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姝
摘 要: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學作品,風格有著明顯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不同作者處于不同的語境文化之下。由于語境文化的差異,文學翻譯過程中容易出現理解偏差,導致譯文內容與原作存在一定的出入。基于此,有必要加強對英美文學翻譯中語境文化因素的研究。
關鍵詞:英美文學;翻譯;語境文化
全球化趨勢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文學是不同國家之間開展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做好文學翻譯工作是加強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文學作品,都要依托于特定語境文化,否則便是失去了“土壤”。因此,文學翻譯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語境文化因素。英美文學翻譯中,為實現翻譯水平的提升,應準確把握語境文化的作用與影響,提升翻譯效率與質量。
一、英美文學與語境文化
英美文學指的是使用英語這種語言進行寫作的文學作品,英美文學作品的作者,母語一般是英語,語言文化背景具有一致性。語境可細分為情境語境、語境文化。其中,語境文化指的是某種語言形成的環境背景,如人文習俗習慣、社會發展狀況、文化背景、言語者的主觀意識等[1]。其與一般文化在本質上存在顯著的不同。為實現英美文學翻譯質量、準確性的提升,應深入分析其語境文化因素,掌握原作內容的正確含義,使用準確的語言將其翻譯出來。這個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應用英語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給作者帶來的影響,以便于對不同風格的英美文學作品進行分析。
二、英美文學翻譯及其與語境文化的聯系
英美文學作品是在英美文化背景下誕生的,英美文學作品的內容表達方式、手段以及方法等,均在間接層面上體現了英美文化中的語境文化。由此可見,語境文化是開展英美文學翻譯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說,英美文學翻譯并不是將用英語寫作的一類文學作品簡單地用另一種語言翻譯出來,而是應當結合英美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及其中的語境文化,應用全新的形式表達出來,吸引更多非英美文化背景的讀者進行閱讀、賞析。為實現英美文學翻譯水平的提高,應深入分析、把控英美文學作品的語境文化,這就要求翻譯人員應對英美地區的土著文化進行深入研究,致力于遵循其語境文化特點,來增強翻譯語言的準確性。在將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成漢語的時候,為了將原作內容的含義及原有的知識信息完整地保存下來,必須對中西方在人文習俗習慣、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充分考慮,深入分析中西方在語境文化方面的區別,實現英譯漢成果的提高。翻譯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分析語境文化的能力,能夠對語言文化特征進行細致地分析,從而避免“詞不達意”情況的出現。
三、英美文學翻譯中語境文化因素的影響
語境文化因素是文學翻譯中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文學翻譯的目的在于,根據作者所處時代、國家與地區的語境文化,采取合適的表達方式,將文學作品中的內容、情節、意境等表現出來,以便于讀者正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中西方在語言表達思維、傳統文化、生活習慣以及人文習俗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在看待某事的時候角度不同,因此,語境文化也有所不同,給英美文學翻譯產生著明顯的影響。
(一)習俗
東西方在文化層面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人們對各種事物的認識也不同,甚至對同一事物會產生相反的認識。如,在我國文化中,龍是高貴、權威、神圣的象征,而西方文化中,將龍當作邪惡的化身。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在于東西方的習俗觀念有很大的不同。作為語境文化因素之一的習俗觀念,也給英美文學翻譯產生著一定的影響。
(二)文學
從文學角度來看,西方國家主要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為維護自身地位,資產階級提出了人道主義,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方人道主義框架不斷豐富、立體。英美國家的文學作品普遍富有人道主義精神。而中國幾千年來是儒釋道互補,歌頌祖國山河成為文學作品的主流。
(三)社交習慣
在西方文化中,年齡、職業、收入等屬于個人隱私,社會交往中,若是詢問這些方面的問題,則被認為是打探他人隱私。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重視“大我”、倡導集體主義,忽視“小我”、否定個人主義,很少有隱私的概念,因此詢問年齡、職業、收入等是非常常見的。“民以食為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因此中國人在打招呼的時候會問“吃飯了嗎?”這僅是一種應酬語,但西方人則會認為你是想請他吃飯。西方國家在打招呼的時候一般是采用天氣等不著邊際的話題,不會涉及他人隱私。翻譯人員在英美文學翻譯中,應充分考慮中西方在社交習慣方面的不同,從而更加準確地將文學作品翻譯出來。
(四)語言與思維
西方文學作品中,語句中的主謂賓結構一般比較嚴謹,而我國文學作品中,比較注重句式、詞語使用結果的恰當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思維存在明顯的差異。例如,西方文化側重于表現自由氛圍,但在此基礎上,也比較重視內容意境的靈動性、語篇結構的嚴謹性。基于此,在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翻譯的時候,不可過度拓展,以避免譯文與原文含義出入過大,與作者的思想方向發生偏離。同時,也要對英美國家的特有語言表達方式、思維方式等進行充分考慮,確保英美文學翻譯的準確性。
四、基于語境文化的英美文學翻譯有效策略
基于東西方在習俗、文學、社交以及語言與思維等多個方面的差異,因此,中西方的語境文化存在明顯的不同。英語文學翻譯中,應正確認識到中西方語境文化的不同,并采取合理化策略來開展翻譯工作。
(一)詳細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的誕生,都無法脫離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基于此,在英美文學翻譯中,應詳細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并對作者的生活經歷進行全面了解,從而明確作品所處語境文化,正確認識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為英美文學翻譯質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2]。翻譯人員也要具備協調轉換各語境文化的能力以及對中西方文化、語言風格差異進行快速分析的能力,以實現英美文學翻譯準確性的提高。
(二)有機結合異化與歸化翻譯
作者、讀者具有不同的語境文化,也是開展英美文學翻譯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英美文學翻譯中,應兼顧作者、讀者的不同語境文化,有機結合異化翻譯策略、歸化翻譯策略。異化翻譯策略是以作者為中心,必須尊重作者的語境文化,確保譯文與原作相符;而歸化翻譯策略是站在讀者角度,結合讀者的語境文化,確保譯文與讀者的閱讀習慣、文化特征、所處時代背景相契合,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兩種策略之間可以達到互補的效果,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共同促進翻譯質量的提升。
(三)科學應用概括與具化策略
同一個詞語在不同語境下,含義可能也有差異。為確保上下文之間的高度銜接,作者在創作英美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會靈活運用部分詞匯,因此,翻譯人員應結合上下文,對相關詞語進行合理翻譯。這就需要采取概括翻譯策略、具化翻譯策略。前者指的是將詞匯的內在涵義擴大、外延范圍縮小;后者指的是將詞匯的語義范圍縮小、外延含義擴大。結合運用概括翻譯策略、具化翻譯策略,有利于使翻譯人員維持兩種語境文化之間的平衡,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滿足讀者語境文化的需求[3]。
(四)采取增減譯法的翻譯策略
英美文學翻譯實踐發現,對一些英語詞匯進行直譯,無法確保句子結構的順暢性。基于此,在確保譯文準確性的前提下,為實現句子結構順暢性的提高,可以采取增減譯法策略,即在保持文章原有含義的基礎上,對原文句子進行調整、重組,從而保障譯文句子結構的合理性、流暢性。但需要注意,在采取增減譯法的過程中,必須尊重原文,做到“適度”調整,以免譯文與原作出現較大的偏差,影響翻譯質量。
五、結語
英美文學翻譯是加強中西方文學交流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但中西方在多個層面存在差異,這就給英美文學翻譯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英美文學翻譯中,應正確認識、深入分析語境文化因素帶來的影響,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以此為根據,制定科學、合理的英美文學翻譯策略,以更好地促進英美文學翻譯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艷艷.從社會需求角度淺談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評《英美文學精華導讀(第三版)》[J].中國教育學刊,2020(07):123.
[2]聶薇.語境文化對英美文學翻譯的影響及措施——評《英美文學翻譯與商務英語教學研究》[J].食品科技,2020,45(05):360–361.
[3]劉海燕.跨文化背景下的英美文學翻譯——評《英美文學與翻譯實踐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1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