出全新的鄉村文明。
3 在鄉村振興視角下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
3.1 在群眾文化工作中加大文化產品投入,提供優質文化產品
隨著我國城鎮化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在鄉村地區所生活的人民群眾無時無刻不期盼像城鎮人民一樣可以時刻地享受到優秀的現代文化產品,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觸碰到先進的公共文化服務,而如果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加大鄉村地區群眾文化資源的投入,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加大對鄉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的資金投入,進而保證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鄉村地區活起來。其次還需要結合鄉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傾聽鄉村地區的群眾意見,結合鄉村地區群眾的自身特點開發出更加優質、豐富的群眾文化產品,提高鄉村群眾在獲得文化產品后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3.2 在群眾文化中抓住“人才”建設主線,培育出專業化人才隊伍
在群眾文化開展過程中,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對群眾文化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眾所周知,任何文化活動的開展都離開不了人才的支持,因此鄉村文化工作過程中的首要難題便是鄉村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專業性人才,這也是新時期農村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的重點所在。所以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需要加大對專業文化人才的培養力度,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在地方深度挖掘長期扎根于基層的文化工作者、民俗文化傳承人、業余詩人、民間歌手等。其次還需要在社會中建立起完善的文化人才繼續教育培養制度,擴大對文化人才的培養覆蓋面,將人才的培養方向逐漸地向鄉村人才、新型人才、文化人才傾斜,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促進鄉村地區文化人才的學習熱情,提高鄉村地區基層文化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
3.3 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工作在鄉村文化傳承中的創新作用
在鄉村地區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還應當重視鄉村文化傳承過程中的創新性作用,鄉村群眾文化一直都牢牢地扎根于鄉村傳統文化中,我國鄉村地區的傳統文化中都包含著傳播街坊和諧、尊老愛幼、勤勞簡潔、寬厚篤信、誠實守信等優秀的品質。因此在鄉村地區宣傳群眾文化工作時,需要結合鄉村地區所獨有的文化特點和群眾文化作品,進而構建出全新的鄉村特色文化,并將這種鄉村特色文化融入到鄉村地區人民群眾的內心中。此外在對傳統文化進行構建的過程中還需要融入新風尚和新元素,對鄉村地區的傳統手工藝、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進行創新和改善,并鼓勵這些文化藝術作品的傳承和延續,不斷地豐富我國鄉村地區的文化作品。
3.4 群眾文化工作中需要基層百姓共同努力、聯手合作
在鄉村地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有助于我國先進特色文化的建設,同時也可以幫助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做好鄉村基層文化工作的重點,便是完善鄉村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但是由于我國部分省市鄉鎮財政收入較少,因此沒有充足的資金進行鄉村文化投資建設,所以地方基層文化工作站就需要協同地方百姓共同努力、聯手合作,共同創建基層文化活動平臺。基層政府通過在鄉村地區鼓勵各類民辦文化設施的建設,為基層文化工作搭臺唱戲,同時通過多體制、多渠道的群眾文化發展道路,大力推動鄉村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
3.5 群眾文化工作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基層文化活動內容
3.5.1 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堅持專業與業余相結合的道路
在鄉村地區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正確地處理專業文化與業余文化之間的關系,基層文化工作站需要經常組織專業的藝術人員深入鄉村,為鄉村人民群眾組織一些具有影響性和導向性的群眾文化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提高鄉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整體水平,激發基層文化資源的創新。例如在我國安徽省合肥市周邊縣區,肥東縣通過在鄉村地區舉行全民文化活動;肥西縣通過在鄉村地區舉行農耕文化節、紫蓬山廟會等豐富多彩的鄉鎮文化活動;長豐縣通過在鄉村地區舉行“走群眾路線,百場文藝進鄉村”這一大型農村巡演活動;廬江縣通過在鄉村地區舉行“書香藝術進農村”這一大型的文藝活動。
3.5.2 通過利用重大節假日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節,推動文化交流
在鄉村地區舉行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基層文化工作站還可以利用重大節假日舉辦相應的民間文化藝術節,通過藝術節給鄉村地區廣大的民間藝人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增加鄉村文化藝術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對一些具有旅游文化資源鄉村地區,通過開展民間文化藝術節與旅游市場進行有機結合,還可以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例如,安徽省巢湖市通過在鄉村地區舉行“巢湖民歌傳承展演”等特色文藝活動,都在周邊區域形成了品牌效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當地群眾的參與,又如傳統古村落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的培田村,通過每年的春天如期舉辦的春耕節一系列活動,吸引眾多的游客展現當地多彩的客家文化生活進而使當地特色的鄉村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
3.5.3 和政府、學校、司法及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文化工作站有關負責人需要和政府、學校及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讓地方政府充當文化活動過程中的參謀,利用政府的宣傳資源在鄉村地區大力宣傳文化工作,同時借助學校及有關部門的場地來舉辦相應的科技講座、圖書展覽、法律咨詢、致富信息等相應活動,牢牢地抓住農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趣點,進而提高預測人民群眾參加文藝活動的積極性。
4 結束語
隨著當前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國鄉村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我國有近70%的人口在農村區域,這也是我國短時間內重要的基本國情,因此在鄉村地區大力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鄉村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進而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鳳.關于對鄉村振興視角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9,000(006):201.
[2]貴琳.關于對鄉村振興視角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參花(下),2019,000(004):P.148-148.
[3]包玲琍.對鄉村振興視角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8,000(018):19-20.
[J]朱強,汪紫鈺.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發展鄉村旅游探究——基于華堂村的SWOT分析[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1(001):12-15.
[4]王巍.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社區教育的功能探究——以四川省蒲江縣為例[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28(002):7-10,15.
[5]王奕文,唐曉嵐,王赫煊.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江蘇省傳統村落的發展探究——基于宜興市萬石村的SWOT分析[J].藝術科技,2019,032(002):17-19.
[6]利煥璋,馮小婷,陳曉露,etal.鄉村振興視角下廣州近郊城中村發展路徑探究——以廣州市里仁洞村為例[J].智能城市,2019.
[7]王海鳳.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金融精準扶貧思路探究[J].商情,2018,000(051):113.
作者簡介
楊劍芳(1976-),男,漢族,福建連城人,大學本科,群文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