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亞莉 李衛 李霞
摘 要:兵團高職院校積極響應“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在總結國內多所高校及高職院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反思構建兵團“課程思政”的建設思路,立足兵團實際,以“兵團精神”為核心、防止“三股勢力”滲透和提升兵團高職院校競爭力為重點,探索實施兵團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以期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兵團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重要性;路徑探索
從2014年上海提出“課程思政”的概念到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指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行同性,形成協同效應”[1],自此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鴻溝被打破,彼此構建起融合共生,同向同行的發展道路。思政元素的挖掘為各專業課托起價值引領的天平,為專業課增加了溫度與厚度。兵團高職院校也緊跟時代的步伐,立足兵團實際,結合自身院校專業特色,借鑒已有的成功經驗努力探索一條適合兵團高職院?!罢n程思政”建設的道路。
一、“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在兵團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推進過程中,“兵團精神”的傳承,防止三股勢力的滲透、提升兵團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構成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傳承“兵團精神”
“兵團精神”是一個時代的烙印。在那艱難困苦的歲月里,一批老兵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之中。在他們心中沒有自我的利益得失,只有國家、集體、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中國人更有尊嚴的活。他們放下鋼槍,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鐮刀、鋤頭、坎土曼,在戈壁荒灘開墾出一片綠洲,開創了人間的奇跡,鍛造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這是兵團兒女的驕傲,也是軍墾老戰士用“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生獻子孫”的豪邁情懷為兵團后代留下的精神財富。他們為我國的安定團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種崇高的精神品質是國家的精神財富,也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道德品質,只有不斷傳承這種精神品質,兵團才能更好地發揮維穩戍邊的作用,守好祖國西大門。兵團高職院校就天然承擔了這個責任,去教育學生不要忘記兵團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要努力奮斗拼搏以“兵團精神”為己任,去鑄就自己的價值追求。
(二)防止“三股勢力”滲透
教育部長陳寶生撰文指出:“教育系統是我們黨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所謂前沿陣地,就是社會一有什么思想出現,有什么風氣,生活方式發生微小的變化,都總是要首先傳導到校園,傳遞到學生。敵對勢力對我們的滲透首先選定的是我們教育系統,是校園??倳浿v,贏得青年就贏得未來?!盵2]陳寶生部長的講話,給兵團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由于近幾年國際形勢不穩定,局部國家戰亂頻發,特別是與新疆接壤的一些國家的國內形勢及其復雜,“三股勢力”活動猖獗并不斷向外滲透,成為危害新疆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破壞力量,給新疆數千萬的兒女帶來了災難。兵團高職院校要堅持底線意識不動搖,在學校里堅決禁止任何勢力的活動,給廣大師生營造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這不僅保護了青少年健康成長,也抵御和防范了境外“三股勢力”向學校的滲透。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形成合力,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加強學生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現代文化的傳播與教育。
(三)提升競爭力的現實要求
兵團高職院校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各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師資建設等與內地相比差距較大。在這個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提高培養人才的競爭力,培養立足兵團,扎根兵團、服務兵團的新時代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要想提升這個競爭力,就必須用“兵團精神”和“工匠精神”樹人。新疆的社會生產環境,特別是兵團的生產環境與內地相比還是比較落后,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方式還沒有完全的到達兵團,勞動者的勞動環境較差、勞動強度較大,致使內地的優秀人才不愿意來新疆發展,甚至來了工作一段時間后認為發展空間不大,發展潛力有限,又紛紛返回內地,這給新疆的企業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企業留不住人,就沒辦法發展,既不利于新疆的投資環境,也影響到新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兵團高職院校就要全面考慮這個實際,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時候,要以“兵團精神”的內涵和以“工匠精神”的品質為核心教育培養學生,以使命、責任、擔當為己任,培養學生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讓學生樹立扎根兵團的信念,用自己的所學回饋兵團、服務兵團,把兵團事業做大做強,為新疆的發展,兵團事業的進步貢獻一份力量。為兵團企業培養留的下、干得好、能吃苦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僅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也給學生找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找到了實現自己價值的場所。各企業對兵團高職院校學生的認可將會使學校更加堅定自己的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術的培養和理想信念的培養,不僅僅提升了兵團高職高校的競爭力,也為兵團高職院校的發展找到了前進的方向與動力。
二、“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路徑探索
(一)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制度體系
兵團高職院校要想把“課程思政”這一理念推行下去,就必須學習各所高校的成功經驗,做好頂層設計,保障后續工作順利進行。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不是一個人一個部門可以完成的,需要獲得學院領導的支持,并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全面協調各方面力量,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打造一個完整的保障體系。
首先要成立領導改革小組。書記、院長任組長,各部門負責人任副組長,主管教師任組員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其次,成立“課程思政”推進部門。選取思政部負責人和抽調各部門及教研室在思政教育方面有特殊成就和貢獻的人員制定“課程思政”實施方案,方案的標準是各專業課程在教學中融入思政素質目標。再次,成立質量督導辦。就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運用給予督導和幫助,如教案的編寫、課程的設計、教學環節的把握、思政目標的實現等,以確?!罢n程思政”在實踐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最后,制定考核評價體系??己酥笜说闹贫ㄒ毣⒘炕R驗橛械膶I,思政元素的挖掘相當困難,沒有細化、過粗會影響專業教師的積極性,不利于目標的實現。評價標準的制定要堅持學生評價的原則,學生是“課程思政”教育的對象,學生的感受和接受度是制定評價體系的最終標準。所以評價體系要明確學生評價的原則以促進各專業教師積極主動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落到實處。
(二)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鼎力合作,共同開發思政資源
思政資源的開發是“課程思政”得以實施的基礎,只有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鼎力合作,努力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資源,認真修訂專業課程標準,形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位一體課程標準。同時立足兵團現實,兵團高職院校中各民族學生眾多,在思政資源的挖掘中要以“五觀四認同”“新疆精神”“兵團精神”“胡楊精神”“老兵精神”的內容為重點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還要立足目前針對新疆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進行思政資源的開發,如“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訪惠聚”活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同時還有一些戰略措施,如從“屯墾戍邊”到“維穩戍邊”到“向南發展”戰略來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各民族學生對國家對新疆對兵團的深厚感情,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只有新疆的和平穩定和長治久安才是中華民族過上幸福生活的基礎。以上內容都是兵團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必須挖掘并有效融入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資源。
(三)加強教師思政教學能力培養,創新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教學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教學能力,還要求其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和深厚的文化素養,為“課程思政”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求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對思政問題的反應態度,用扎實的專業知識、深厚的文化功底涵養學生,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使學生被自己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培養出學生正確的“三觀”。這一切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有教師自己積極的認知,積極主動地參加培訓、學習、研修,以提升個人能力和“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3]。
除了教師有意識的提升個人能力,學校層面也要加強教師的培訓,運用“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從新架構教師的思想認識。通過“優秀教師示范課”、“網絡思政教師集體備課平臺”、各職業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學院特聘專家和成功企業家、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等加強教師思政教育能力。學校還要加強教師下企業鍛煉。通過教師在企業一線的學習、鍛煉,把企業目前的精神文化、職業要求、社會價值等最真實的狀況反映到“課程思政”的教學中,消除學校和企業知識不對等的現狀,為學生未來走向企業,成為企業急需的人才做好準備。
教學模式的創新,要立足“課程思政”實際。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對于思政知識接受的現實情況進行創新。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挖掘專業課程知識中的思政元素結合鮮活的案例進行教學,還應該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教學?,F在的“00后”成長在網絡時代,他們是網絡的常駐民,對網絡的認可度和情感比較深,教師通過制作慕課、微課、小視頻等課程推送到網上以強化他們的認知。還可以通過對所在城市的城市文化、名勝古跡、模范人物等內容的挖掘創新教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兵團高職院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始終立足兵團實際,結合自身發展,在深刻認識“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同時制定出科學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為兵團高職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開辟了一條展新的路徑,也為兵團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新的經驗,走出了一條具有兵團特色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人民日報,2016-12-09(01).
[2]陳寶生.切實加強黨對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J].紫光閣,2016(12):32-33.
[3]朱冰.高職“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的意義與路徑[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