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香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小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各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推進了我國小學素質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以小學數學為例,探討了一種互動型的教學課堂模式,希望能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 互動型課堂 構建 途徑
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為主要目標的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式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針對新型高效教學課堂模式的討論和探索正在不斷進行。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構建有效的互動型課堂,對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活躍小學數學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有顯著的效用。
一、小學數學互動型課堂構建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要求建立互動型的學習課堂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較為直線化和感性化,很多抽象和書面化的課堂教學語言都是他們不能較好理解的。建立互動型的學習課堂,可以給小學生提供更多提問的機會,使其能夠更好地表述自己在學習中的疑點;同時,在交流過程當中,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和語言表達,以此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小學數學的教學特征,要求構建互動型的學習課堂
雖然小學數學的生活化特征較為明顯,但是很多涉及到數字關系、圖形關系的內容較為抽象,且涉及到實際應用的問題又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對于小學生的理解水平而言,數學學習仍舊存在著很大的難度。通過互動型課堂的構建,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更多了,那些教師從自己思維模式出發的、單方面傳授的、效果并不理想的知識點,能夠得到學生思維模式的解答,這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提升,更能夠開拓教師的教學思維,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要求構建互動型的學習課堂
在新課改的推動之下,各種最新教學方法,如小組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游戲教學法都大膽應用到數學教學當中,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但是由于課程改革的經驗不足,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也出現了種種問題,比如,很多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忽略了主次關系,過多的活動和交流,打亂了教學節奏,課堂紀律混亂、教學目標不能實現等問題時有發生。又如,雖然教師能夠將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課程當中,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他們不茍言笑、掌控欲太強,這就導致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和情感教育能力不足,小學生出于對教師的畏懼,不能開心地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小學數學互動型課堂構建的原則
(一)內容設計的有效性
互動型課堂的構建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但是活躍的課堂氛圍卻不是互動型課堂構建的唯一目標。教師在進行課堂互動環節設計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認清教學的主次關系,從教學目標出發,對互動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細化的設計,從而保證互動內容的指向性,使其服務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防止過多的“無用”互動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交流節奏的可控性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呈現出“天馬行空”的特點,這是他們的優點,但是在課程進行當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對他們的這種思維方式進行有效引導,防止其交流偏離教學軌道,更要防止其盲目發散的思維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只有充分掌握好互動與交流的“度”,才能確保互動型課堂教學意義的實現。
(三)有效互動的全面性
教學是一項群體性活動,確保任何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有所收獲,是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最質樸的愿望。因此,互動型課堂的構建,必須是全面性的,必須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保證每一位學生公平參與互動與交流的權利。小學教師應該深入理解“互動型”的內涵,摒棄“表面化”的教學模式,使數學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不再是個別學生的課堂,而是整個集體都喜愛的、都能參與的課堂。
三、小學數學互動型課堂構建的具體途徑分析
(一)營造和諧的師生合作氛圍,為互動型課堂的構建打下深厚的感情基礎
小學數學教師是小學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小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朋友和長輩,在更加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深入研究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思維特點以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性特征,不斷打破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立”和“上下級”關系,以更加真摯的情感和“民主”的交流,獲得更多學生的認同,從而使其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及時提出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及獲得的感悟。而教師則應學會傾聽、學會以平等的態度提出建議、學會以良好的言行感染學生,從而在彼此不斷增進的了解當中,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為互動型課堂的構建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礎。
(二)設置科學、有趣的互動情境,營造寬松的互動氛圍
為了激發小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將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大量積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漫畫、圖片、游戲素材,并實現其與教學目標的有效嫁接,從而打造一個更加科學、有趣、逼真的數學應用場景,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吸收知識。比如,形狀認知是較為低階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這時的孩子剛剛升入小學,他們還不能較好地適應課堂節奏,也不能靈活地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向學生們展示生活中的圖形:圓形的鐘表、長方形的餐桌、正方形的魔方等,首先實現課程內容的生活化,以此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想象、交流,讓他們找出、說出自己知道的其他形狀,并討論形狀結合形成的各類物體,在這種更加融洽、有趣的互動學習環境當中,小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三)做好互動引導,使學生敢問、愛問、會問
學會質疑是小學生成長中至關重要的品質,而小學數學互動型課堂的構建,其主要手段就在于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并在問題的解決中掌握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加寬松的學習環境,對勇敢提出問題的小學生提出恰當的表揚和鼓勵,尊重他們渴望表現、渴望成功的心理,從而使小學生養成敢問、愛問的習慣。此外,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提問方式和提問時間進行約束,從而提升問題質量,保證互動的有效性。當學生提出與教學無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回答:“這個答案是個秘密呦,如果你這節課表現好的話,等下課之后老師會告訴你”,以此節約課程時間,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在學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討論當中,同時幫助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交流中獲得頓悟。
四、結語
互動型課堂的構建,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培養小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手段,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高效和有趣。
參考文獻:
[1]賴雪蓮.建構互動導學,夯實課堂實效——淺議小學數學課堂互動導學策略[J].教師,2019,(13) :52.
[2]沙紅慶.加強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淺談互動教學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9,(5)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