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菲
摘 要:在信息化傳播時代,大學圖書館經歷了一系列變革,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圖書館存在問題進行了逐一分析,以引發人們對圖書館建設問題的重視,促進問題解決。
關鍵詞:大學圖書館;轉型發展;突出問題
大學圖書館是大學中最為神圣的一片凈土,在這里,文化得以留存,知識得以共享。人們常說,當下年輕的一代是無根基的、自在飄零的一代,然而,當你邁入大學圖書館的那一刻,你會發現,數不清的年輕人徜徉這里,并淡然留下他們的痕跡。為了更好地契合年輕人的閱讀需求,當下,大學圖書館正謀求著轉型,雖然取得一些碩果,但整個轉型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其中也會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亟待我們去思考和解決。
1 傳統資源和數字資源平衡的問題
當下,大學圖書館普遍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資源存儲方式,一種是傳統資源,另一種是數字資源。傳統資源主要指的是以傳統的書籍、報刊、雜志等為代表的資源,傳統資源自古以來便作為資源儲存的主力而存在,并在文化的留存過程中發揮著難以取代的作用。而數字資源則是在網絡技術出現之后興起的一種新型資源儲存方式,數字資源主要包括以知網、萬方等為代表的數據庫以及電子書等,可以說,數字資源已經成為當下網絡社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儲存方式。
在大學圖書館中,傳統資源和數字資源之間正逐漸走向失衡,具體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點,資源采購時,采購人員更加傾向于采購數字資源而非傳統資源。原因在于一些人認為,當下的年輕人更傾向于閱讀電子版而非實體版,因此沒有必要對傳統資源進行大規模采購。第二點,資源維護時,工作人員更重視對數字圖書館的維護而非對傳統書籍的維護。原因在于數字圖書館往往要求有更高的技術、設備支撐,在平時運營中一不小心便容易產生技術問題,而傳統資源則不需要投入大量專業人才進行維護,因此沒必要花費大量精力、人力對傳統資源進行維護。
筆者認為,我們亟需在傳統資源和數字資源之間保持平衡。一方面,數字資源本身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維護費用過高、在某些大學內部使用有限、數字安全問題多發等。另一方面,傳統資源本身有一項獨特的功能是數字資源無法取代的——儀式,即傳統資源本身作為一種閱讀儀式而存在,閱讀傳統資源的過程也是我們不斷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因此,我們要理性看待兩者的關系,一方面,把握數字資源的便利性和風險性,另一方面,重視傳統資源的文化價值。
2 實體服務和虛擬服務結合的問題
實體服務和虛擬服務是大學圖書館中存在的兩種服務類型。實體服務主要指的是以實體圖書館作為根基、圍繞線下空間發展出來的服務內容,長期以來,實體服務在許多大學圖書館內占據主導地位。而虛擬服務主要指的是以數字資源作為主體,圍繞虛擬資源發展而來的各種服務,虛擬服務是實體服務的重要補充部分,然而近幾年,在某些圖書館,虛擬服務已呈現出超越實體服務的價值和趨勢。在往常的資源借閱過程中,人們必須協調好自己的時間和安排,從各處來到圖書館,從整體上來講借閱效率比較慢。而隨著網絡技術應用的普及,這種傳統的借閱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人們不再局限于圖書館,利用一臺電腦,便可實現對電子資源的瀏覽。
在大學圖書館中,實體服務和虛擬服務正逐漸走向斷裂。一方面,走入圖書館借閱書籍的人數越來越少,圖書借出率越來越低,許多圖書館面臨“空殼化”的擔憂。另一方面,當越來越多的師生習慣于通過電子資源庫進行文獻閱讀和資料下載時,原本實體圖書館所具備的社交功能、文化共享功能逐漸消逝,人們成為一個又一個孤島,在社會的大海中沉落起伏。
筆者認為,我們應當將實體服務和虛擬服務相結合,不能只看重一個而忽略另一個。這是由兩者的特點決定的:首先,實體服務更加具備社交性。試想一下,人們從校園的各個角落而來,聚集在圖書館中,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自由選擇閱讀小組加入,并通過小組成員的討論,不斷深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結交三兩好友,滿足交友需求。其次,虛擬服務更加具備便利性。人們足不出戶便可縱覽世界上各大資源庫,資源庫里海量內容和趣味內容多種多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瀏覽更多文獻內容。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將兩者結合起來,比如在文獻閱讀上,可以提倡虛擬服務,而在書籍閱讀時,則提倡實體服務。
3 技術主義和人文主義沖突的問題
在圖書館發展史上,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思想路線,一個是技術主義,一個是人文主義。技術主義秉持著功能取向的立場,它認為,圖書館開放的根本目的是向大眾提供實踐操作的工具,從而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對圖書館發展而言,技術進步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而人文主義則堅持以人為主體的觀點,它認為,圖書館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人服務,圖書館經歷的一切發展都源自于人和社會的需要,并將最終使人類社會變得更好。
技術主義和人文主義在圖書館中經歷了激烈的交鋒。一方面,一些圖書館堅持技術崇拜的思想。體現在圖書館的運營中,許多圖書館引入了數字資源,并每年投入上千萬元進行資源購買以及設備維護。他們認為,在將來某一天,實體圖書館一定會被電子圖書館所取代,因此,現在要做好電子信息資源的維護,以發揮技術的價值。另一方面,還有一些圖書館堅持人文主義的思想。他們認為,當今的社會環境呈現出一種“泛知識”狀態,即社會上的信息和知識有很多,但真正有價值、對人發展有用的信息卻少之又少,因此,圖書館最大的作用便是向人們提供豐富而有價值的信息,幫助人們把知識篩選出來,從而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
技術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紛爭自古以來便廣泛存在,但當下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這種沖突再次突顯了出來。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入互聯網開始,網絡技術便逐漸走向了千家萬戶,并不斷塑造著我們的生活形態,改變著我們的作息習慣,為我們提供著極為新鮮的事物和體驗。而互聯網本質上是一種技術手段,因此,互聯網的使用影響了我們對技術的看法,讓一些人覺得技術對事物發展真的具備決定性作用。然而,技術的控制者,是人,人的失誤會帶來技術的偏差。筆者認為,在技術大行其道的時代,人們要有更具主體性的認知,從而在技術主義和人文主義之間保持平衡。
4 數字安全和文化傳承相悖的問題
在大學圖書館運營的過程中,亟需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在促進文化傳承的同時,做好數字安全工作?當下,一方面,圖書館承擔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上發揮著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數字安全也越來越成為人們考量的一個要點。放眼全球,我們會發現,數字風險日益增大,網絡黑客的存在、網絡設備操作的失誤都能對數字安全造成影響,引發一些信息泄露、隱私侵犯的問題。而數字資源早已融入了許多人日常的生活習慣當中,因此也無法對數字資源進行關閉。在此背景上,圖書館運營者需要妥善處理數字安全和文化傳承之間的矛盾。
筆者認為,首先,圖書館是一個文化的殿堂,在這里,人們上可領略千年以前的文明風貌,下可洞察百年之后的星際發展。因此,圖書館努力做好文化傳承是非常重要的。其次,鑒于當下圖書館大量使用電子資源,因此采用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來加強數字信息的保護,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5 總結語
大學圖書館,是社會的縮影,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然而,當下許多大學圖書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傳統資源和數字資源失衡、實體服務和虛擬服務割裂、技術主義和人文主義沖突、數字安全與文化傳承相悖等。本文通過逐一分析,希望使人們了解并重視這些問題,并進行針對性改善。
參考文獻
[1]林琳.大學圖書館轉型發展中的幾個突出問題[J].科學與信息化,2017(06):34-37.
[2]王琪.論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問題——以云南大學圖書館為例[J].辦公室業務,2017(08):43.
[3]章增安.高校圖書館新館建設的數字化問題探析——以遼寧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0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