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梅
【摘要】目的:探究胃穿孔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胃穿孔患者60例,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對癥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2/30),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3.33%(7/30),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3.33%(28/3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66.67%(20/30),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結論:在胃穿孔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對癥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胃排空障礙、胃出血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胃穿孔;臨床護理;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26-01
胃穿孔為腹外科較嚴重的一種疾病,常見的病因為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患者在出現暴飲暴食等情況時,將可引起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增加,導致胃容積增大,最終誘發胃穿孔。胃穿孔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突發劇烈腹痛、中毒性休克、惡心、嘔吐等,胃穿孔發生后,大量的胃腸液流入腹腔,將可引起化學性或者細菌性腹膜炎,如不及時進行搶救,將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針對胃穿孔患者的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兩種方法,非手術治療的目的在于通過有效的胃腸減壓,減少胃腸液的漏出,實現胃穿孔處的自行愈合;手術治療主要用于體質較弱、污染嚴重、滲出較多的胃穿孔患者,可在解決胃穿孔問題的同時,實現潰瘍的根本性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手術治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即面臨術后胃出血、胃排空障礙、吻合口破裂等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本文圍繞胃穿孔患者的臨床護理展開研究,探討有效的護理措施。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胃穿孔患者60例,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介于27—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7±8.5)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齡介于2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7.9)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以及年齡構成等,結果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為符合手術指征、擇期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2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手術治療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醫師的治療方案,督促患者按時用藥,并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以達到減少胃酸的分泌以及解痙等作用;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相關注意事項的講解,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治療的目的以及預期治療效果;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腹痛、腸鳴音、腹膜刺激征等變化;術后加強用藥指導以及飲食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對癥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結合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以及實際身體狀況,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飲食,盡量多餐少食,并給予無刺激、富含維生素、易于消化、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盡可能減輕胃腸道壓力。
(2)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表現,一旦出現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表現,即對患者進行對癥心理疏導,積極聽取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的真實情況,進而為后續護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
(3)術后根據不同的麻醉方式釆取不同的平臥位,硬膜外麻醉術后6小時去枕平臥位,全麻完全清醒后平臥位,在臥床期間,定期協助患者進行翻身,避免壓力性創傷的產生。
(4)在患者禁食期間,注意維持患者體內的水與電解質平衡,準確記錄出入水量,以便進行合理補液,針對出現貧血或者營養狀況較差的患者,及時補充全血或者血漿,以促進吻合口切口的愈合。
(5)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3h前每半小時觀察一次,以后每1h觀察一次,若患者的病情平穩,可4h觀察一次,必要時給予抗生素,避免感染等情況的出現。
(6)妥善固定胃腸減壓管以及引流管,確保管路通暢,確保胃管處于負壓狀態,定期觀察并記錄引流管以及胃管液體的顏色、量與性質。
(7)24-48h后拔胃管,拔管后當曰少量飲水,米湯水,第二、三曰流食,第六日進半流食,10-14日可進干飯,術后二周正常飲食。
1.3觀察與評定指標
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評定指標為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通過護理記錄的統計分析獲得,護理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采用我科自擬的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100分,根據患者的具體評分,將結果劃分為滿意(≥85分)、較滿意(70—84分)與不滿意(<70分)三類。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分析,當P<0.05時,即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術后并發癥發生(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見表2)
3 討論
胃穿孔是潰瘍病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病時可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胃穿孔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手術治療是一種常用的、有效的治療手段,如單純的穿孔縫合、胃大部切除術、以及穿孔縫合術+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等,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在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中,存在較多的護理難題,包括疼痛的護理、焦慮以及恐懼心理的消除、潛在并發癥的預防以及皮膚完整性的受損風險等。在“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下,如何開展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一直是相關醫務工作者較為關心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對胃穿孔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進行探究,通過臨床對照試驗,觀察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在胃穿孔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能夠有效降低胃出血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耿煒,楊媛,蔣婉,等.腹腔鏡行胃穿孔修補術患者的優質護理效果觀察[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2):148-149.
[2] 莊玉梅,別會鑫.對胃潰瘍合并胃穿孔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