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產品市場和其他要素市場,勞動力市場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同時經濟學家也從勞動力市場中觀察到勞動者收入差距拉大、歧視以及失業等新古典經濟學無法解釋的現象。20世紀60—70年代,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開始逐步發展和完善,提出了職位競爭理論、激進分割理論以及二元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等學說。此后一些學者采用不同的實證方法和工具對不同國家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存在性和分割程度進行了驗證。
與市場經濟發展成熟的國家的勞動力市場不同,我國勞動力市場改革起步晚,受制度影響深,我國的勞動力地理流動、部門流動障礙明顯,工資報酬上表現為國有企業高于非國有企業、壟斷行業高于開放行業、城鎮戶籍勞動者高于農村戶籍勞動者等現象。隨著所有制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制度上勞動力市場城鄉流動、部門流動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在現實中不同所有制企業和不同行業之間仍然顯示出較大的工資差異,勞動力市場的城鄉分割、所有制分割以及產業分割仍然存在,不同教育水平、戶籍身份、性別等因素依然是進入高收入行業或所有制部門的隱形門檻。
本文旨在考察勞動力市場是否存在所有制部門分割,分析不同部門間的教育回報率差異,以及不同部門間勞動力流動是否存在障礙。
本文采用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家庭收入(CHIPs)2013年的調查數據,基于研究需要選擇了城鎮住戶和外來務工人員兩個數據集,為確保數據樣本符合研究要求,對原數據集進行了以下篩選:(1)在年齡上將男性年齡限定為16~60周歲;女性年齡為16~55周歲。(2)僅保留身份為雇員,且在調查年份內工作狀態為就業的樣本。(3)剔除身體狀況不健康,教育水平為“從未上過學”,職業為“軍人”或“其他不便分類”以及有缺失值的樣本。本文主要考察勞動者的真實工資收入,包括全職和兼職的貨幣性工作收入,并將住房補貼和伙食補貼折換為貨幣收入計算在內,根據Brant和Holz(2004)的各省市價格指數進行調整,從而得到真實的對數小時工資,最后得到有效樣本7000個。
在所有制和部門分類上,按單位性質分為黨政機關團體和事業單位、國有及控股企業、集體企業、中外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私營企業五大類。對城鎮住戶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單位性質以及工資水平和勞動者個人屬性進行交叉比較,表1展示了主要變量均值和標準差。全樣本中男性樣本占57%,并且絕大多數均為非農戶口,勞動者的平均對數小時工資為2.6元,受教育年限為12.33年,約為高中以上水平。從勞動者所有制部門分布來看,私營企業吸納了最多的就業人數,外資企業就業人數最少;同時外資企業的工資水平最高,其次是國有及控股企業。不同所有制企業勞動者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經驗也呈現出明顯差異。此外,戶籍身份、政治身份也表現出在某幾類企業集聚的現象,這也反映了除人力資本之外,勞動者的身份屬性可能也會影響勞動者對職業所屬企業類型的選擇,以及相應的報酬水平。

表1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估計不同所有制部門教育回報率,以考察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勞動力市場分割情況,如表2所示。應用明瑟方程對樣本進行OLS回歸,以私營企業為參照組,可以發現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經驗與工資水平顯著正相關,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每增加一年,小時工資分別增長8.9%和2.8%,人力資本與工資水平依然密切相關。此外在控制其他變量時,特殊政治身份和男性身份帶來積極的回報,但非農戶籍并沒有帶來正的工資收入,反而與工資報酬負相關,可能原因是戶籍身份與其他變量之間有內生關系。與私營企業相比,在控制其他變量情況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及控股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回報率分別比私營企業高出4.3%、14.6%、33.6%;而集體企業的回報率略低于私營企業,但并不顯著。這種部門差異與高回報企業單位所從事的行業和產業具有一定的壟斷性質且有密切關聯。同時性別、政治身份以及戶口等其他非人力資本因素也對勞動者的工資回報具有顯著影響。

表2 不同所有制部門教育回報率
利用多項Logit回歸對影響勞動力所有制部門歸屬的因素進行分析,本研究選取受教育水平、工作經驗、戶口、性別和政治身份,同時控制了婚姻、民族變量,同樣以私營企業為參照組。表3顯示了進入不同所有制部門就業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進入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及控股企業、外資企業的勝算比對數將提高0.314,0.159和0.138。
除外資企業外,工作經驗對于歸屬其他類型所有制部門也有正向且顯著性影響,這和不同所有制單位勞動者的年齡結構有一定關聯,外資企業的雇員總體上較為年輕,這可能與年輕的勞動者更偏向外資和私營企業有關。同時非人力資本因素中,戶籍身份對進入私營企業外的所有制部門具有正向且顯著性影響,與進入私營企業相比,進入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及控股企業、集體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勝算比對數分別為1.193、1.137、0.730和0.461。因此戶口因素對勞動者的所有制部門歸屬仍然有密切關聯。此外政治身份、性別對勞動者的所有制部門歸屬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男性身份更有可能進入國有及控股企業,而女性更可能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具有特殊政治身份的更可能進入具有公有制背景的部門。

表3 不同所有制部門Logistic回歸系數
在控制其他變量下,不同所有制部門的教育回報率存在明顯差異,外資企業、國有及控股企業的回報率明顯高于私營企業,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回報率略高于私營企業,且十分顯著;集體企業回報率略低于私營企業但不顯著。受教育年限對于所有制部門的歸屬有顯著影響,雖然在控制其他變量時非農戶口的教育回報不為正,但是對于所有制部門歸屬有顯著影響,仍然是阻礙勞動力部門之間流動的重要因素。總體來看,勞動力市場的所有制分割仍然存在,尤其是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和公共部門具有更高的回報率,且不同部門間存在流動障礙。需要說明的是,本研究雖然考察了戶籍、政治身份、性別等因素對教育回報率和勞動力部門歸屬的影響,但是受教育水平、戶籍和政治身份以及所有制部門選擇之間存在內生性問題,從而使得估計結果存在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