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物理教學仍然存在固守傳統,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厭學難學,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本論文結合課程設置要求和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從教學模式方法改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化教學考核評價、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提高高職院校物理教學成效,對接崗位、服務專業,助力高職高專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實驗教學
《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要求高職院校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大學物理》作為高職院校理工類學生的公共基礎課可以使學生系統認識和正確理解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定律和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為理工類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學物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仍有教師偏重學科理論知識學習,缺少運用引導。學生厭學的問題突出。為切實服務專業,提高高職高專物理教學成效,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
1 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及方法
高職院校學生有一定的物理學科基礎,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模式上施行“理實并行雙主體”教學模式,即建立“案例引入—提出問題—知識學習—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理論教學模式,構建“布置任務—分析任務—任務實施—分析改進”的“項目驅動式”的實踐教學模式,本教學模式改傳統教學的“教師中心”為現代的“學生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生成性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師應以多元智能的學生觀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為教學理論指導,采用啟發式、小組合作、討論法,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單一注入式“一言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成效。
2 提高教師教學創新能力,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隨著大數據多領域技術與移動互聯網的跨界融合,在線開放課程和各類學習平臺拓展了教學時空,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教師應不斷學習創新,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學平臺建設和運用能力,如運用“云班課+QQ、智慧樹+微信、智慧樹+釘釘、學習通+騰訊會議”等不同組合模式,利用EV和喀秋莎等錄屏軟錄播、直播授課,課堂內外聯動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增強課程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即學生線上“視頻學習——難點評析——完成任務”;教師線下“難點指導——學習鞏固——成果匯報”,線上線下混合,圖文并茂,教師準備豐富的《大學物理》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線上“沖關獎勵”,線下“匯報展示”調動學生,構建開放多模態的教學、學習和交流情境,讓學生的《大學物理》學習有收獲感、成就感。
3 優化教學考核評價,重視過程性考核
課程考核既是對學生狀況的一種檢驗,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衡量,當前《大學物理》的考核評價方式多采用閉卷考試形式,課程考核總成績中期末考試的權重大,占到時總成績的70--80%,平時成績權重小,只占20--30%,“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方法過于單一,這種只重學習結果,不重學習過程“一把尺子衡量”的考評,不利于學生學習的過程性、生成性評價,出現學生不重視平時積累,期末突擊考試等問題,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科學制定考核方案,加大平時考核的權重,如采用項目制作、實驗報告、論文等多種方式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以考促教、以考促改、以考促學。
4 對接崗位服務專業,提高實驗教學成效
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專業類別包括電子信息類、機電類、紡織類、化工類、信息類、農林類、醫學類、建筑類等,各專業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學物理》教學可圍繞著各類職業崗位能力,將職業崗位生產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提煉、加工、歸納形成服務專業的物理教學任務點,依據崗位工作任務設計并序化課程,重組和整合熱學、光學、力學、電學等知識,加大實驗教學課時量,在仿真實訓室,按照校企合作設定的課程學習任務點,基于崗位工作流程組織實踐教學,采用項目導向、工作模擬、成果匯報等方法,讓學生掌握設備調節與測試技術、電工技術、傳感器技術,提高學生文獻查閱、自學、合作、歸納概括和表達能力,“教、學、做合一”強化技能,讓學生學有所用,樂學好思,提高實驗教學成效。
總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一定理論、實際操作和管理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掌握必要的大學物理理論能夠為學生專業成長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使學生成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勝任工作崗位,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付淑英.高職高專《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淺探[J].新余高專學報,2006,(8).
[2]梁金榮.學生學習大學物蔣冬.高職院校物理實驗的教學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1).
[3]梁金榮.學生學習大學物理困難原因調查及研究分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3).
作者簡介
沈敏躍(1970-),男,漢族,黑龍江虎林人,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教師,副教授,主要從事應用電子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