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陸武 陳思敏

摘 要: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給予了高度重視。農藥殘留作為食品的主要污染源應得到高效預防和控制。對此,本文立足于當前食品農藥污染現狀,介紹幾種主要的農藥檢測技術,包括樣品前處理技術、氣相色譜法、生物傳感器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譜法。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為農藥殘留問題的有效監管,營造健康綠色的食品安全環境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食品檢測;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各地政府也紛紛制定規章制度,對食品中的農藥用量與范圍進行規定,以免因農藥量過高影響消費者的生命健康。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農藥檢測技術的類型不斷豐富,農藥殘留檢測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1 食品農藥污染現狀
當前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農產品產量隨之提升。但是,在此過程中農藥使用量也不斷增加。農藥作為食品的重大污染源之一,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據調查,我國有超過50%的農藥殘留指數超過標準。空氣、水體與土壤中殘留的農藥均會對農產品產生不良影響,如若未能合理有效的控制,勢必會產生農藥殘留,引發間接污染。特別是在生物鏈作用下,有害物質會不斷積累和轉移,提高農藥的殘留度,進而影響食品安全。
2 食品檢測中農藥污染檢測技術
2.1 樣品前處理技術
2.1.1 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是指利用固體吸附劑吸附液體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與樣品基體和干擾化合物分離后,再利用洗脫液洗脫,也可以加熱解吸附,將目標化合物分離。該項技術作為樣品前處理技術,在食品農藥污染檢測中得到普遍應用。
2.1.2 溶劑萃取
此種方式在農藥檢測中較為常用,主要是利用不同組分在溶劑中的不同溶解度對混合物進行分離作。經過凈化提取后,溶劑萃取的基本目標達成。當前萃取技術的分類更加細化,包括連續萃取、逆流萃取等等,樣品分析中的萃取操作更加簡單,處理結果也符合規定要求。
2.2 氣相色譜法
該方法是利用氣體作為流動相的色層分離分析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當前,食品樣品在前處理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干擾物,為了取得更加精準的結果,應采用氣相色譜法消除其他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并在檢測階段需要深入檢測農藥特性,該項技術的檢測原理如圖1所示,包括分離與分析兩個部分。經過實踐研究表明,農藥中帶有較多的雜原子,應對此加強重視。當前,ECD檢測器得到廣泛應用,其對電負性較強的原子的檢測效果更加顯著,可通過深入分析確定農藥類型。在農藥檢測過程中,有時會受到物質本底水平的干擾與影響。如若目標化合物的濃度相對較低,則很難確定,需要對其進行富集濃縮,以提高檢測準確度[1]。
2.3 生物傳感器法
與傳統農藥檢測方式相比,此種檢測方式的應用效果更加顯著,該技術不斷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生物傳感器是由生物敏感部位與轉換器結合而成,對于特定化學物質具有較強選擇性,可準確檢測到相應的信號,得出農藥殘留結果。同時,該裝置也是生物技術與其他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表現,如計算機技術等,實現了對農藥的精準檢測,成為當前農藥檢測領域的最佳技術。
2.4 高效液相色譜法
該項技術作為色譜法的分支之一,以液體為流動相,采用高壓輸液系統將不同極性的單一溶劑或緩沖液泵入帶有固定相的色譜柱中,在柱內將各個成分分離后進入檢測器中檢測,由此完成試樣分析。將其應用到食品農藥檢測中,可實現農藥殘留物的分離,具有分離速度快、操作簡單等特點,在食品安全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2]。
3 結論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對人類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加強農藥殘留檢測十分必要。對此,檢測人員應熟悉各種檢測方法,了解不同檢測方法的功能,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確保最終的檢測結果準確可靠。雖然當前檢測技術種類不斷增加,但還需要檢測人員不斷探究,真正保障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黃秋婷,謝俊平,劉冬豪,等.食品中菊酯類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8(4):1254-1260.
[2]黎奇林,張立.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廣州化工,2019,41(2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