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安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互聯網已經成為了目前的主流傳播媒介,網絡中信息傳播更為迅速和便利,新時期互聯網的使用者逐漸呈低齡化發展,青少年成為互聯網的主要受眾人。互聯網環境下,如何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新時期最重要的研究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互聯網環境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時探討新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青少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教育
新時期網絡發展日新月異,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想法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青少年是互聯網的忠實客戶,因此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思想和價值觀念都受到了網絡的影響。當代青少年是我們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素質水平,不僅決定了個人未來的發展,同時也和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息息相關[1]。因此互聯網環境下強化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雖然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對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但同時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合理地調整傳統教育的模式、方法和觀念,合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作用,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邁入更高的層次。
一、互聯網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網絡環境下青少年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
網絡環境具有虛擬性,這種環境下對人們能夠產生更為深入、廣泛和持久的影響。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網絡營造的虛擬環境對開展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網絡環境極為開放,青少年在網絡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能夠在其中發表很多在實際生活中不敢說、不愿意說的話,因此網絡環境中大量集中了社會熱點問題、特殊群體以及個體較為關注問題,也成了這些問題的主要發散地。就好比過去的茶館,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形形色色的人,能夠暢所欲言。網絡環境的特點決定了其中的輿論具有多元性,在傳統教育中或是主流媒體中主流聲音通常會占據主導地位,但是在網絡環境中常常受到冷遇或是攻擊。網絡已經成為社會輿論新的集散地[2]。網絡具有開放性,因此其中也包含了很多負面、反面信息。國內和國外的敵對勢力也將互聯網作為進行思想滲透的主要陣地。傳統媒體有著嚴格審核標準,但是網絡中言論自由,因此審核功能被大幅消減。網絡信息監控力度不足導致網絡成為了散布謠言、煽動青少年情緒的主要途徑。同時,網絡中還充斥著各種暴力、惡俗、黃色的思潮,導致青少年受到消極的影響,因此也出現了多樣化的政治思想問題。現階段的教育對網絡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沒有摸索出適當的教育模式。
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新興的思想教育陣地,面對網絡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挑戰,教育機構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能忽視網絡環境中的思想教育工作。雖然有些現象不會在短時間內就顯示出其弊端,但是如果我們忽視此項工作,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導致其自由發展,那么會導致青少年的思想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后果。因此新時期思想教育工作要將網絡作為載體,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控權,是新時期教育部門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問題[3]。
(二)互聯網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的發展機遇
利用互聯網開展思政教育,能夠突破時空和時間的限制,同時能夠增強教育活動的影響力。傳統教育中,思政教育通常都是單獨溝通,雖然能夠有效解決個人思想問題但是只能對溝通對象有效,對于和其存在同樣問題的人還需要進行再次溝通。雖然也可用采用集中教育、宣傳材料等形式開展,但是覆蓋面缺乏廣泛性。網絡中正面和積極的思想能夠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夠廣泛、快速的傳播。有效利用網絡能夠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網絡是極為便利的信息傳統途徑,之前開展思想教育需要多溝通、多聯系,但是現在網絡上很便利就能解決。例如微信、郵箱等能夠隨時溝通。利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對及時的解決青少年的思想和情緒問題、心理障礙、升學或是就業壓力等,能夠通過網絡實時溝通軟件或是郵箱等,及時提供幫助或是開展教育。在網絡中開展思政教育可以采用交互的方式,青少年接受程度較高,例如郵箱、微博、聊天室等多樣化的溝通方式,能夠滿足青少年多樣化的溝通需求。
網絡中彼此可以不見面、因此能夠保護個人隱私,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面對面的教育,青少年會因為存在抵觸心理所謂無法敞開心扉,不愿意接受心理干預,那么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繼續發展,導致出現嚴重的后果。現在,網絡給每個人都帶上了面具,反而能夠打消顧慮,能夠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網絡中開展思政教育,則可以利用多種青少年能夠接受的形式開展教育,能夠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還可以將教育內容滲透到青少年最喜歡的網絡活動中,從而能夠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政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的接受,及時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互聯網還能增加青少年和家庭、教師和社會之間的交流[4]。傳統思政教育工作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溝通不便利,出現問題不能及時進行交流,網絡有效地改善了這一問題。能夠讓青少年擁有傾訴和溝通的渠道。
二、互聯網環境下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創新途徑
(一)積極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網絡環境具有開放性和言論自由、跨時空等特點,網絡中存在各種意識形態、文化內涵和思想潮流,彼此之間會相互沖擊和斗爭,如果想要隔絕、封閉信息是無法實現,也是不現實的。因此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積極轉變思想,能夠迎合時代潮流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能夠建立有效的網絡教育陣地,從而使青少年能夠有效甄別信息,能夠收到主流和正確的思想和文化引導。要充分利用網絡改變思政教育的物質條件,豐富工作手段和工作載體,積極利用新型教育模式、新的思維方法和教育觀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在網絡中更為準確地了解到青少年的思想動態、明確現階段關注度最高的社會問題,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以及更為廣泛和準確的信息,能夠積極地進行有效溝通,開展針對性的思政教育。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和實時性等特點,能夠以網絡為載體,積極開展豐富多樣、適合青少年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在網絡這個便利的平臺上更為有效的開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5]。
(二)積極利用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會發生變化,例如西方的自由主義、極端主義等不良思潮會對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需要在網絡中提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引導力度,能夠使網絡成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首先要在網絡中強化青少年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論氛圍;還可以開展豐富的網絡道德實踐活動。可以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引發青少年的思考和談論,能夠從價值觀和道德觀層面進行分析,還可以查詢資料豐富自己的論點,通過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價值觀念。要建立互聯網青少年價值觀和道德觀有效的約束機制,能夠促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更為有效的開展。
(三)積極建立信息化互動教學平臺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都是理論教育,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社會實踐條件和資源設備,那么教學活動會較為單調。互聯網環境下,教育活動需要進行積極的變革,能夠利用網絡為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和新媒體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很多教育機構開始利用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先進的授課模式,能夠通過在線交流和學習,接觸到最前沿的理論和思想,從而提升青少年的課程參與度。另外,利用互聯網和智能終端,提升學習效率外還能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能夠使師生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教師可以根據青少年追新求奇的特點,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和軟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能夠引導學生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能夠利用網絡便利我們的生活,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升學習效果和質量。同時還可以利用多種模式開展思政教育,讓學生對思政教育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能夠將知識內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學校還可以在網絡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如開設網上團校(黨校)、思想政治園地、時事政治等板塊,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強化教育效果[6]。還可以在校園網絡中開展多項教育活動,如青春和祖國同行、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傳統文化傳承等教育互動,積極傳遞正能量。
(四)提升互聯網信息監管能力
新時期,國內通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對開展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需要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規定,實現良性發展,為肅清網絡環境做出貢獻,特別是要給青少年的成長營造積極和健康的氛圍,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相關發展經驗,能夠利用技術手段肅清網絡環境[7]。各級學校要有效監管校園網絡,加大力度宣揚正能量和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等題材,從而能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可以嘗試開展青少年綠色上網,例如主動屏蔽不健康的思想內容、合理控制上網及游戲時間、對網絡發言進行審核等。最為重要的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有效抵制不良思想的影響和侵蝕。
三、結語
互聯網環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了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需要積極在網絡中建立主流意識形態陣地,從各個層面滲透思政教育,同時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目的,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成為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隆云霞.互聯網動態環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42-43.
[2]于潼.“互聯網+”視野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8,155(39):29-30.
[3]羅萬勛.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初探[J].高教研究,2015,31(3):66-68.
[4]呂璐.“互聯網+”驅動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 2017,3(9):38-39.
[5]隆云霞.互聯網動態環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51-52.
[6]楊定明,周邵年.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8(11):34-35.
[7]焦瑩瑩,丁寧.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評《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領導科學,2019(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