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閣 樊占東
摘 要:本文從中國傳統五行文化入手,深入分析了五行文化的核心思想,結合手表設計的特點,提出了將五行文化應用于手表產品設計中,從而提升產品的內在涵養。本文分享了一套將文化元素體現在手表產品中的設計方法,將五行文化因素加入手表設計中,可以有效提升手表的文化韻味,展現特定的文化風格,而該方法對其他文化風格的產品設計也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五行文化;設計方法;手表設計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1]。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2]。文化無處不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文化代表著該地區的人文特征,既包含了有形的物質符號,又包含了無形的精神內涵。五行文化歷史久遠,在中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被廣泛的應用,并且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子日漸富裕,科技發展帶來的信息化大大便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大都市越來越繁華、喧囂的背后也反映出城市的冷漠,人與人逐漸“隔離”起來,越來越多的獨立人開始尋找精神上的寄托。然而文化是無形的,需要一個良好地載體來展現它,手表就是一種良好的載體,隨身攜帶,時時彰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現攜帶者豐厚的文化品位。
一、五行文化概述
五行學說最早始于夏商年間,在戰國時期得到發展。但也有學者認為在戰國時期,五行的概念才初步形成。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代思想家又先后提出五行相克、相生理論。五行學說目前并沒有統一的定論,其中,金、木、水、火、土五種條件間相互運動作用產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任何事物之間都不是孤立、靜止的,它的關系可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在不斷相互運動之中獲得平衡;也有系統論觀點認為“五行”是組成超穩態系統的五種條件或單元,它們之間的關系相當于化學中金剛石晶體的化學鍵連接模式。從古至今,五行文化的發展一直深刻影響著中國的社會制度、思想文化和日常生活,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五行文化研究現狀
歐洲文化底蘊深厚,現代中帶著點古典氣息,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氣息和浪漫色彩;美洲文化沿襲了歐洲的一些傳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形成了以自由、運動、粗狂、力量、剛健等美國文化為主的美洲文化;亞洲是世界文化發源地之一,從文化的各個方面來說強調和為美,細膩而中庸,含蓄內斂不張揚,更加注重細節,更加強調在自然中尋求和諧,中華文化是其中的佼佼者。
近幾年,中國風風靡海內外,各類中國文化元素的應用屢見不鮮。例如帶有“中國印”的奧運會徽,帶有中國祥云的“祥云火炬”、帶有中國功夫特色的“功夫熊貓”、奧運文化吉祥物“奧運福娃”等。對于五行文化的研究更多是偏向于醫學、命理、風水方面,在設計方面的研究雖不多,但也不乏有個別打開五行文化之門的前輩[3]。這里在五行視覺設計元素提取與設計再應用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并將其應用于手表設計過程進行簡述,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指導價值。
三、手表產品設計現狀
19世紀中葉,計時用的掛表就被人們裝上皮帶,并逐漸延伸到手腕等其他位置,隨后它的體型逐漸變小,結構也在逐步改進、樣式不斷美化,并逐漸發展成為手表。在中國,手表的歷史已有幾十年,歐洲手表從誕生之日起,它的文化就產生了,他們是將手表當作首飾來打造并佩戴的。中國人長期以來將手表當作計時器,追求精準和耐用;歐洲人除了計時功能外,更講究血統、款式和美學價值,并以此提升佩戴者的身份。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的手表設計,造型風格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而體現不同的特色。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手表設計中加入我們獨特的文化因素以提升手表文化價值是勢在必行的趨勢。
在我國消費市場中,手表的計時功能已經越來越脫離消費者購買的核心評價指標,時間的把握已并不是手表追求的唯一的功能,也不是最迫切的功能,而為了凸顯中國品牌的特質。在手表產品的設計開發中,深度研究中華文化,不斷探討傳統文化與設計的相關性,在手表設計上展現中國文化獨有的東方智慧,體現中華文化的淵遠流長,為中國品牌產品設計尋求新思路,推動手表產品市場發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主流。
四、五行文化手表設計方法
根據前期的大量研究,結合大量的實踐,學校團隊總結已有的經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經過反復的設計、構思、實踐,整合出了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法,方法流程如下。
(一)市場調研
有針對性地、深入地進行市場調研,是為了確定目標用戶群,確定目標用戶群才能更有針對性的了解用戶的使用需求和情感、文化傾向。本研究采用訪談、調查問卷等方法,基于一定數據的基礎之上,確定目標使用人群的年齡范圍及性別等限定條件。發放網絡問卷,記錄目標用戶的文化了解程度、功能期望程度以及心理價位等信息,從而判定產品的功能定位與需求。
(二)元素提取
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并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這種特點可以被衍化歸類為文化基因,包括顏色和紋理的提取。團隊對收集來的傳統文化圖片進行初次篩選,去掉重復相似的或模糊不清的圖片;之后,邀請與本研究相關的設計師組成焦點小組,對樣本圖片進行編號,并將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樣本歸為一類,結合文化特征,討論后篩選出每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圖片。
(三)感性需求的確定
消費者對特定文化的感性描述,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產品設計上。從產品語意學的角度去看待產品文化性的設計,設計師對產品進行設計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是對消費者文化語意的編碼過程。設計師按照個人經驗及審美將獲取到的文化語意轉換成產品形象。消費者在拿到產品,面對產品形象時在心理上產生文化共鳴的過程,可以理解為是消費者對產品文化語意的解碼過程。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在確定具體的基本目標用戶之后,在對相關資料有一定研究的基礎上對用戶進行訪談和調研,并結合小組討論等方法,獲取目標用戶群對可穿戴設備的真實需求。由研究小組,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與用戶調查的結果,共同分析討論并推導建立針對產品感性層面的相關感性并建立產品的感性需求群。
對產品感性需求群初步篩選后進行聚類分析。邀請目標群用戶可以從產品形態美學角度、產品用戶體驗角度和產品品質角度角度運用李克特量表法對感性需求群進行聚類分析。
(四)建立感性需求與文化元素之間的聯系
對上述感性量化結果進行分析。首先進行灰關聯分析研究,建立灰關聯模型,分析樣本形態整體變化規律;再者使用意象尺度法建立樣本的意象尺度特征分布圖,從而提煉出關鍵的形態設計要素,分析形態變化規律,從而指導下一步設計。
(五)手表設計與文化元素之間匹配規則的制定和選取
在這一步驟中,將灰關聯分析結果中關聯度較高的文化樣本作為初始提取庫,根據意象尺度分布圖分析結果對形態進行提取,作為初始形狀,根據形狀文法原有的演變規則和當前手表的技術、材料、工藝等約束選擇合適的匹配規則,并可進行形態的推理演變。演變結果多種多樣,并且數量龐大,需要研究小組根據設計目標進行合理篩選。
(六)元素應用
產品語意學對于產品的研究,重點在于通過對產品外觀形態及其特點的把握對消費者產生一定的的心理影響。從形態的角度上看,視覺中的一個點都具有獨立的形態價值,能給人帶來鮮明的心理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形態的研究,其核心是對形態的“態”表現的研究。這也是本文對形態注入文化性感性意象的基本切入點。根據手表風格,將關聯度較大的元素進行分類提取,將提取出的元素,有針對性地運用到手表的設計中。
(七)對初步方案的感性評價
對上一步驟最后得到的初步方案進行感性意象測試。測試選用李克特量表進行,選用目標用戶感性需求形容詞匯作為評價標準,并對評價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小組根據分析結果對方案形態進行評優,以便指導下一步設計。
五、結論與展望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網絡化,文化禮表隨著大眾的需求應運而生,并且正以不可抵擋之勢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它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們的幸福指數。本文從五行文化元素的角度出發,研究用戶的文化需求,并為相關的應用提供、總結了設計方法,以輔助設計師設計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感性需求的同時,也為企業可以將產品進行快速生產提供了思路。但是,文中還有不到之處,希望后者能夠更深入挖掘,將五行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發揚應用至更多產品設計中,使方法能夠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劉晨.我國煤炭企業創新文化建設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18.
[2]楊景勝.基于公共組織基礎建設與社區文化的思考[C]//對接京津——低碳環保持續發展論文集.2019.
[3]王偉偉,金心,王毅,陳滿儒.五行文化元素在茶禪系列用品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3(2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