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菲 程吉強 李智明


[摘要] 目的 研究反芻性沉思在青年神經根型頸椎病(CSR)患者急診手術后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中的中介效應。 方法 對2016年2月—2019年12月在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青年重癥CSR手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者經過培訓后,統一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對術后1周的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水平進行分析,并研究患者反芻性沉思與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的相關性以及中介效應。 結果 本研究問卷回收率為100%。不同性別、文化程度患者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患者反芻性沉思、侵入性反芻性沉思、目的性反芻性沉思與自我效能(r = 0.458、0.521、0.620)、應對能力(r = 0.521、0.662、0.851)呈正相關(P < 0.05)。自我效能對于目的性反芻性沉思有直接的預測作用(r = 0.226,P = 0.000),通過對患者目的性反芻性沉思,進而對患者的間接性分析,影響患者的應對方式。通過對患者的反芻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應對方式,其中間接效應為0.226,中介效應為21.56%。反芻性沉思對于患者的自我效能的評價的擬合方程如下:Y=0.99+0.33X1+0.56X2(Y:患者自我效能;X1:反芻性沉思;X2:應對能力)。 結論 青年重癥CSR患者急診手術后的反芻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應對方式,在術后可根據患者的反芻性沉思水平,進而指導臨床治療。
[關鍵詞] 青年重癥神經根型頸椎病;急診手術;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反芻性沉思
[中圖分類號] R473.7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9(b)-00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uminating meditation on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 after emergency surgery.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9, a total of 120 young patients with severe CSR who were treated at Dezhou People′s Hospital were trea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fter training, all researchers used a one-to-on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nalyze the level of ruminant contemplation,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s in the first week after surger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uminant meditation and self-efficacy, coping style scores and mediating effects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 in this study was 100%. The scores of ruminant meditation,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educational level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Patients′ ruminating meditation, invasive rumination meditation, purpose rumination meditation and self-efficacy (r = 0.458, 0.521, 0.620) and coping ability (r = 0.521, 0.662, 0.851)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P < 0.05). Self-efficacy had a direct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purposeful ruminant meditation (r = 0.226, P = 0.000). Through the purposeful ruminant meditation of the patient, the indirect analysis of the patient affects the patient′s coping styl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uminant meditation on patients indirectly affects the patient′s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The indirect effect was 0.226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was 21.56%. The fitting equation of ruminating medit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self-efficacy was as follows: Y=0.99+0.33X1+0.56X2 (Y: patient′s self-efficacy; X1: ruminating meditation; X2: coping ability). Conclus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umination meditation in young patients with CSR after emergency surgery indirectly affects the patient′s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s ruminant meditation level can be used 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Severe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in youth; Emergency surgery; Self-efficacy; Coping style; Ruminant meditation
頸部疼痛是臨床較為常見的頸部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而頸部疼痛的患病率為16%~22%,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以及枕部的疼痛以及僵硬感,同時伴有頸部活動受限[2]。臨床研究發現[3],頸部疼痛主要是由于神經根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發作。目前對于重癥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為主,同時口服鎮痛藥以及物理治療,在對患者的手術中,嚴重的創傷刺激作用,造成患者心理負荷過重,對于疾病的預后具有負面的影響。有研究報道顯示,在創傷性事件發生的早期,及時降低反芻性沉思[4],有助于患者解決個人的負面心理問題,對于疾病的進展具有積極的意義[5-6]。本研究通過反芻性沉思在青年重癥CSR患者急診手術后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中的中介效應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2016年2月—2019年12月在山東省德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青年重癥CSR手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齡25~35歲,平均(31.26±2.33)歲;體重指數(BMI)(24.11±2.06)kg/m2;小學學歷及以下26例,中學54例,大專及以上40例;病程1~5年,平均(3.33±1.23)年;髓核突出患者48例,骨刺形成患者39例,關節松動患者19例,椎管病變患者14例;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3.44±1.09)分。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CSR診斷標準[8],且經過CT或MRI確診;②采取前后路聯合手術治療;③年齡18~40歲。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心肺功能障礙;②存在血液系統疾病;③精神疾病;④語言、認知障礙;⑤突出物鈣化;⑥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
1.2 方法
所有研究者經過培訓后,統一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對患者術后1周反芻性沉思水平、自我效能水平、應對方式水平進行分析。每份問卷要求患者在30 min內完成,并同時當場進行問卷回收,問卷回收率為100%。
1.2.1 反芻性沉思水平分析 ?分別于術后1周對患者開展事件相關反芻性沉思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主要包括侵入性反芻性沉思以及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各包括10個條目。使用Likert 4級評分法進行評價,0分表示從來沒有,3分表示幾乎總是,事件相關反芻性沉思問卷調查總計6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反芻性沉思傾向水平越高。參考既往研究,侵入性反芻性沉思以及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問卷調查的Cronbach′s系數分別為0.902、0.891。問卷總體的Cronbach′s系數為0.945[9]。
1.2.2 自我效能分析 ?自我效能分析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進行分析,該量表共計包括10個項目,使用Likert 4級評分法進行評價。0分表示從來沒有,3分表示幾乎總是。分數越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參考既往研究,Cronbach′s系數為0.854,內容效度設定為0.916[10]。
1.2.3 應對方式分析 ?主要采用應對方式量表進行分析,應對方式量表主要分為3種策略,主要包括主動行為、主動認知行為以及回避,共50條目。分數越高,患者應對能力水平越高。參考既往研究[11],Cronbach′s系數為0.885,內容效度為0.923。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所有患者開展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問卷調查,記錄患者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情況。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情況的差異,采用假設模型對患者的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進行方程擬合分析。采用自我效能、應對方式作為自變量,以反芻性沉思作為中介變量進行中介效應結構方程模擬,采用點估計值的方式對中介效應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Spearman、方程擬合分析、中介效應分析對患者的反芻性沉思與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的相關性、路徑分析以及中介效應進行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情況分析。
患者的反芻性沉思的得分為(30.79±10.18)分,侵入性反芻性沉思得分為(15.75±5.23)分,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得分為(15.04±5.10)分,自我效能得分為(2.41±0.19)分,應對能力得分為(62.36±10.15)分。
2.2 不同特征患者的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情況比較
不同性別、文化程度患者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女性患者反芻性沉思評分高于男性,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低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文化程度中學患者反芻性沉思得分高于小學患者,大專患者反芻性沉思低于小學、中學患者,自我效能及應對能力高于小學、中學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患者各類型反芻性沉思與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得分相關性分析
患者反芻性沉思、侵入性反芻性沉思、目的性反芻性沉思與自我效能、應對能力呈正相關(P < 0.05)。見表2。
2.3 患者的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的路徑分析。
通過多重線性回歸進行分析,采用假設模型對患者的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的路徑進行擬合。數據分析顯示,χ2/df=2.663,擬合優度指數為0.972,調整后的擬合優度指數為0.966,比較擬合優度指數為0.977,近似誤差的均方根為0.036。通過對以上指標的分析,模型的擬合度較好,最終認為患者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的相關性模型關系。自我效能對于目的性反芻性沉思有直接的預測作用(r = 0.226,P = 0.000)。對患者的反芻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應對方式,其中間接效應為0.226,中介效應為21.56%。
2.4 患者反芻性沉思的中介效應分析
反芻性沉思的中介效應對于患者自我效能以及應對能力的評估均具有一定的評價效能。反芻性沉思對于患者的自我效能的評價的擬合方程如下:Y=0.99+0.33X1+0.56X2。其中Y為患者的自我效能,X1為反芻性沉思,X2為應對能力。
3 討論
在對CSR患者的治療中主要采取手術治療[12-13],而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由于術中對患者的治療性原因,容易造成患者臨近組織的退行性病變,尤其在跨節段患者的治療中。由于患者的長節段的固定勢必會造成臨近節段的受損,造成術后康復訓練的困難[14]。在康復治療中,由于疼痛的劇烈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所以在康復階段,及時對其負面情緒進行調節,對于患者康復信心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15]。
反芻性沉思主要是指患者在急診手術后,反復并被動對此類應激反應事件進行關注,同時在疾病進展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關注,進而發現疾病發生發展重要的原因進行自我分析[16]。有學者認為[17],反芻性沉思為消極性的自我懲罰的思考,通過較為狹窄的、不夠精確的思考,進而在疾病的進展過程中起到消極的作用[18]。而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手術過程中,術中的應激反應造成患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在患者對于此類痛苦進行反思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消極的情緒,而在此類消極情緒的不斷影響下,局部應激反應水平顯著升高,對于病灶部位內皮細胞功能的損傷具有積極的效應[19]。而在CSR術后的康復中,對于疾病形成過程的懊惱,對疾病恢復的不確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應激反應以及炎癥反應水平的不斷升高,患者的預后能力也顯著下降。因此,及時對此類患者的消極情緒進行分析,對于患者康復具有積極的影響[20]。
本研究通過相關性分析顯示,患者的反芻性沉思、侵入性反芻性沉思、目的性反芻性沉思與自我效能、應對能力呈正相關。分析認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術后青年患者,難免會對其身體及心理造成較大的影響[22]。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有近距離接近死亡體會,之后能夠健康幸福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23],術后要珍惜每一天。在自我安慰過程中也會對疾病產生的各個階段的原因展開分析。有研究報道顯示[24],較高的反芻性沉思水平也會造成較高的挫敗感,對于負性情緒的尋找能力較強。馬曉慶等[25]研究認為,反芻性沉思水平與患者的自我效能呈現顯著相關性。同時,本研究通過對數據的擬合優度分析,兩組患者的相關性擬合度較高,對于患者的反芻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應對方式,建議術后根據患者的反芻性沉思水平,進一步對患者的術后心理應激干預進行調整,對于患者的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
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樣本量較小,對于反芻性沉思、自我效能、應對方式的路徑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完善。
綜上所述,青年重癥CSR患者急診手術后的反芻性沉思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應對方式,在術后可根據患者的反芻性沉思水平,進而指導臨床治療。
[參考文獻]
[1] ?劉小蘭,徐琴娟,李涓涓.MHD患者社會支持和反芻性沉思對創傷后成長影響的路徑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11(8):1528-1531.
[2] ?萬申敏,盧洪洲,鮑美娟,等.病恥感和反芻性沉思對HIV感染者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9, 25(8):828-832.
[3] ?汪濤,朱安平,徐松,等.知覺壓力與抑郁的關系:反思、沉浸性反芻的多重中介作用[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9,41(4):388-393.
[4] ?楊呂鳳,朱海波,黃青青.急診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反芻性沉思水平對臨床預后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8):2160-2164.
[5] ?羅麗敏,黑小杰,朱麗萍,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療依從性與反芻性沉思水平的相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2):3913-3916.
[6] ?萬申敏,盧洪洲,鮑美娟,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陽性患者社會支持及目的性反芻性沉思對創傷后成長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6):1207-1214.
[7] ?Alferayan TA,Abumelha SM,Al Subayyil MS,et al. Congenital unilateral absence of vas deferens with contralateral testicular atrophy [J]. Urol Ann,2020,12(1):101-102.
[8] ?羅文琪,楊光,崔樹森,等.91例頸肩上肢痛臨床特征與診斷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9,35(2):118-122.
[9] ?鞏樹梅,董超群,梁珍紅,等.意外創傷者反芻性沉思水平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88-91.
[10] ?王曉靜,張然,李莉,等.心理復原力對青年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術后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關系的中介效應[J].職業與健康,2018,34(24):3379-3384.
[11] ?石明慧,周華麗瑩,張力子,等.頸椎病患者心理癥狀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39-44.
[12] ?高飛,楊帆,郝麗君,等.軍校學員新訓應激后成長狀況與韌性及反芻性沉思的關系研究[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8,27(2):128-132.
[13] ?李婷,王愛敏,李振云,等.心理彈性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創傷后成長與反芻性沉思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9):1211-1215.
[14] ?宋晶,張愛華,趙雯雯.反芻性沉思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創傷護理的啟示[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7):600-603.
[15] ?蒲廷婭,張月娟,胡琴,等.大學生創傷后成長狀況及其與反芻性沉思的關系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7(1):84-89.
[16] ?顏婷婷,梁珍紅,劉曉虹.不同反芻性沉思類型的意外創傷者的注意偏向特點[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6):24-26,31.
[17] ?張營,周帥帥,劉太芳,等.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注意偏向及反芻性沉思對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18):1370-1375.
[18] ?竇欣宇,朱守林,周曉敏.心理復原力及反芻性沉思在胃癌患者術后壓力知覺與創傷后成長間的鏈式中介效應[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6):424-429.
[19] ?Colzato LS,Kibele A. How Different Types of Meditation Can Enhance Athletic Performance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Sport Skills [J]. J Cogn Enhanc,2017,1(2):122-126.
[20] ?White ND.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Current Episodes,and Prevention of Relapse [J]. AJLM,2015,9(3):227-229.
[21] ?Sala L,Vindreau C,Sweerts S,et al.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 et boulimie & Binge Eating Disorder [J]. Eur Psychiat,2015,30(8):S103-S104.
[22] ?Lau WKW,Leung MK,Chan CCH,et al. Can the neural-cortisol association be moderated by experience-induced changes in awareness? [J]. Sci Rep,2015,5:16620.
[23] ?Perez GK,Haime V,Jackson V,et al. Promoting Resiliency among Palliative Care Clinicians:Stressors,Coping Strategies,and Training Needs [J]. J Palliat Med,2015,18(4):332-337.
[24] ?錢會娟,鄭清如,廖香梅,等.大面積毀損傷患者創傷后成長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J].上海護理,2019,19(6):17-22.
[25] ?馬曉慶,余愛萍,鐘靜靜,等.高脂血癥重癥胰腺炎患者反芻性沉思水平與自我效能、創傷后成長水平的相關性[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3):1558-1562.
(收稿日期: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