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時代新人”進行了闡述,它的提出鮮明地指出廣大青年是我國在新的歷史階段實現民族復興大任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意義。努力將高職院校學生培育為能夠引領時代潮流、彰顯時代精神、體現時代風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必須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陣地,充分發揮其主渠道作用,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
關鍵詞:高職院校;時代新人;培育模式
一、引言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1](P41)這一要求。2018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兩次重要的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都提到了同樣一個問題,充分說明了新時代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性。
二、時代新人的精神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進闡述了“時代新人”,從這些標準和要求中可以得到些許啟示。筆者認為,時代新人應具備以下幾種品質:
(一)高尚的道德情操
“國無得不興,人無德不立?!睂τ诔袚褡鍙团d大任的時代新人來說,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尤為重要。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五千多年華夏文化的精髓;中國的革命道德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展,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道德財富;社會主義道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錘煉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作為時代新人,要將這三方面的道德始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開放的創新精神
時代新人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潮流中,各種新事物、新思想層出不窮,所以不可安于現狀、因循守舊。要想適應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就必須具備開放的創新精神,打破陳規,積極投身改革創新的洪流中。
(三)強烈的責任擔當
責任和擔當是這個時代賦予時代新人的重大使命,作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見證者和實現者,時代新人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擔當,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
(四)過硬的本領能力
從時間維度來看,時代新人大部分是出生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年代,獨生子女占很大比例,他們從小在溫室中長大,很少遭遇坎坷和挫折。但是,復雜的現實情況要求時代新人練就過硬的本領能力,掌握真才實學,唯有如此,才能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華。
三、培養時代新人的重大意義
時代新人的概念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的重要關口提出的,它的提出鮮明地指出廣大青年是我國在新的歷史階段實現民族復興大任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不僅為我國未來的教育發展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而且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主體毫無疑問是人,個體既被社會所塑造,又在社會的前進過程中完成自我的蛻變和成長。建設一個怎樣的社會、實現怎樣的發展目標,人都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只有培養一批思想品質優、道德水平高、文化素養強、精神狀態好的時代新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四、高職院校培育時代新人的路徑
探索高職院校培育時代新人的路徑時,要充分考慮他們的自身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的特點是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的不明確。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動手能力較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快,擁有銳意進取的精神,可塑性強,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
將高職院校學生培育為能夠引領時代潮流、彰顯時代精神、體現時代風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必須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陣地,充分發揮其主渠道作用,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2]。
(一)用五四精神鍛造時代新人
引導學生自覺繼承五四愛國精神,大力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愛國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愛國精神本身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道德,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優良繼承和發展。今天,培育時代新人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繼承五四愛國精神,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容。
激勵學生學習五四進步精神,大力促進當代社會的進步。五四的進步精神主要表現為思想解放,如果思想不解放,總是拘泥于舊的思想,這個社會是不可能進步的。黨和國家反復強調解放思想,改革開放40多年,我們總結了一條重要的經驗:不斷地解放思想,不斷地拋棄舊觀念,打破舊思想的禁錮。所以,要激勵學生學習五四思想解放的進步精神,大力促進當代社會的進步。
大力弘揚五四民主精神,引導學生堅決擁護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辛亥革命的歷史證明,中國人民多次嘗試的西式民主制度之路走不通。最后,中國共產黨在民主制度里發現了最本質的因素:人民當家作主。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五四民主精神,就要承認中國共產黨近代以來逐步探索和選擇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它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因而要引導學生堅決擁護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培養制度自信。
彰顯五四科學精神,引導學生學習、實踐并運用科學思想。五四的科學精神主要表現為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今天繼承五四科學精神時,當代大學生不僅要繼承五四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還要倡導科學思想,并指導中國社會發展。
(二)用崇高理想涵養時代新人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突飛猛進。與此同時,大量多樣的價值觀念發生了碰撞與交織,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消極思想以各種形式沖擊著中國社會,使得很多在校大學生陷入了信仰危機。比如在泛娛樂化的今天,很多大學生被問及自己的偶像是誰或是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時,得到的回答大多是要成為某個明星,他們日常關注更多的也是明星的八卦、網紅的日常。對偶像明星盲目的崇拜,導致校園中出現了很多所謂的“腦殘粉”。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他們心中缺乏遠大目標和理想,只看到和感受到眼前利益的誘惑而隨心所欲地選擇人生道路。高職院校學生理論基礎較薄弱,思想定力不足,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種負面思想的干擾。
培養時代新人,最關鍵的就是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實其精神世界。當代中國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為民族復興而奮斗。作為時代新人,必須肩負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使命,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還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抑或是改革開放的今天,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先烈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才有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以及日新月異的社會風貌。一個人只有確立了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的人生追求,才能深刻地理解自己為了什么而活、應該走什么樣的人生之路,才能更加明確自己在時代浪潮中擔負的責任與使命,不會再像浮萍一樣漂蕩。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用崇高理想涵養時代新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的認同以及抵御消極思想的能力,使高尚的理想信念成為時代新人拼搏奮斗、成就作為的精神支撐。
(三)用奮斗精神砥礪時代新人
“人類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盵3](P52)人類歷史上的任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奮斗得來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奮斗史和成長史,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更是一部奮斗史和創業史,新時代就是建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國人民艱苦奮斗的基礎上的。
新時代雖然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但它仍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小康社會還沒有全面建成,社會貧富差距仍然較大,民眾法制觀念較為淡薄,文化氛圍不夠濃厚,生態治理問題頻出等,這一系列現實問題都擺在了時代新人的面前。站在新的歷史關口,我們要用奮斗精神砥礪時代新人,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意志得以磨礪、信念得以堅定。
艱苦奮斗可以理解為一種更積極的生活方式,是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必要條件。時代新人應將艱苦奮斗的精神落實到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做出表率;始終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拼搏奮斗。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董振平,李志亮.時代新人樹立正確歷史觀的現實境遇與路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9(1):26-32.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