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摘 要:“金課標準”,是我國教育部門對于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一些全新要求。其中的“金課”,是相對于“水課”而言的,顧名思義,就是質量較高、創新較強的課程。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實踐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創新創業課程改革的過程當中,也要嚴格遵循“金課”的基本標準和要求,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的引入、通過多元的教學方法的運用、通過校企的高度融合,來為廣大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創新創業課程學習環境。本文在對“金課”的基本標準和要求進行闡述的基礎之上,從制度體系、教學方法、評價機制以及經費保障等四個方面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發展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金課標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改革發展
一、前言
在教育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環境之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在學生就業、擇業、創業的過程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引導價值作用。為了實現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科學改革,也要嚴格遵循教育部門的“金課標準”,進行課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安排。從字面上來看,“金課標準”,實際上就是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性的課程標準。“金課標準”的執行,需要有健全的政策保障、組織保障、機制保障、評價保障和經費保障作為后備支撐。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上來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際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和發展階段,為此在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正是基于這樣的一個背景環境,本文從制度建設、方法創新、評價保障、經費支撐等多個維度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改革與實踐發展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創性的對策和建議。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適宜方法的導入,讓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更加優化,能夠真正地實現“金課標準”。
二、金課標準的基本要求闡釋
從要求上分析,“金課標準”可以用“兩性一度”來概括和闡釋。“兩性一度”,實際上指的就是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和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所謂“創新性”,是指課程的內容不但要反映學科的前沿性,還應體現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出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過程中應具有探究性,并呈現出個性化的特征;所謂“挑戰度”,是指課程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讓學生夠得著,這個“跳一跳”主要是指課程的內容要有適宜的難度,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力,這對教師備課活動和學生課上課下有著較高的要求。由此可見,“金課”可以說是優質課程的統稱。
高職院校建設“金課”的目標,主要包括線下和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在打造金課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課堂教學這一傳統的主陣地,努力營造一種積極和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要抓好虛擬仿真實驗實訓項目建設,開辟“智能、教育”新途徑。從本質上來看,“金科標準”的實現,主要可以從以下的五個方面采取保障舉措,分別是政策保障、組織保障、機制保障、評價保障和經費保障。其中,不同的保障舉措在“金課標準”推進和實施過程當中所發揮的價值和作用也是不同的。但是盡管如此,這五個標準之間并沒有輕重主次之分,只有在多方參與、多措并舉的積極推進之下,才能夠讓“金課標準”真正成為指導教學實踐發展的“金”標準。
三、基于金課標準的高職創新創業課程改革發展對策
在“金課標準”的具體要求之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改革既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挑戰和壓力。針對于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情況和發展情況,為了促進其“金課標準”的進一步實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健全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
在“金課標準”的基本要求之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改革與實踐首先需要有健全的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作為支撐和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夠為這一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優化發展營造一個更加堅實的制度環境。一方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要想達到“金課標準”,就要結合課程的實際,制定更加健全的《創新創業“金課標準”制度規范》,在整個制度規范當中,要對創新創業課程的資源體系、課時體系、師資體系等進行一個明確的、細化的限定和約束;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金課標準”的組織管理體系,組織管理體系主要可以由三個部分構成,分別是組織指導體系、組織實施體系、組織監督體系,指導體系的人員負責對于創新創業課程安排的基本情況進行安排,可以由系主任來擔任,組織實施體系主要是創新創業課程的授課教師,組織監督體系主要是院校的管理者,通過“專人決策、專人執行、專人督導”的課程推進模式,來為創新創業課程“金課標準”的實現營造根據良好的政策氛圍和組織氛圍。
(二)創新教學方法
“金課標準”,毋庸置疑,必定是要具備較高質量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改革的優化發展也是如此,要想真正達到“金課標準”,還是要從教學方法的創新層面上推進,通過更加多元的方法,讓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環境更加寬松、更加和諧。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改革中,方法的創新要注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信息技術時代,在互聯網和大數據快速發展的背景環境之下,新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大大提升教學的效率,而且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開展中,可以借助于一些靜態的圖片和動態的視頻來呈現展示創業的過程,挖掘其中的教育意義,借助于互聯網上的案例來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三)引入評價機制
“金課”標準既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保障,新型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撐,同時也需要有合理的評價機制的引入,借助于評價機制為“金課標準”的順利實現“保駕護航”。“金課”的實施效果如何,“金課”的改進重點在哪里,這些都需要評價機制來給出答案。“金課標準”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評價機制的引入主要從以下的三個步驟采取措施:第一步,進行評價制度的擬定,為“金課標準”的實施制定一個健全的評價制度體系,其中明確評價的方法、評價的人員組織等等;第二步,明確評價指標,“金課標準”的評價指標體系要朝著不斷細化的方向發展,如課時評價、教師能力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等;第三步,進行評價結果的總結和分析,根據評價的結果挖掘出“金科標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提出合理的建議,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
(四)提供經費保障
在“金課標準”的要求之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改革需要引入一些全新的設備、需要招聘“雙師型”的教師人才、需要與企業對接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等。所有這些內容的實現,都需要有經費的保障,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物質支撐,才能夠為“金課”的實現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一方面,從政府的層面上來說,以教育部門為主的上級監管部門,不僅要積極引導和監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推動實施的可行性、合理性與科學性。除此之外,還要借助于政府財政資金的扶持,為高職院校“金課標準”硬件設施的采購等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撐,例如,政府部門可以在每年的年初進行預算安排,專門用于高職院校的“金課”硬件上設備采購等;另一方面,從高職院校的層面上來看,要根據高職院校的資金運轉情況,制定計劃,安排經費。當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高職院校也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通過合理合法的資金籌集,購買相關教學設備,來助力于“金課標準”的實現。
四、結語
當前,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當務之急是要給學生們開設創新創業指導的相關課程,這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順利地就業、擇業、創業。在很多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處于起步構建的階段,其框架結構的合理性、內容的豐富性、教學手段的豐富性等都是值得商榷的關鍵問題。而恰恰在這樣一個關鍵階段,“金課標準”應運而生,“金課標準”,自然就成為了指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優化發展的重要標準。學校自身對“金課標準”的基本內容和要求要進行詳細解讀,并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引入評價機制和提供經費保障等措施來助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發展。只有在多種保障措施的共同“發力”之下,必定能夠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改革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環境氛圍。
參考文獻:
[1]程瓊,王洛忠.形勢與政策“金課”建設的標準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0(5):64-69.
[2]吳屹,胡冬梅,唐潔.一流本科建設視角下高校“金課”打造的實然與應然[J].教育現代化,2019(91):217-218.
[3]劉賓紅.以“金課”標準提升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9(3):64-67.
[4]任秀英,王洋,方磊.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林區教學,2020(5):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