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一時間成為學校教學的主要方式,進入了后疫情時期,尤其是高校的教與學應該如何有序,良好地進行,“雙線”混合教學將成為學校教學的基本形態。本文從線上教學的背景出發,分析了線上教學的必要性以及“雙線”混合教學對高校教師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大學英語;“雙線”混合教學
1 線上教學研究背景
目前,在線學習理論主要集中在在線學習的建構、行為與認知、知識管理、技術支持等維度。然而,在線學習能否提升學習效果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爭論。早在1983年,克拉克在《教育研究評述》上發表了著名的《從媒體中學習的再思考》,文章中引用了庫利克(Kalik)R其同事進行的幾項應用計算機媒體進行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研究,通過分析認為,除去在學習的開始階段由于媒體的新鮮感給學生帶來的濃厚學習興趣外,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學生和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差異很小。歲N均年,美國政策與項目研究服務小組受美國教育部委托開展對1996-2008年間的51項在線教學、面授教學及混合教學的實驗研究進行元分析,結果發現“參與在線教學的學生比參加面授教學的學習成效稍好”。2013年,陳純槿等人通過47項實驗和實驗的元分析,發現在線教學和線下教學在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并沒有顯著差異。而真正提升在線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在于在線教與學的方法。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力量。“互聯網+教育”的理念是為學習者提供優質、靈活、個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務模式,是在線教育的新階段。2020年初爆發的重大公共突發事件,2月初,教育部發布了”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教育方針。使線上教學、居家學習成為了師生教學與溝通的主要方式。線上教學成為疫情之下教育防控的主線,也成了我國教育史上史無前例的超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全國各地學校陸續開學復課,學校教育逐漸回歸正常。2020年5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從應急狀態轉為常態化。疫情常態化也會導致線上教學常態化,打破了以往“線上”與“線下”教學相對分離的格局,后疫情時期,”雙線”混合教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形態,學校教學的主要方式。
綜上所述,無論是國家宏觀層面的政策導向、微觀層面的教育狀況,還是“后疫情”時期的教學現狀,都迫使高校教師要進行教學改革。如何使“雙線”教學轉換和融通,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迫在眉睫。目前諸多學者研究只停留在大學英語線上教學的問題分析,缺乏解決問題的相關研究,對基于網絡的規模化“雙線”教學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論文立足于后疫情時期的特點,著眼于“互聯網+”背景,針對疫情時期大學英語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巳有的數字化硬件資源和學生人人有手機的現狀,提出以超星學習通為學習平臺,以移動智能終端(主要指手機)為學習工具,以混合學習理論為指導,研究大學英語‘‘線上”教學在“線下”教學中合理科學的運用,實現“雙線”混合式教學,打造“雙線”混合式金課,順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
2 “雙線”混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近年來出現在教育領域的新名詞,但其理念和思想卻早已存在。根據美國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釋,Blended learning被認為是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謂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m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即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只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p>
2.1 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以保證線上教學開展的有效性。疫情期間很多教師在線直播產生了很多不適應現象,這往往是知識缺乏、經驗匱乏、素養不足的表現。信息化時代,尤其對高校教師的能力素養提出了挑戰;
2.2 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實現“雙線”有效融合。線上授課只是將線下課程簡單地搬到線上,線下線上兼是教師授課,學習者記筆記。這沒把線上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教師應該重新構建教學的解決思路、方法方式;
2.3 增強教師支持服務,為在線學習提供導航。雖然在在線學習過程中,教師能正在在線學習平臺上進行知識的傳授,也能對平臺的操作管理問題上,提供解決方案,但是在教與學溝通的維度上形同虛設;
2.4 重塑在線學習評價標準,讓學習者明確在線學習目標。教師應該改變傳統學習結果評價不合理,無依據的現象,并根據課程特點,將學習者在線學習的投入程度、完成度、主動性等納入學習評價中,使學習者清楚地知道所學課程,在線上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翔宇,黃繼業,吳占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
[2]楊春霞,米梅紅,李小艷“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7(05):91-92.
[3]曾湘寧.論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大學生英語實際能力[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2).
[4]張崎靜,孫麗娟.試論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英語廣場,2018(06):76-77.
作者簡介
張秀萍,學科教學專業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就職于西安翻譯學院英文學院公共英語教學中心,團隊編號(T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