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楓橋經驗”是黨帶領人民創造的一套社會治理方法,新疆應立足本區區情,借鑒“楓橋經驗”推進新疆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關鍵詞】“楓橋經驗”;新疆;治理;啟示
引言
“楓橋經驗”是黨帶領人民創造的一套科學的社會治理方法,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經驗之舉。“楓橋經驗”作為社會治理的旗幟,對推進新疆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借鑒意義。
1.“楓橋經驗”的提出和內涵
(1)“楓橋經驗”的提出。“楓橋經驗”起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針對“四類分子”克服單干風,以清財務、清倉庫、清公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浙江省楓橋鎮依靠群眾說理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1963年毛澤東同志作出批示要各地仿效,經試點,推廣去做。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繼續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指出要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
(2)“楓橋經驗”的內涵。“楓橋經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源起于改造“四類分子”的經驗,改革開放之初,在經濟發展中貢獻智慧和力量,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在經濟調整的過程中基于利益沖突,各種問題和矛盾也交織出現,楓橋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探索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實現了“矛盾少、治安好、發展快、社會文明進步”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新成效。其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包括發揮黨的政治優勢,依靠和相信群眾,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就地解決矛盾問題,盡快減少消極因素,創建和諧平安社會。隨著時間推移,治理側重點有所轉變。但始終圍繞黨和國家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人民的力量,堅持群眾路線,凝聚了廣大干部群眾在社會治安治理工作實際中的創造。
2.“楓橋經驗”對新疆推進社會治理的借鑒意義
(1)歷史邏輯。“楓橋經驗”在歷史實踐中對社會治理發揮了重大作用。建國初期,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了新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改造探索過程中,楓橋發揮了積極的實踐作用,堅持黨的領導,發揮群眾優勢,依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秉承為國為民的理念,創造符合實際的積極力量和科學方法,在不同階段為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2)理論邏輯。分析“楓橋經驗”的成功之處就在與抓住了事物發展規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性,抓住了人作為情感動物的本心,既是一種治心,也是一種善治。①源頭治理。事物發展規律就是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源頭治理抓住了在小和弱的初期更便于更改和消滅事務狀態。火苗在小的時候好滅,矛盾糾紛也是一樣道理,在剛有一點矛盾的時候就解決了,就能防止成為矛盾的積累和擴大,提高效率。②主動擔當作為。能夠做到就地化解矛盾,矛盾不上交關鍵在于當地基層干部的責任意識,為民服務意識,不坐、等、靠,不推卸,不盲目,積極作為,主動思考,一心為民。③以情感服務群眾 。“楓橋經驗”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人民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依靠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巨大優勢。“通過說理”能夠“制服敵人”就在于其帶著情感服務人民,更能讓治理對象心服口服。
3.“楓橋經驗”對推進新疆社會治理的啟示
新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講話精神和治疆方略,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認真學習和思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楓橋經驗”的講話和要求,立足新疆實際,結合“楓橋經驗”要義積極探索新疆社會治理的新舉措新思路。
3.1堅定新疆社會治理方向
(1)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及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時曾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楓橋經驗”成功之一也在于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新疆工作,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推進新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和根本。近些年,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新疆的經濟社會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疆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
(2)堅持黨中央治疆方略。新疆是祖國西北戰略的重要屏障,戰略地位特殊,面對的問題特殊,黨中央治疆方略將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疆工作的總目標。“楓橋經驗”成功之處其二在于明確目標任務,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新疆在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總目標安排部署,注重從源頭上提升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社會協調合作。
(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楓橋經驗”之所以歷久彌新,至今仍充滿生機和力量,就在于其能把黨的領導落實于基層。推進新疆治理能力現代化,基層組織是黨組織的細胞,是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的關鍵力量。新疆推進社會治理,關鍵要靠基層組織去落實,關鍵靠人。“楓橋經驗”成功之處其三也在于干部的主動擔當作為,敢干,愿干。能做到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前提就是其干部擔當作為,放手發動群眾。
因此要注重基層組織建設,選拔一些有能力,有擔當,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到基層去實踐鍛煉。
3.2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十九大報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治理所面對的問題是共同的、復雜的、多樣的,治理的成果是共享的,治理的過程也應當“共建”“共治”,社會各方面協同參與。
(1)便民警務站和社區協同合作。新疆在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發揮各方力量協同參與,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時間,便民警務站和社區是第一力量。便民警務站能快速到達現場,及時阻止矛盾擴大。社區距離居民最近,最了解居民情況。警務站和社區協同合作,分類矛盾糾紛,化解矛盾,就能做到源頭治理,大事不出村(社區)。
(2)發動群眾力量疊加網格化管理。不斷完善網格管理,對網格管理科學劃分,明確網格職責,確定網格管理人,實行分級管理,尤其是要借鑒“楓橋經驗”發動群眾力量,目前十戶長、樓道長的選派就是來自于群眾,要將這種群眾自治的作法繼續推廣。人民群眾最了解身邊的群眾,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將傳統的社會化的理念與社會治理結合起來。近鄰更了解彼此就更能第一時間發現困難和問題,以最貼心的方式解決問題,調解關系,化解矛盾糾紛,更能深得民心。
(3)德治與法治相結合。德治,加強道德約束和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尊老愛幼,遵守文明公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民族團結,宣揚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宗教極端。“楓橋經驗”矛盾不上交,就是通過說服教育,說服教育既能預防犯罪的發生,又能能思想根源長遠解決。法治,首先還是要加強法律學習,提高各族各部的法律知識、法治思維和法律意識。繼續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和平建疆的治疆理念和治疆要求,進一步推進新疆法制建設,用法律堅決捍衛社會治理的防控風險。
3.3提高社會治理方法
新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還要著眼于“現代化”三個字,敢于突破西部落后的局限思維,充分利用一些高新技術輔助社會治理,促進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優化社會治理過程,提高治理效力。促進大數據與新疆社會治理的有效結合,樹牢大數據思維,搭建多元治理和公共服務平臺,實施精細化服務管理。遵照科學的理念和方法,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化和科學性,實現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 “楓橋經驗”的回溯、重讀與再興[J]. 葛天博. 領導科學論壇. 2020(07).
[2]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與啟示[J]. 程萍. 小康. 2019(01).
[3] “楓橋經驗”中的社會組織參與[J]. 趙挺. 中國社會組織. 2019(07).
作者簡介,晁燕華,女,漢族,研究生,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