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娟
【摘要】當前,幼兒信息化資源不均、信息化素養較低以及信息化管理不完善等問題逐漸顯露出來。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運用“互聯網+”,從現代化思維入手,以信息化為途徑,切實促進幼兒優質教育資源的均等化、實現學前教育與信息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學前教育管理的現代化,最終達到學前教育信息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幼兒;教育信息化;“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6-0169-02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教育領域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目前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逐漸重視起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逐漸覆蓋到小學、中學以及高等中學等領域,極大地促進了其發展。但是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學前教育,其信息化卻很少受到關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為基礎,結合“互聯網+”思維,提出幾點有效促進幼兒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對策。
一、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現狀
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推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教學活動的合理化以及初步培養幼兒的信息化素養,最終促進幼兒的學習進步和全面發展。就目前來看,我國學前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方面整體相對較低,且地區和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
一是信息化資源不均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同地區的幼兒園、不同性質的幼兒園以及不同級別的幼兒園之間,其擁有的教學資源都是不均衡的,特別是城鄉之間的差距近年來呈現出一種不斷擴大的趨勢。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一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國家級文件中要求幼兒園課程必須不斷地進行改造和升級,但是由于自身實力的限制,導致其對于信息化資源的開發表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
二是教師信息化素養不高。一般來說,信息化素養的高低主要體現在信息化知識、信息化意識、信息化技能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等方面。雖然目前幼兒園和幼兒園教師已經逐漸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也已經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開始運用信息化技術。但是由于傳統固化思維的影響以及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限制,導致其信息化應用程度和水平相對較低,信息化素養相對不高。
三是信息化管理不完善。從教育角度而言,其信息化管理可以視為對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管理活動。早在2010年,我國就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及《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標準》等文件和政策,但是這些具體出臺的政策和文件中,很少有對幼兒園信息化發展要求和目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政策,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幼兒園信息化管理不完善,甚至園長和信息化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都不是很高。
二、以“互聯網+”思維為推手,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
一是促進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均等化。要適當增加對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幼兒園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支持和投入,為其教育資源的均等化提供資金支持;其次要構建出完善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并充分發揮公辦幼兒園的模范帶頭作用,并為所有適齡兒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我國相關部門或組織要承擔起編制和推薦優質教學資源和方案的責任,可以通過豐富教育教學平臺資源、建立信息化教育資源資料庫以及為幼兒教師提供能夠有效提升其相關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訓。
二是以信息化為手段,實現信息技術與學前教育的有機融合。信息技術與學前教育的有機融合不是指將信息化技術作為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指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學前教育的各類教育活動當中去,切實創建出適合幼兒學習和認知發展的數字化教學環境,進而開發出可以促進幼兒健康學習和成長的課程體系。
三是以信息化為手段促進學前教育管理現代化。要建立健全學前教育的信息管理體制。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門要出臺和制定相應的政策,為學前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方向和目標,并為其提供可以有效保證其發展的制度保障,確保其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例如幼兒信息化教育安全保護政策等;其次,則是要完善相應的機制和制度,例如信息化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等;最后,則是要從政策層次出發,切實提升幼兒教師的福利待遇,為其解決后顧之憂,使幼兒園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當中去。
三、結語
隨著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信息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然初具規模,但是其仍舊處于不斷發展和探索的初級階段,在此過程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同樣面對不同的挑戰與機遇。在此背景下,必須要樹立“互聯網+”思維,通過實現優質信息化教育的均衡化、信息技術與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現代化等方式,切實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的良性發展,在為幼兒提供優質教育的同時,也能促進我國教育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甄紅琴.關于我國幼兒教育信息化應用的點滴思考[J].魅力中國,2019(50).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