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林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與方法,切實優化其在檢驗過程中的應用成為業內廣泛關注的焦點課題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食品安全標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實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等多個角度與方面,提出了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在檢驗過程中的應用方法與策略,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淺見,望對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食品安全;標準管理;食品檢驗;方法應用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質量顯著改善,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使食品安全標準管理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當前形勢下,必須宏觀審視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實踐應用中的問題,精準把握其關鍵環節與核心要義,綜合施策,多措并舉,切實提高食品安全檢驗質量。本文就此展開了探討。
1 食品安全標準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關乎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是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實施食品檢驗與安全管理活動的出發點。為切實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效果,有必要全面推行實施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將食品安全各項規則與要求固定在標準范圍之內,構建穩定可靠的食品安全保障。長期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在標準化制度建設、方法過程控制、綜合效益評價等方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高質高效推進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與方向引導,在食品安全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現實成就,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實踐經驗。同時,廣大疾控及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同樣在創新食品安全工作方法、優化食品安全工作流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與探索,成效顯著,使得食品安全管理整體效能進一步凸顯,食品安全防線進一步鞏固。盡管如此,也要客觀看到,受主客觀等多方面要素的影響,當前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實踐依舊存在諸多短板與不足,食品安全標準的依據性有待強化提升,不利于食品安全監管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討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在檢驗過程中的應用問題,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1]。
2 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實踐應用中的問題分析
2.1 多種不同標準之間存在交叉重復與矛盾
作為世界中的人口大國,我國長期以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極為突出,為切實構建食品安全屏障,相關部門先后相繼制定了部分規章、標準、條例等制度化體系,形成了針對不同領域的強制性食品安全標準。整體來看,上述標準數量與種類高達數千項,并分由多個不同職能部門分別掌握實施,呈現出分散化、零碎化的狀態,不同標準之間存在突出的功能交叉重復與矛盾問題,久而久之導致食品安全檢驗過程出現適用性問題,在相關工作測量與方法推行中缺乏強有力的基礎依據與參照。因此,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勢在必行。
2.2 食品安全標準執行監督機制不
健全
在食品安全標準管理中,健全完善的執行監督機制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是監督排查各類潛在問題,落實執行各項食品安全標準制度要求的重要屏障。縱觀當前食品安全標準執行監督實際,普遍存在著監督機制不健全,現有監督體制缺乏約束性與針對性等共性問題,不利于有效杜絕食品安全檢驗中的各類常見問題。由于食品安全標準執行監督機制缺失,具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能的多個部門之間無法形成高效穩定的溝通協調機制,難以從監督機制角度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問題[2]。
2.3 食品安全標準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技術手段,使檢驗人員在檢驗工具與方法方面具備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使得傳統模式下難以完成的食品檢驗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實踐表明,部分食品安全標準管理中,過度考量經濟成本支出以及管理維護難度等客觀要素,未能積極引進現代信息化技術,信息化理念的應用與融入程度不足,對食品檢驗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不全面、不徹底,傳統僵化固化的食品檢驗模式根深蒂固,阻礙著食品檢驗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互享。
3 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在檢驗過程中的應用方法與策略探討
3.1 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在食品安全標準管理中,完善科學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始終處于基礎性與根本性地位,對于促進食品檢驗過程的制度化、規范化具有關鍵作用。要根據食品檢驗的現實需求,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確保該體系能夠充分發揮權威性、引導性、規范性作用[3]。要以標準化體系的方式將食品安全標準管理的目標任務、職責體系、方法過程、保障措施固定下來,使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具體實施方法與措施的制定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保持食品安全各級標準、各類標準之間具有一致性。要對食品安全標準管理體系進行動態化跟蹤管理,用食品安全管理實踐檢驗上述標準體系的可行性,進而加快推動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
3.2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宣傳及培訓力度
在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局面復雜多變,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氛圍尚未形成,使食品檢驗相關工作的開展實施受阻。對此,應持續加強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及培訓力度,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濃厚的食品安全氛圍,自覺抵制各類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全社會范圍內凝聚強大工作合力。在食品安全標準管理社會宣傳渠道方面,應不斷開辟新的宣傳陣地,采用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宣傳及培訓手段,對相關新標準與新要求進行專業化、權威化解讀,真正使食品安全管理管理入腦入心,并轉換為做好食品檢驗相關工作的動力[4]。
3.3 強化標準制定與使用部門之間的聯系
無論是標準制定部門,還是標準使用部門,均在食品檢驗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承擔著各自的相應職能,二者之間溝通聯系效果的好壞,與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實施效果密切相關。要通過聯席會議等方式,強化食品安全標準制定與使用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使二者協同一致、步調相同地開展食品檢驗相關工作[5]。對于標準制定部門而言,在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過程中應充分征集使用部門的意見與建議,使各項標準規定更具針對性與可操作性;標準使用部門則要對食品安全標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有效反饋,協助標準制定部門對欠妥之處做出修訂與完善,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實現良性互動,相輔相成[6]。
3.4 提升標準使用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同樣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引進信息化技術,將信息化理念融入食品檢驗全過程,對既有食品檢驗流程與方法進行必要的信息化改造與升級。要根據食品檢驗的現實需求,搭建基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的食品檢驗信息化管理平臺,將食品抽樣檢測、食品安全標準共享、業務流程管理以及數據信息檢驗等功能模塊整合到平臺中,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食品檢驗成效[7]。要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深入應用,實現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數據信息的及時互聯互享,減少不必要的數據中轉延遲,充分挖掘食品檢驗數據的時效性價值[8]。
3.5 培養食品標準化人才,創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
專業化人才培養是構建食品安全標準管理長效體制的關鍵環節。要定期組織食品標準化人才參加專項培訓與學習,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其講解新時期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新形勢與新任務,以及新需求,摒棄傳統保守陳舊的食品檢驗思維觀念,突破僵化固化行為方式方法的局限[9]。對食品標準化人才進行科學客觀的績效考核,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全面詳細評估其綜合業績成效,并以此為基礎兌現獎懲,激發其做好食品檢驗工作的主觀能動性,為相關工作的順利有序推進提供專業化人才保障[10]。
4 結語
綜上所述,受管理模式、安全檢驗、標準規則等方面要素的影響,當前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實踐中依舊存在諸多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阻礙著食品安全檢驗質量的優化提升。因此,有關人員應該從食品檢驗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充分遵循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基本規律,創新管理方式方法,強化管理過程控制,為提高食品檢驗工作總體質量與成效奠定基礎,為保障現代經濟社會食品安全事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趙洪明,杭一渠,李立峰.淺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現狀問題及對策方法探討[J].現代食品與社會論壇,2019,6(22):256-258.
[2]王綱泉,路明非.行走于破解與重構之間—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強制性”的規范法學解讀[J].食品安全導刊,2019(8):258-259.
[3]孫立濤,周竹榮.現階段食品安全檢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探討[J].食品安全管理(電子版),2019,5(10):336-337.
[4]李剛明,吳傳濤.略論食品安全標準在風險交流中的重要性及運用策略[J].法制與經濟雜志,2019,31(23):159-162.
[5]鄭澤超,李佳奇.淺析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問題分析及其解決對策[J].現代科技信息,2020(8):110-111.
[6]徐志超,洪鐘國.關于食品安全標準與食品檢測標準在應用中的問題探討[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7):301-303.
[7]趙泉清,沈博陽.基于HACCP與風險分析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方法與策略的應用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下旬刊),2019(11):226-228.
[8]郭宏志,程玉濤.澳大利亞食品安全與應用營養中心機構設置及運行機制對加強我國食品安全技術支撐機構建設的啟示[J].中國標準化科技,2020(18):225-226.
[9]蔣一天,袁濤明.新時期我國食品檢驗技術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解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9(15):169-171.
[10]楊玉吉,何慶紅,張程,等.對現代食品安全標準與食品檢測標準在實際應用問題的幾點意見與建議[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20):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