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學法指導;學會思考
作為高中思政課教學全新的課題之一,學法指導研究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能緊密聯系世界的新發展,結合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使教學水平邁向新的臺階。筆者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以本班學生作為試點班級,加強了思想政治課的學法指導研究,下面將一些初步的體會和經驗做出總結,旨在拋磚引玉。
一、引導學生仔細思考,得出自己的觀點
要發展學生分析、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就要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在問題的設置上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清晰性,設置可以遷移思維、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問題,使學生在獨立思考以后提出一些閃光的思想和建設性的建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作為發展學生能力的突破口,耐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仔細研究理論,為學生留有想象的余地,促進認知的提高。
例如,在講述經濟全球化的相關課程時,筆者根據教材中的資金國際化、市場國際化等關于經濟全球化的積極表現,引導學生結合當前全球經濟下行、逆全球化等現狀進行分析。筆者帶領學生得出“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這些概念的同時,也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何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我國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潮中揚長避短?以此相關問題提供給學生思考。上述問題被提出以后,筆者發現學生紛紛陷入思考,筆者通過引導學生對于不同的答案進行爭論和評議以后,分別形成了自身的看法。
例如:提高我國民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適應國際經濟法則和WTO規則,增強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等。最后筆者根據學生統一總結和歸納形成具有建設性參考意見的答案,這些答案深度融合了學生自身的看法,使學生感到思想碰撞所帶來的快感,促進了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二、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理論學習的本質不是機械地背誦,而是學以致用。我們在學習的某一個具體的理論知識后,以后一定要盡可能使用這一理論武器分析現實所存在的問題。這樣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同時也鞏固了學到的知識。例如,在學習反對形而上學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相關知識時,筆者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這一理論進行分析。
一位學生聯想到不久前的考試成績很好,該學生認為,期中考試之所以能取得不錯的結果,與同學的幫助和教師指導鼓勵是分不開的,但與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有著很大的關系,并且個人所取得的成績也是班級成績中的一小部分。上文發言涵蓋了聯系的普遍性、因果聯系、整體與部分的聯系。該學生又說,從發展的觀點來看,這次小小的考試僅僅能說明某一階段的學習反映的問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有外部的客觀條件,同時也有自身的長期努力因素,量變的學習產生了質變的結果,這次考試考得好不一定下次考得就一定好,這說明了事物的發展并不是從一而終的;從矛盾的觀點來分析,應該既看到總體成績不錯,還應該注意到有一些學科仍然不夠理想。
上述學生的發言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并且這一發言將枯燥的理論生活化,就地取材為學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激發了在座學生的思維。
三、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做到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是政治課的生命力所在,時事政治的材料是學生理解教材理論的重要基礎紐帶,教師應該在平時教學中倡導學生多關心時事,從網絡和電視、報紙中了解世界的最新發展局勢,運用課本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分析當今復雜的局面,判斷事物發展的未來走向,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基本原則能真正貫徹落實達到學以致用的最終目的。
例如,筆者讓學生從電視和報刊中了解時事政治,結合高中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分析根源。這樣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教材中的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實現政治素養和思維能力雙重提高的目的。了解時事政治的渠道相對較多,可以聆聽新聞,看一些互聯網資訊,也可以聽教師的講解,分析了一些熱點問題之后,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越來越多,同時解題的思路也越來越靈活。
四、教師在學法指導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學生的學和教師的講解是矛盾的兩方面,彼此之間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教師在于教法,而學生在于學法,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因材施教。
2.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而生活中的實踐又服從于理論的指導,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生活中的實踐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改進學習和教學的方法。
3.要堅持統一指導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4.科學的學習方法,其階梯性和長期性是統一的。階梯性主要是指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一元到多元的原則循序漸進地講解;長期性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5.教師還應該帶領學生多思考、多實踐、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五、結語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同樣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習學生感到輕松,效果很好,有的學習學生感到很困難,效果還不好。具體分析原因,除了學生的基礎各不相同,自身的學習方法也是造成這一情況的重要因素,教師應該認真帶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政治素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