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對幫助學生學好初中數學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思考行為和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對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起著積極地促進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必要性,其次,從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融入數學文化的元素、利用數學家典故或故事、融入探究性元素五個方面入手,為實現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提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希望通過這次研究,為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從而大大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實施,對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極大地提高數學體驗和數學創新效能,為此,數學教師要重視對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通過對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地修正、優化和完善,以達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這一策略的落實一定要引起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必要性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通過運用各種各樣的情景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有效融合數學知識和數學理論的目的。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有利于打破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通過為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二,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三,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理論和數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從而加深對數學抽象概念、數學原理和數學公式的認識和理解。第四,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有利于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和思考數學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五,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為了從根本上提升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現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為更好地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情境創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這些策略進行詳細介紹,以加深對這些策略的認識和理解。
(一)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為了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新數學知識的效率,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利用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連接點,通過將新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例子進行有效地結合,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其問題情境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例如,數學教師在講解七年級《絕對值》一課時,數學教師可以在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看,創設以下問題情境,如,周末張老師開車從學校出發到附近的大商超市購物,她先向東行駛了24千米到達大商超市,購物結束后,又開車向西行駛了26千米到家,假設張老師的家、學校和大商超市,處在同一條直線上,以向東行駛的方向為正,以向西行駛的方向為負,要求學生用精確計算出張老師的兩次的行駛距離,然后將張老師的家、學校和大商超市三個位置的點表示在一維數軸上,接著,數學教師利用一維數軸引導學生對絕對值的思考,從而加深學生對絕對者含義的認識和理解,這樣一來,實現了問題情境創設和生活經驗有效地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
(二)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實踐活動的開展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因此,為了有效地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數學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要在重視對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僅有助于很好地驗證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還有效地保證了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例如,數學教師在講解《正方形的展開與折疊》一課時,為了最大限度提高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性,首先,數學教師為每個學生發放四個立方體和一把刀,然后,根據全班學生的總人數進行合理分組,并讓學習小組明確競賽的事項,以做好競賽的準備工作;其次,數學教師要求學生充分利用立方體工具,根據不同的棱,展示不同的形狀,允許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不同的剪法,剪出不同的作品,并將剪好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然后,數學教師從中選出作品最多、完成速度最快的學習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接著,數學教師通過這次作品競賽,順理成章地引出正方形的概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剪紙作品,對正方形的相關形狀和特點進行討論和總結,這樣一來,為最大限度地加深學生對正方形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融入數學文化的元素,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通過將數學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入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文化魅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縱觀數學的前世今生,不難發現有很多有名的數學故事,而這些故事充分體現了數學家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進取精神,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數學學科學習中,例如,數學教師在講解七年級《方程和方程組》一課時,為了充分發揮數學文化元素的作用,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首先,數學教師要通過講解關于古代著名的《九章算術》故事,讓學生加深對古代多元一次方程組的認識和理解,如古時候的人類在解決方程組的時,需要借助條形棒子來進行標示和分析,然后,根據不同的排列方法,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模式和算法,講完古時候的方程之后,巧妙地過渡到現在的數學方程和方程組知識中,這樣一來,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方程式存在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形象的展現方程式背后的文化故事,從而激發學生對其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四)利用數學家典故或故事,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無論典故還是故事都具有內容深刻、意蘊豐富、形象生動等特點,對初中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為了確保問題情境創設的有趣性和生動性,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思考意識。對于初中數學這門學科而言,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要將與數學家相關的典故或者故事應用到問題情境的創設中,然后,在講解典故或者故事的過程中,揭示出數學知識內容的內在聯系和本質規律,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發性,還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提升,為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的應用》相關知識時,可以將泰勒斯測量金字塔高度相關故事融入問題情境的創設中,然后為學生布置探究性數學問題,如“泰勒斯測量金字塔高度用到的數學原理是什么?”學生通過已經掌握的課堂知識,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布置的思考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并寫出最終的答案,然后,教師從小組成員中挑出一名學生代表到講臺上進行分享,其他的學生可以對學生分享的內容進行評價,并提出相應的修改建議,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最終發言和分享結果進行打分,對于那些打分比較高的小組進行相應的獎勵,獎勵的方式主要以發放獎品為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為學生努力刻苦的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五)融入探究性元素,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初中生對外界的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初中生的這一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將探究性元素融入問題情境的創設中,讓學生以探究思維參與到問題的思考和研究中,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培養創造性思維,使探究性問題迎刃而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相關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設置以下探究性情境問題:“某一學生成功繪制出了一個完整的等腰三角形,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擦掉了三角形的一部分,只剩下了一個底角和一條底邊,請大家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把該同學擦掉的部分補全,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等腰三角形”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經過片刻地思考和討論后,完成了這一問題,還原三角形步驟如下:由于等腰三角的兩個底角的度數相等,可以用量角器畫出另一個底角,然后將兩個底角的兩條斜邊進行延長,并相交于一點,形成頂點,即等腰三角形還原成功。通過這一例子,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探究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數學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要融入數學文化的元素和探究性元素。最后,還要充分利用數學家典故或故事。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性,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秋紅.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淺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10):20.
[2]金光一,韓禹.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6):46-48.
[3]胡月.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數理化學習,2019(7):47-48.
[4]張娜.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
[5]吳團陽.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9(8):276-277.
[6]唐文建.探究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8(1):205-206.
[7]楊崗.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當代家庭教育,2019(8):121.
作者簡介:
張建林,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岷縣梅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