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沖 錢寬 姜紅權

摘 要:在交通強國和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背景下,分析杭州港發展現狀,指出其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港口的更高要求,指出杭州港未來發展方向和主要舉措,為杭州港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集裝箱;交旅融合;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U6-9]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08-0014-02
杭州港是全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是長三角南翼重要的內河樞紐港,位于浙江省東北部,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我國水運事業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唐末就有船舶運輸記載,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交通強國、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提出,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對港口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發展現狀
1.1碼頭基礎設施
2018年杭州港擁有泊位789個,比上年增加58個。近年來隨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的施行,“三江兩岸”砂石碼頭專項整治實施,碼頭數量僅為高峰期2011年的56%,近幾年總泊位數趨于穩定,500噸級以上泊位占比持續提高,碼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近十年的泊位數量變化如表1所示。
1.2港口吞吐量
2018年杭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為1.18億噸,創造新高,位列浙江省內河港口第一位,全國內河港口前十。2014年之前杭州港吞吐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到2014年首次突破“億噸”。2014~2016年,杭州市對散小亂碼頭進行集中整治,碼頭的數量大幅減少,吞吐量有所下降。隨著2017年富春江船閘的開通,富春江上游港區實現通航,杭州地鐵、隧道、亞運場館的開工,泥漿渣土的運輸量增幅較大,使杭州港吞吐量保持快速上漲趨勢。集裝箱運輸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集裝箱吞吐量從2013年的2100TEU逐漸攀升至2018年的6萬TEU。2009~2018年杭州港貨物吞吐量見圖2。
杭州港近年來旅客運輸量維持在600萬人次/每年,總體呈現緩慢增長態勢,主要游客集中在運河港區和淳安港區,合計占杭州港游客量總數的84%左右。
1.3智慧港航和綠色港航
“十二五”以來,杭州港實現“數字港航”向“智慧港航”的轉型升級。擴建了京杭運河、錢江水系智能安全監管系統,優化數據中心和系統之間的業務數據整合,推出港易通APP應用服務,建設千島湖智慧港航、電子簽證系統及船聯網智慧航道示范工程等。杭州市積極實施船舶垃圾和油污水上岸回收工程,啟動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回收工程,開展碼頭揚塵污染治理。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港口公用作業區較少,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還需提高
根據實地調研和統計數據分析,杭州港現階段大部分碼頭貨物吞吐量由企業自備碼頭完成,大型重要公用作業區占比相對較少,近年來內河作業區建設受土地、環保、資金等要素制約明顯,建設進度相對較緩,港口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2.2水上旅游資源未能充分利用,交旅融合需進一步提升
隨著京杭運河申遺成功,運河文化成為杭州市城市發展新亮點;同時杭州市提出擁江發展戰略,將錢塘江打造成為具有獨特韻味的世界名城的重要展示帶,錢塘江世界級自然景觀和人文生態魅力進一步彰顯。然而杭州市水上旅游開發相對落后,未能充分利用水上旅游資源,錢塘江水上旅游尚未形成規模,運河水上巴士航線輻射范圍有限,交旅融合發展需進一步提升。
2.3航運服務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尚需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大數據、電子信息系統、北斗等技術的應用,為內河航運服務帶來無限發展空間,在數字航道、船舶管理、港口運營、水上救援等領域還需全面深入地融合發展。內河港口企業服務功能相對單一,依托港口的物流、貿易、加工、金融和信息等服務功能尚未有效發揮,還需全面提升。
3 發展戰略
杭州港是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長三角”南翼的內河樞紐港,是長三角港口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是浙江省“一體兩翼多聯”港口格局的重要組成;是杭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是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文化帶建設的主要組成;杭州市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杭州都市圈水上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浙江省大灣區、大花園建設的基礎保障。
杭州港以服務杭州、浙中西和浙北等地為主,輻射江西、安徽、江蘇等部分地區,與其它區域港口聯動協調發展;以客貨并舉,交旅融合為方向,貨運運輸以能源、建材、鋼材、內外貿集裝箱為主,逐步拓展集裝箱外貿支線發展海河聯運;客運依托“三江兩岸”黃金水道、大運河文化帶,打造旅游、休閑、運動相結合的客運體系,將逐步發展成為多功能現代化的綜合性港口。
4 主要對策研究
4.1加快集裝箱作業區布局,推動“散改集”全面升級
近年來,杭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發展迅速,從2013年的2000TEU發展到2018年的6.1萬TEU,年均增長約200%,是杭州港內河水運轉型升級的重要體現,但現階段主要依靠富陽港區東洲作業區運輸,其他作業區集裝箱運輸開展較少。杭州市2016年起重點推動了杭州港“散改集”,推動重點為已建散貨碼頭通過工藝改造可以作業集裝箱,該工作成效顯現不明顯,
4.2加快布局大型公用作業區,推動港口轉型升級
近年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的施行效果明顯,2018年吞吐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碼頭數量僅為高峰期2011年的56%,單個泊位完成吞吐量顯著提升,但現階段杭州港已建大型公用作業區數量較少,僅有富陽港區東洲作業區、建德港區十里埠作業區、余杭港區崇賢散貨作業區、桐廬港區綜合作業區等,完成吞吐量中超過50%為業主碼頭完成,港口生產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有待提升,港口轉型升級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推動大型公用作業區建設是杭州港“十四五”及以后的重點工作。
4.3加快布局旅游集散中心,推動港口交旅融合發展
“深化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推動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是《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杭州港以京杭運河為主的水上旅游客運取得一定發展,但旅游的規模效應、品牌打造、旅游產品的豐富程度等均有較大提升空間,結合浙江省錢塘江絲路文化帶、運河絲路文化帶的建設,開發利用好自然、人文旅游資源,打造省級旅游集散中心、重點旅游碼頭等,推動交旅融合發展。
4.4推動綠色智能港口建設,促進港城深度融合發展
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環保理念,推廣清潔能源船舶的使用,規劃布局LNG加注碼頭建設。積極推廣“互聯網+港口”、“大數據+港口”和港口自動化等先進理念和技術的應用,并貫穿港口規劃、建設、運營、維護等全過程,加強港口與腹地企業、行業管理部門、市場運營商等多方有效聯系,促進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輝. 在新形勢下促進江蘇內河港口高質量發展.水運管理,2019,41(9):7-9.
[2] 陸洪生.杭州港城互動發展關系研究.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2(5):33-34.
[3] 秦學,殷曉明,仲南艷.內河港口高質量發展分析.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19(2):45-46.
[4] 劉沖,李曉燕,季大閏.浙江省海河聯運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港口,2014,(1):49-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