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鴻芳
摘 ?要:“單元整組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要注重單元文本的內容,通過對內容進行解讀,讓文章所承載的真正思想得以體現,這不僅僅是對每一單元文章的整合概括,更重要的是從整體方向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對文章整體主題進行概括和升華。所以針對新課程改革強調的單元組合教學的實施策略,本文將從幾個大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課堂;單元整組
引言:單元整組教學有著巨大的教學優勢,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其學習的方向。教師應當將所學的文章前后結合起來,對比進行講述,豐富學生的情感,這種教學方式在語文整體教學過程中起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針對低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更應當采用這種方式,
一、同類對比策略
通過對教學全方位進行對比,我們得知了,教師之間的教學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他們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之上,教師在進行單元整合的教過程中,要對文章進行相應的對比,凸顯出每一篇文章的重點。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對比閱讀描寫同一事物的不同文章,比如人物、植物、動物等文章,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描寫的不同方式和情感,不斷在之后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與積累。準確來說,同類對比策略的基本教學包括:先體驗典型文章案例,然后初步對文章進行分析和閱讀,對文章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進行體會,再結合其他文章對同類情感的描寫方式,將兩者進行對比,體驗不同文章中的情感表達方式,最后再進行不斷的實踐,做到時間深入,學以致用。例如,可以體會不同作家對同一事物的描寫,體驗不同作者之間的情感態度。比如可以將小學二年級上冊中的《黃山奇石》和《日月潭》進行同步教學。在此過程中,要重點引導學生對景物描寫進行觀察,感受作者對景點的描寫手法,最后概括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對兩篇課文進行講解時,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首先是概括出景物的特征,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隨后再帶領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其次閱讀課文領會作者對景物描寫所采用的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要感受作者對景物景觀的熱愛以及對大自然的夸贊和喜愛。最后從文章的結構、采用的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將兩個進行對比,總結出它們的相同點,直至學習本單元剩余的幾篇內容,在前后貫穿到“學習園地”之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己描寫喜歡的景物,這種相互比較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加強前后學習的聯系,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能力。此外,在寫作過程中,此策略可廣泛用于寫同一類事物的幾篇課文的教學。
二、主題升華策略
主題升華策略主要指的是對同一主題的課文進行深部挖掘。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思想情感和主題相同,但是寫作角度大有不同,這類策略的教學流程可以分為課前準備、搜集資料、領悟情感、相互交流以及深化主旨幾個方面。比如在二年級的一組課程之中,有一組圍繞“春”為主題的課程。這一小組的課程內容豐富多樣,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詩歌體裁。兒童詩主要表達的是對美好和快樂的維護與向往,通過一些故事為學生展現了春天營造出小動物們一片和諧有愛的場景。還有相關的詩詞贊美了古人對春天的向往。總之,這一個單元通過不同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春天的美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著學生在每一課的閱讀之中感受真實的情感,從小就培養學生的和平意識。具體操作如下:
首先做好語文課前準備,把相關的資料收集到位。在學習這個整體單元之前,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查找中外友好關系的相關人物事件,或者是動態的圖片和視頻。其次是,在對文章進行教學時,每篇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要注重對每一篇文章講解的側重點。比如在課文《神州謠》之中就要重點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感受詩歌的歡樂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兩岸同胞之間的團結友愛,明白我們是一個祖國,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整體。在課文《傳統節日》之中,教師要創設意境,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真實含義,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最后是,在學習完一組課程之后,要組織學生進行信息的交流,召開一個主題交流會,讓大家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互相展示,可以通過講述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風俗習慣,理解祖國同胞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把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講給其他學生聽。通過展示與交流,讓學生明白和平與發展,在今后的實際操作中,更熱愛這個充滿愛的祖國。
結束語:
小學生學習能力本身就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培養,所以教師還要將教學策略中所涉及的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初步認知的基礎上,就會側重閱讀,再到之后的口語交際進行實際的操作演練,這樣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根深蒂固。如此反復循環才有利于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潛移默化地養成學習的一個整體框架,讓學生永葆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文浩;鄭翠紅;張宇聰;鄧靜友;何愛芳;.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 0.
[2]梁新明. 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 明日,2019(34):030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