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杜文娟
摘 要 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互聯網的應用變得更為廣泛,不管是生活、工作還是學習都充斥著互聯網的身影。而在網絡時代到來以后,大學生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實現了相應的擴展,同時也使得自身的生活學習方式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高校思政教育在重視程度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同時整體隊伍結構不合理,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在網絡時代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要開展對網絡教學的研究,分析當前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發揮出網絡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 互聯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39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I Yong, DU Wenjuan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more extensive, whether life, work or learning are full of the figure of the Internet. After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chieved the corresponding expansion in both study and life, but also make their own way of life and learning have a corresponding change. From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obvious deficiencies in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team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which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work. Therefore, in the era of Interne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teaching,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Internet plu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引言
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與視角更加廣泛,同時也為各項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互聯網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思維觀念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這就使得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針對這一現狀,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借助互聯網技術體現出來的優勢,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更新,提升教學質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樣,同時也實現了自身教學內容的豐富。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開研究,能夠利用互聯網創造的優勢,開展更為高效的教學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抵抗不良風氣的侵害,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1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
(1)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建立在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基礎之上,在對智力進行發掘的同時,更好的提升其身體素養以及道德修養。對于人的發展來說,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基因、醫療、飲食等。[1]從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來看,所有教學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對人的智力進行發掘。而在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要求在開展智力培養的同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改善學生的道德修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2)以人為本理論。在現代教學理念不斷深化的情況下,以人為本理論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各項教學工作中,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2]特別是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下,網絡技術相較于傳統教學工作來說,體現出了更多的優勢,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更好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這就需要在開展各項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引導下,強化師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實現彼此共同成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教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學環節當中出現了許多弊端,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教學手段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使得其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缺乏合理性,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1)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學生認知。當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并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過于強調受教育者的統一性,忽視了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這就使得其各項教學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會出現主體價值缺失的情況,教師在這種師生關系當中處于主體地位,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與內容,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而學生的主要任務為聽講。其次,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產生了明顯的束縛。在長期以來的教學工作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忽視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形成了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的各項行為受到了較大限制。[3]
(2)缺乏完善的互動機制。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為了更好的發揮出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要求教師必須要形成正確的教師觀,認清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改變自身職能,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穿針引線人,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目前的教學體制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在內容還是在教學方式方面,都存在明顯的滯后性,無法適應當前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學要求,這就使得其很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無法適應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影響了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3)考核機制不完善。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中,通過制定科學、公正、客觀、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能夠對教師的思想以及工作能力進行準確的判斷,從而為教師的升降與任用提供準確依據,更好的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4]但是就當前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來看,在考核機制方面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并沒有將考核機制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得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首先,激勵措施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更多的是按照以罰為主的理念來開展考核評價工作,這不僅會嚴重挫傷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工作積極性,還會嚴重破壞高校和諧、民主的干群關系與人文氛圍,導致教育改革無果而終。其次,在考核評價內容方面存在嚴重失衡。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教師需要在兼顧傳統教學手段的同時采用網絡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但是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考核,缺乏對網絡教學的評價,使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影響。
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措施
在當前的網絡思想政治教學當中,為了更好的貫徹當前教學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必須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工作,發揮出網絡技術的優勢,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完善思政隊伍建設。只有保證教師自身教育理念的創新以后,才能更好的提升個人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對學生開展更為有效的引導。在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教師理論性、思想性以及知識性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教學吸引力的提升,更好改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在當前的“互聯網+”背景下,需要更好的應對多元文化的影響,對于學生道德規范與網絡素養的要求較高,這就要求在教師隊伍建設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這方面素質的培養,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想要更好的發揮出互聯網技術在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須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提升自身的求知欲望,更好的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環節當中,實現自身感受體驗的增強,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的實踐育人模式創新當中,必須要采用多種方法,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增加教學過程中的探討時間,讓學生用自身的親身經歷來闡釋課堂內容,教師通過開展必要的引導,提升教學質量。[5]在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數學生喜歡網絡互動以及主題活動的方式,這就需要在開展師生互動機制構建的過程中,重點發揮出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強化與學生的網絡互動,提升互動方式的豐富性。
(3)完善考核機制。在教學工作當中,考核作為其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對于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在以往的考核過程中,缺少對實踐內容的考評,這就使得學生在重視程度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因此,在網絡環境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堅持知行并重的考核原則,從而將考核工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擺脫以往單一的考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在評價方法方面,應該改變以往硬性書面評價的方式,采用自我評價以及氛圍性評價的手段,提升評價效果。除此之外,在進行考核過程中,高校需要加大學生技能的考察力度,通過增加一些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方式,對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進行分析,實現知行合一,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相關考核評價軟件的開發,更好的提升考核的效率,開展更為全面的考核工作,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4 結束語
在當前的網絡時代下,各種信息充斥在網絡平臺中,大學生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使其自身的成長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更好的應對多元文化帶來的挑戰,已經成為了目前高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當前的“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正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通過完善思政隊伍建設,構建良好的互動機制,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基金:2018 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普通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2018SJSZ112);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學生資助專項課題”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制度與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制度的比較研究”研究成果(X-a/2018/17)
參考文獻
[1] 鄭錚.“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農家參謀,2018.571(02):178.
[2] 曹詣晉姊.淺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考試周刊,2018(001):136-137.
[3] 石華玲.“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優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報,2019(002):43-43.
[4] 范蕓霞.互聯網+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8(066):133.
[5] 杜銣,龔麗佳.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