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在現階段的高中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借助多樣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高中體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體育教學的目的也更為多元化,高中體育教學中更為重視德育教學,通過德育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步發展。基于此,文章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德育教學的運用展開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為高中體育德育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德育教學;研究探討
一、 引言
隨著中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學科教育多樣化發展,大中小學校中的體育教育中德育體系的建立,是體育學科教學發展的重要目標。高中體育教學中,德育體系的建立,要在學生發展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研究教學引導模式。因而在現階段的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則需要相應的體育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不斷優化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綜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全面加強德育教學的滲透。而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德育滲透,以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二、 體育品德培養的重要性探討
體育課程在學生的課程體系中較為特殊,體育學習中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理論知識僅作為輔助性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參與行為,其中包括基本個人性的體育參與行為、群體性的體育參與行為等。通過實踐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技能,也能夠得到體育認知的發展,道德認識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根據參與實踐的具體類型不同,學生能夠產生的道德認知內容也存在差異。與其他學科的德育滲透相比,在體育教育中建立德育的體系,更佳具有優勢。學生的各種意識認知,基本上來自實踐的過程,認識更為深刻,同時在此后的體育學習中,這種認知也會持續的有所加深,變為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一個部分,對學生產生深刻、持久的影響。在教師的教學目標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也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所關注。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日常的娛樂放松時間較為有限,通過體育鍛煉,能夠達成明顯的放松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明確的情感教學目標,情感的目標與體育品德的目標具有一致性,通過體育中的德育引導,學生能夠達成綜合性水平提升。
三、 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現階段的高中體育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學。部分體育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課程對高中學生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幫助學生釋放學習中的壓力,讓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因而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德育教學是政治教師的任務,與體育教學活動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因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滲透。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模式,難以全面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不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
四、 體育教學中具體的德育引導措施
(一)加強課堂引導,開展德育教育
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作為一個引導者,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加強德育教育。體育的鍛煉與體育的學習,需要學生應用自我的身體能力,在奧林匹克的競賽精神中“更快、更高、更遠”,是所有運動員的追求目標,希望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勇敢有所突破。因此,在體育教育中德育體系中,學生勇敢的心理品質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勇敢的心理品質引導下,學生的體育參與主動性會有所增強,從而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勇于突破現狀的拼搏精神。由于每一位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具有不同的個性。因而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面向所有學生,在實現集體教學的同時,應積極開展針對性教學,因材施教,全面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德育的內容加強體育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當中,加強對學生的行為指導。
例如,高中階段學生的身高基本定型,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差別。在體育課堂中,身體素質較高的學生容易獲得好成績,身體素質不足的學生則難以產生突破。教師要應用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勵學生突破現狀,面對現狀接受挑戰,審視自我的身體運動狀況,訓練相應的身體運動專長,與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進行積極競爭。在這一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無論是失敗或者是勝利,都能夠在過程中充分參與,加深對自我的了解,提升精神韌度,完善道德品質。
(二)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滲透德育
體育的訓練在一定的條件下,是艱苦的,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部分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堅韌不拔的道德品質,在身體的訓練中感受自己能力的極限,持續不斷地進行自我訓練,鍛煉毅力,提升心靈品質。因而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結合高中體育課堂加強德育知識的滲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能夠在思想層面上有足夠的認識,在課堂上遵守規范。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加強課堂紀律的維護,讓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能夠養成課前排隊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相應的游戲設計,選擇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紀律性,帶領學生加強體育知識學習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紀律意識。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加強德育的滲透。例如在體育課或課間操時,讓學生在跑步的過程中保持隊形,不許說話,步伐一致,在提高學生跑步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高中階段的體育學習中,長跑是重要的項目,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長期的跑步訓練,在跑步的過程中提升心靈品質。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體育教學課堂時間較為有限,并非每天都有體育課程。但是,學生的跑步訓練需要長期的訓練,持續的參與。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發展要求,在晨跑階段或者晚跑階段,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通過長期的鍛煉與堅持,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夠得到提升,相應的精力更為旺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實現更多自己制定的體育鍛煉目標,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在積極的感受中樹立堅韌不拔的道德品質。這種道德品質的樹立,不僅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夠發生正面性的影響,對學生的其他學科學習,高考中自我堅持學習能力的提升,也能發揮作用。
(三)多元化教學,深化德育教育
高中階段的學生面對著考試壓力,整體的生活模式較為單一,主要以學習為主,關注點也集中于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難以感受到生活的豐富性,生活體驗與生命體驗不深刻。一些學生在學習上有所失敗,會產生各種消極的情緒。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與特點,為其制定適當的德育引導策略,使得學生能夠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應用體育訓練,學生的自律能力將會得到提升,自律能力的提升會使得學生更為自尊,對于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能夠發揮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的狀況,制定相應的培養方式。在具體教學活動當中,需要教師能夠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全面提升高中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和引導性,使得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且能夠按照教師要求完成相應的體育訓練活動。而在這一過程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有效的示范教學,加強對學生的思維沖擊,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意識形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環節中。例如通過身形示意法,以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有效避免學生出現叛逆心理。而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體育運動中以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和獨特之處。在體育鍛煉中以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體育實踐磨煉意志,感受到人生的價值。結合相應的體育比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經濟意識,加強德育教學。
例如,一些學生對足球、籃球等大型的球類運動感興趣,教師要應用這種集體性的運動,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態度。球類的運動中,直接參與運動的學生與觀眾都能夠得到情緒的感染,球類運動的目標是進行拼搏,獲得進球與勝利。教師要根據學生狀況制定多種模式,引導學生的參與。如,班級中學生進行球類運動的總體水平較高,教師可以組織廣泛的多人對抗活動,包括應用三對三、五對五的足球或者籃球競賽,從班級小組賽中選擇出最優秀的隊伍,引導學生參與整體的過程,體會拼搏進取的激情。在學生獲勝之后,為了提升體驗,渲染情緒,教師可以舉辦一個頒獎過程,選擇皇后樂隊的《我們是冠軍》作為背景音樂。
五、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的研究,希望能夠給體育教師設計體育教學目標中的“體育品德”目標提供思路,并根據體育教材內容特點,設計出具有側重點的、較為科學的、可操作性的體育教學“體育品德”目標課程。學校教育中的“立德樹人”是一項浩大工程,學校各學科的“德育”教育又是一項相互聯系與影響的系統工程,要真正實現體育學科“體育品德”教育的最大化與優化,既需要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整體指導,又要深入挖掘和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獨特的“德育”功能。
參考文獻:
[1]盧詩婷,袁存柱.“立德樹人”視角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德育透視[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7+9.
[2]阮樹芬.強身鑄魂?立德樹人:高中體育教學的德育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11):210-211.
[3]樂文達.談德育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南北橋,2019(18):110.
[4]何為.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情景創設[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0):142.
作者簡介:王延軍,上海市,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