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原春 聶明達 王喆 韓雙 杜宏宇 曲藝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在傳統學徒培訓基礎上,融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教育產物。高職院校以現代學徒制為依托,以“學校+企業”為形式實施人才培養計劃,旨在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本課題主要研究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以及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建設過程。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食品;高職;人才培養
1 現代學徒制的概念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模式與現代教學理念的融合。學校和企業合作舉辦聯合招生活動,然后學校教師授予學生專業知識、技能,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場所,最終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學生的目標。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學生扮演多種角色,當學生身處校園時,其身份是職業院校學生;當學生身處企業時,則是企業員工。在角色互換中,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從根本上踐行“教學合一”教育理念,同時也為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合理路徑。
2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2.1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內容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計劃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大部分:課程體系、職業培訓。面對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構建更為專業、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在校期間可以享受高水平專業教學,同時在企業實習期間可以得到合理的實踐機會,借此推動學生自身知識技能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為例,高職院校在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計劃時首先需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然后根據這一目標導向,以技術領域任職要求、職業崗位發展需求為主要內容,探索建立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最終構建完善的一體化培養體系,充分體現食品專業的社會優勢。對于食品專業學生來說,食品安全問題是現代社會集中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此,對食品專業學生進行培養,學校必須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達成一致培養計劃,使學生了解公司運營基本常識,從產品生產、檢驗、品管和品控等多個環節了解產品行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在保證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奠定扎實的實踐技能,使學生在整個培養周期內逐步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并具備熟練的實踐技能與科研創新潛力,可以為社會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2.2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結合國內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特點,我國高等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現狀,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道路。“雙導師”制是目前國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高頻出現的一種培養模式,在“學校+企業”雙主體育人思路的影響下,學生通常擁有兩位指導教師。這兩位指導教師分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從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等方面共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食品專業為例,高職院校通過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教學活動通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學生—老師”為主線,在校園內結合學生個人實際情況,發揮教學資源優勢,對職業素質課程與技能課程進行統籌規劃,為學生奠定基礎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技能水平;第二階段以“學徒—師傅”為主線,結合學生個人發展方向、企業用人需求等,充分發揮企業實踐優勢,在學生實習、實訓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發揮與發展空間,在提高個人實踐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與社會崗位相銜接。
2.3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途徑
隨著現代教學觀念的革新,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教育應該充分融合各類教學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形式與內容。例如,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為高職院校食品類專業學生構建“校園+企業、線上+線下”的一體化管理、考核、培訓課程體系。
結合我國當前已有現代學徒制成功案例,想要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必須充分發揮試點院校的輻射帶頭作用,使各所高職院校認識雙主體育人、雙導師模式、校企聯合培養方式的優勢。從社會層面來講,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可以有效緩解社會矛盾。一方面,學校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有利于學生提前了解行業發展趨勢,繼而合理規劃自身發展方向,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避免畢業即失業問題的發生。另一方面,企業參與聯合培養,可以提前簽訂優質生源,并結合企業發展方向合理安排培養計劃,順利解決用工難、用工荒等問題。從真正意義上解決社會就業與用工問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院校目前已成為我國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的主要來源渠道。在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教學活動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一大趨勢。區別于傳統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更適用于現代學生個人發展以及企業用人需求。相信通過由“點——面”的輻射效應,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最終會得到大范圍推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