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我國目前養殖業發展情況、當下養殖業的研究熱點分析了中國養殖業的現狀,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促進今后研究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養殖業;抗生素;可持續發展;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5815 [文獻標識碼]A
1 中國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1.1 養殖業成為中國農業重要的支柱產業
改革開放為中國養殖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氛圍。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養殖業產值為4082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94%,2018年相較于1996年增長了305.99%;中國2018年水產品和肉產品總產量為15082.29萬t,比1996年增長了94.67%。預計在未來20年,中國養殖業將持續推動農村經濟協調穩步發展、促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國養殖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同時有望率先實現養殖業現代化。養殖業是中國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起到了帶動經濟發展、保障市場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根據“養殖業十三五規劃戰略研究”項目組工作預測,中國種植業產值將被養殖業反超,養殖業將成為中國農業的第一大產業;中國種植業結構將在養殖業的發展引領下發生巨大的調整,口糧的消費量將被飼料糧反超,中國現代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會出現在生物種業等新興領域,同時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也將帶動養殖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養殖業將成為中國農業的戰略主導產業。
1.2 中國養殖產品需求呈現剛性增長態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居民食物消費趨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收入提高呈現重大變化:一是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不再是單一植物源食品為主,動物源食品占比逐漸提高。根據《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和中國工程院“國家食物安全可持續發展”咨詢項目組預測,中國口糧人均消費量呈下降態勢,2000年為206kg,2013年為166kg,預測到2020年為145kg;而水產品和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消費總量總體呈上升態勢,2000年為92kg,2013年為147kg,預測到2020年達到180kg。二是優質動物源性食品消費將在居民飲食結構比重中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奶類和水產品消費量占動物源食品消費比重從1980年的5.9%和19.4%提升至2013年的22.2%和23.4%。牛羊肉的消費量占動物源性食品消費比重從1980年的5.6%上升到2013年13.4%。
1.3 養殖業資源短缺形勢日益嚴峻
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動物品種、牧草和飼料這三要素,但是中國養殖業這方面資源缺口逐漸擴大。第一,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動物優良品種。中國目前種用動物的生產對于國外優良品種仍舊依賴嚴重。例如外國種豬品種占據中國原種豬品種市場的80%以上,中國肉雞原種市場份額的70%以上為外國的白羽肉雞,中國種鴨市場的80%被外國櫻桃谷鴨品種占據。由于本土化品種選育還不完善,中國養殖業生產性能指標低于國際先進水平,進而加大了畜禽疾病防控風險、防控成本和養殖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治理難度,同時也造成了飼料和優質牧草資源的浪費。第二,我國優質牧草資源短缺形勢嚴峻。中國工程院“中國草地生態保障與食品安全”項目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栽培草地面積較少,占草原總面積的3%,而新西蘭人工栽培面積占到69%,澳大利亞人工栽培面積占到58%,歐洲人工栽培面積占到50%,美國也占到13%;第三,中國飼料糧進口總量持續呈上升態勢。我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在2014年進口大豆總量為7.14×107t,相較于2010年增加了30.3%,同年中國進口谷物1.951X107t,相較于2010年進口量增加了225%。預測我國飼料用糧總量將在2020年達到2.3×108t,進而超過中國口糧消費總量,這將導致中國飼料糧食安全危機。
1.4 當下中國養殖業的研究熱點
以“養殖業現狀”為主題,在知網搜素引擎上進行檢索,近三年來下載量和被引量較多的文獻多集中于水產養殖、抗生素應用、畜禽糞便處理、玉米秸稈飼料化、規模化養殖等主題。若以中國養殖業為主題在知網的搜索引擎上進行檢索,將全部檢索結果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以中國養殖業為主題的文章中,有15.33%的文章與水產養殖有關,有9.93%的文章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養殖業正在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水產養殖、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是當今養殖業領域研究的熱點。
1.5 中國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構建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下養殖業面臨的問題,其中抗生素濫用和環境污染問題是人們當下關注的熱點。許琳(2017)研究顯示中國抗生素年產量為21萬t,而國內消費量約18萬t,其中用于飼料行業及通過其他途徑間接用于畜牧業的抗生素高達9.7萬t,約占總消費量的54%。陳紅英(2019)研究發現中國目前約有60種抗菌藥物被廣泛當作飼料添加劑在養殖業使用,其中有20多種抗菌藥物為常用飼料添加劑,普遍應用于家禽飼養、水產養殖以及畜牧業。同時目前中國養殖業抗生素藥品存在盲目添加、人畜共用、劑量不當、藥物配伍、長期單一使用劣質、禁用抗生素進而使病菌產生了耐藥性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進而抑制了動物免疫、損害人類健康、影響經濟發展、破壞生態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經濟規模的增長,還帶來了因畜禽廢棄物處理不當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彭璇(2018)認為中國目前養殖業總體規劃合理性有待提高,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資源化程度低,現代化大型養殖場糞污處理措施不夠完善,部分地區養殖業養殖總量超過當地環境的最大承載能力,養殖業從業者環保觀念淡薄,整體養殖業生產方式呈現粗放低效、種養脫節和農牧分離的現象。這直接導致中國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污染。根據《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報》數據,中國養殖業糞污年產量約38億t,化學需氧量約1268.26萬t,占整個中國農業排放總量的%%,遠遠超出了中國環境的容納上限,養殖業成為了中國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
徐光耀、戴天放等(2017)認為雖然中國大力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業,并卓有成效。但中國養殖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水平以及思想觀念和經營理念并沒有隨硬件水平同步提升,依舊普遍存在循環式養殖意識淡薄,生態安全、動物福利、對環境保護、以及養殖產品質量監管等的意識有待提高,相應的環保設施多未配套建設。同時政府監管的缺位導致一些養殖場遠遠達不到環保標準。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養殖業面臨的環保問題形式非常嚴峻。
2 對策建議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促進養殖業發展,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養殖業的管控,采取措施保護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各項政策。加強養殖業污染的防控防治。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同時采取獎懲結合制度,對于開展養殖業污染防治的養殖戶可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對于污染治理不到位的養殖戶從重懲罰。從宏觀層面把握養殖業發展的大方向、大框架。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應分工明確,在促進養殖業發展的同時,嚴厲打擊不符合環保及生產規范的養殖企業。做到農業部門監管養殖業養殖環節,質檢部門監管養殖產品的生產加工,工商部門監管養殖產品的定價和流通。針對養殖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明確政府部門的職責與權限,實現不同部門相互合作,齊抓共管。另外政府可幫助養殖行業建立產品可追溯體系,向消費者公開養殖產品生產信息,使生產流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
另一方面可加強養殖業的技術密度,提高養殖業的技術準人門檻。中國養殖業要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必須推進生產資料和生產手段的機械化、自動化,進而提高生產力,縮短養殖周期,增加養殖行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設施養殖裝備技術,包括但不限于養殖廠標準化建設、外海深水網箱的應用以及工廠化流水養殖方式到先進的循環養殖等養殖方式的轉變。同時伴隨著物聯網技術、電子商務、傳感器技術、衛星遙感、云計算、機器學習、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智慧農業”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養殖行業也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裝備實現中國養殖生產環節的各個生產要素數字化、智能化,進而實現養殖環節的精準化運行和科學化管理。
種質資源是養殖業發展的基礎。養殖業優良品種的選育和遺傳改良,是提高養殖業生產效率和提升養殖動物健康狀況的有效手段。現代化的育種技術,例如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等,為養殖業優良品種的選育帶來了新的機遇。
同時我們應該提升養殖業從業者的的質量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將養殖產品的質量安全責任和環境治理落實到基層和個體。養殖戶是養殖業的主體,是產品質量安全和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實者,養殖人員的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直接影響著養殖環節質量安全措施和環保措施的治理效果。所以,針對中國養殖行業的質量安全和環保問題,要從提高養殖行業從業者的主動意識下手,切實保證養殖戶參與養殖環節質量安全控制和污染治理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寧,中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綜合報告課題組.中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綜合報告[J].中國家禽,2012,34(11):5-7.
[2]李寧.我國動物種業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農村科技,2012(2):26-29.
[3]中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組.中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綜合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4]許琳.正確看待養殖業中抗生素的使用[J].養禽與禽病防治,2017(7):40-43.
[5]陳紅英,王月穎,傅思武.抗生素在養殖業中的應用現狀[J].現代畜牧科技,2019(5):1-3.
[6]彭璇,董艷德,劉旗.淺談養殖業現代化發展[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6):78+440.
[7]麻福芳,徐光耀,戴天放.畜禽養殖業廢棄物污染防治研究[J].農業展望,2017,13(4):63-68.
[8]FAO.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8-meeting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M].Rome:Food a Agricultural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18.
[9]GUI J F,ZHOU L,ZHANG X J.Research advances and prospects forfish genetic breeding[J].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8,33(9):932-939.
[10]GUI J F,TANG Q S,LIZJ,etal.Aquaculture in China:successstories and modern trends[M].Oxford:John Wiley&Sons Ltd,2018.
[收稿日期]2020-04-10
[作者簡介]韓慶遠(1989—),男,江蘇南京人,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