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曉蘭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之年,全面脫貧是關鍵,高校在這個歷史節點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解決建檔立卡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成為從扶貧到扶智轉換的關鍵一環。本文從貧困學生的擇業愿望、就業競爭力、擇業精神以及就業環境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建檔立卡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接著從就業競爭壓力、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家庭責任以及創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分析原因,有助于理清思路,有針對性開展幫扶工作。
關鍵詞:建檔立卡;就業創業;現狀及原因;幫扶
2020年是精準扶貧收官之年,也是決戰之年,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承諾,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扶貧不能一味給予,而是要幫助貧困人民激活生產力。建檔立卡大學生是新生一代,他們有活力、有智力,是農村家庭走出貧困的希望,扶貧先扶智,可以說他們是先進的生產力,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創業問題,是打贏這場攻堅戰的關鍵。
2020年恰逢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社會上不少中小微企業在夾縫中掙扎求生,畢業生求職難成了高校的一大難題,從國家到各省市紛紛出臺了不少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舉措。以廣東省為例,有給予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補貼,有用于鼓勵企業吸納畢業生的補貼和稅收減免,也有鼓勵畢業生創業的信用貸款政策。建檔立卡大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受教育環境的相對落后,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會因為內部和外部條件,在就業創業過程中,相對處于劣勢。
一、建檔立卡學生就業創業現狀
(一)眼界高,追求立足大城市
建檔立卡大學生,自小生活在比較貧困的農村家庭,比較向往外面的大城市,所以這部分學生之所以發奮讀書很大原因是想擺脫貧困,走出農村。他們來到了大城市,被大城市的花花綠綠所吸引,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價值觀發生了傾斜。環境好、工資高的工作地區和工作崗位成了第一選擇,未能把國家的需要和自身的利益聯系起來,他們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多次的求職面試中失敗后,會出現氣餒甚至心理問題。
貧困大學生往往是農村的知識力量,是全村人的驕傲,成為擺脫農村貧苦生活的寄托,特別是父母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也承載了解決家里經濟困難的重擔,所以他們急需要一份工作養家糊口,而沒有冒險創業的經濟支持。
(二)就業競爭力相對較弱
家庭教育是第一教育,絕大多數貧困家庭學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較低,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父母不注重孩子的素質培養,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沒有足夠的資金讓學生參加興趣班或者其他第二課堂活動,另外,貧困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學校往往也是在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從師資到教育設施都是比較匱乏的,學生只知道一味讀書,只學習書本上的內容,學習知識面窄,也缺乏鍛煉能力的平臺,與生活在城鎮地區的學生相比,他們往往綜合素質能力較弱。
大學期間,在和城鎮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貧困學生會表現出一定的自卑,他們往往不敢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封閉在小圈子里,覺得把專業知識學好就能找到好工作,忽略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在求職過程中,經常碰壁,心理壓力較大,也存在求職退縮行為。
(三)創業意愿和創業發生率低
貧困學生由于家庭支持不足,加上傳統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大城市優越的就業環境才是貧困學子出人頭地的表現,加上創業充滿風險挑戰,一旦失敗,對貧困學生來說是致命的,他們沒有經濟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素質去應對,所以他們創業意愿往往不強烈,更多的是追求安穩的工作。
貧困學生在校期間往往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他們專注于書本上專業學習,對國家的創業政策不熟悉,創業所需要的綜合能力也較為缺乏,加上創業的內生動力不足,創業成功的發生率較低。
(四)缺乏獨立的就業創業選擇精神
目前00后處事有個性,但是在擇業上又具有從眾的心理,容易隨大流。在工作崗位選擇時,傾向選擇熱門崗位或者知名大公司,很少從自己的專業角度考慮工作崗位和專業特長的匹配,很少考慮自身長遠發展,容易被眼前的利益和聲譽蒙蔽。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從而出現迷茫跟風的現象。
雖然高校也開設了相應大學生就業創業基礎課,但是往往只是某一個學期的課程,時間短,很少在其他課程融入擇業精神教育,也很難從外到內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內化為精神動力去指導實踐。
二、建檔立卡學生就業創業困難原因分析
(一)就業競爭壓力大
大學生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受到特殊情況影響,就業市場崗位需求數量呈下降趨勢,甚至不少中小微企業陷入裁員和關閉潮,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使得大學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
就業機會不平等也造成了貧困學生就業難。在專業成績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招聘者更傾向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生長在城鎮的大學生,得于家庭和受教育環境的優勢,往往具有個人特長和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力,也具有更開闊的視野,特別是在面試過程中,這部分學生的為人處世和交際能力更贏得企業的青睞。
(二)相關就業創業政策宣傳不到位
貧困學生對國家方針政策敏感度不強,特別是對國家或地區出臺的各類就業創業類方針政策的認知度不高。一方面,國家的扶持政策往往是針對大學生這個普遍群體的,很少有專門細分針對建檔立卡這部分弱勢群體;另一方面,現有的相關政策宣傳不到位,政府先后也出臺了不少政策鼓勵大學生就業創業,但是由于宣傳渠道不通暢,政策實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政府各部門信息銜接不通暢,各部門的扶持政策處于獨立的狀態,例如針對大學生創業資金的扶持,既有銀行的信貸政策,也有教育部的補助政策,也有稅收部門的減免稅收政策,但是各部門之間缺乏整合,容易造成信息錯位、整合、越位等情況,削弱了政策的效力,不利于創業效應的良性發展。
(三)自身綜合能力弱和受家庭責任牽絆
貧困學生自小受教育環境受限,在擇業精神、基礎知識儲備、心理調適能力、人際交流能力等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方面相對較差。創業意愿和創業動力是創業發生的前提,雖然一些貧困學生有創業意愿,但是創業動力和能力不足以支持貧困學生創業發生。大部分貧困學生由于家庭經濟貧寒,體驗過生活的辛酸,體恤家人的難處,具有較強的家庭責任感,就算有創業的意愿,也寧愿放棄,為家人謀求安穩的生活,他們創業的激情和信心被扼殺,這也成了貧困學生創業最大的瓶頸。
(四)創業基地建設不完善
自從高校響應“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口號,除了課程上開設了相關的創新創業課程,也為在校大學生創業提供一些場地和實訓基地,但是一些學校在創業基地建設方面認識比較片面,缺乏完整的機制,簡單認為就是為學生創業提供空間。一方面,創業基地資金不足,運營能力不足,相關資源未能很好整合。另一方面,對創業項目的指導和服務不到位,初創企業孵化率低。
創業基地科技含量項目很少,大部分創業項目是生活用品銷售、培訓機構、電子產品的營銷與維修等,這些項目大多數是屬于傳統的創業項目,缺乏創新和科技含量。
三、結語
貧困大學生就業創業已成為社會、政府以及高校關注的重要問題,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長治久安,需要各部門形成合力給予指導和服務,也需要貧困學生個人長期不斷努力。高校在幫扶建檔立卡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應從就業資助、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技能培訓、專業導師幫扶、企業吸納五個方面形成全方位的精準幫扶,形成聯動機制,提升貧困生就業幫扶工作質量,也可以尋找政府、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支持,通過專題講座、選修課、課程實訓等方式幫助貧困生明確職業目標,通過就業模擬訓練、求職點評大賽等活動加強學生的就業技能培訓。實施精準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已經成為當今高校立德樹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曹人龍,張靜.“建檔立卡”貧困生就業現狀分析——以江西農業大學為例[J].高等教育,2019(0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