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琴
【摘要】在高中階段,高中生物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并且能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世界,知道世界的基本模樣,更好地接觸一些貼近生活的生物。教師應該重視高中生物教學方法和在課堂上的學習氛圍,造就一些學習氣氛,讓學生更認真地聽講。讓高中生物這門課程融入生活中,能使學生學習更加輕松,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習氣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6-0101-02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生物的熱情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教師能夠在教學方面得到一定幫助,并且要改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上更加有動力,并且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氣氛,使得學習氣氛更加活躍,更加注重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就要將多媒體融入學生的視野中,并且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形式播放給學生觀看,以教學視頻的形式進行教學,然后教師在旁邊講解,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高中生物的科學性,并且能夠讓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
為了學生進一步主動性學習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習科學的主動性,讓生物這門課程讓學生學到精髓,并且能夠融入生活中。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上得到幫助,也會讓學生在學習上得到身心健康的發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都提高。
比如教師可在課前把準備好的課件在班上播放,并利用多媒體導人一些關于生物的內容還有知識點。在課上通過讓學生直觀地觀看所播放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容易明白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定的理解、消化和運用。教師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功能進行講解,使知識點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視野當中,使學生的知識點越來越豐富。課上講述生物知識時,多媒體也更有利于突出知識的重難點,方便學生記錄和了解。生動的畫面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生物上得到一定提高。
二、結合高中生物課本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上
生物其實是一門比較貼近生活的課程。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情,并且能在深入生活中找到一些例子與課本的知識相對應。這樣能夠讓學生真正做到知識面的鞏固,還能讓學生利用生物知識來解決身邊生活的問題,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有興趣。教師也要讓學生知道課本上內容是不夠學習的,更多的知識也是在身邊可以尋找和發現,并且要結合身邊的例子來進行學習,學生只是缺少一雙能夠發現事物的眼晴,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學習生物對于學生來說將非常。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常見的東西來進行講解,讓學生可以利用生物知識進行分類,還有利用我們生活常識講解垃圾分類,什么垃圾和什么垃圾都是一類的,還有什么垃圾是可回收類的垃圾,還有不可回收的等。只要能夠讓學生知道生物這一方面還有垃圾分類的功能,就能夠讓學生知道學習生物是一門多么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動物的分類,飛禽,家禽,水類動物還有哺乳動物等,這些生物性的分類適合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使學生學習更加明確,還有學習的時候能夠提供更多幫助,給學生學習提供更多信息,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結合身邊的事情來進行分析,能夠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三、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儲備量
教師在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視野知識面的提高,還要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上學到更多知識,在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課外讀物,以便學習到更多的生物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對學生視野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相關的讀物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知識量,并且能夠讓學生得到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視野就會變得越來越廣。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進行一些生物相關讀物的閱讀,讓學生知道生物是一個多么有趣的課題,讓學生知道高中生物能夠解決身邊的問題。在課余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些關于生物學習上的活動,例如一起參觀動物園,然后教師可以講解這些動物怎樣進行分類還有特性,這些都是與生物學息息相關的,在參觀娛樂的同時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識,無形之間傳授給學生知識。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閱讀,久而久之,學生會對生物學習感興趣,也會針對這些事情來進行相對應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的知識視野變得越來越廣,進而使學生綜合能力的素質也會得到提高。
四、結語
總之,在生物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相關教學,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視野,能夠讓這門課程與生活的一些事情進行相關的分析,能夠讓學生知道學習科學知識不僅僅可以解決身邊的事情,使學生更加努力地去學這門課程,并且學生能夠得到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正確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氣氛和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幫助學生提升視野,使學生將生物這門學科學得更加透徹。
參考文獻:
[1]閆禮.高中生物實行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
[2]陳艷.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