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里同性戀學生是不能被忽視的教育群體。高職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態度關系到校園人際關系的穩定和同性戀學生的成長環境。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同性戀學生在高職院校里總體被接納的程度較好,但需要在班級活動中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正確認識和理解同性戀現象,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增進了解,同時防范相關疾病。數據顯示,同性戀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和內心沖突較異性戀學生更多,同性戀學生對自我探索的需求程度也更高,需要高職院校教師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關鍵詞:高職學生;同性戀;教育引導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四川財經職業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城市職業學院發放問卷,收回631份有效問卷。其中大一267份,大二166份,大三198份,各年級人數較為均等。但由于所選學校及專業的限制,女生500人,男生131人。其中同性戀人數為23人(占比3.65%),異性戀人數為608人(占比96.35%)。
(二)研究方法
通過文獻法和個別訪談法完善了《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及態度調查問卷》,問卷題目來自于國內已有的對同性戀態度的相關題目,并結合研究內容加入了新題目。邀請了1位心理學專家對問卷內容涉及的四大方面進行了審核,最終確立了29個問卷項目。
(三)統計處理使用SPSS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高職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差異
在“您周圍的同學對同性戀的態度”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16.175,P=0.003**。82.61%的同性戀學生感受到包容、接納。但是在參與調研的608名異性戀學生中有158名學生(占比25.99%)選擇盡量忽視和避免討論此問題。
在“是否愿意與有同性戀傾向的同學生活在一個宿舍”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7.959,P=0.019*。同性戀學生中有78.26%的學生愿意與有同性戀傾向的同學生活在一個宿舍,但是只有55.26%的異性戀學生愿意與有同性戀傾向的同學生活在一個宿舍,有12.66%的異性戀學生明確表示不愿意,還有32.07%的異性戀學生表示愿意但心里會不自在。
在“是否愿意與有同性戀傾向的同學一起組隊參加某項校園活動”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3.186,p=0.203。結果顯示差異不顯著。同性戀高職學生表現出更大的意愿(比例為91.30%),異性戀高職學生也表現出較好的接納態度,其中76.15%的異性戀學生表示愿意。
在“任何情況下,同性戀者在校園里都不應該受到歧視”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t檢驗分析結果t=3.416,p=0.001**,同性戀學生表示出更多的贊同與異性戀學生的態度達到顯著差異。在同性性行為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都表示出理解和贊同,雖然同性戀高職學生更為贊同,但結果不存在顯著差異。
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是一種自然的情感表達”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t檢驗分析結果t=3.212,p=0.001**,都表示出支持該觀點,同性戀高職學生表現出更多的贊同,與異性戀學生之間呈現顯著差異。在“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取向,TA應該竭盡全力去糾正自己”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t檢驗分析結果t=-2.196,p=0.039*,異性戀學生的統計結果為3.28±0.93,同性戀學生的統計結果為3.91±1.38,兩群體都支持“不用故意糾正自己”,但是同性戀學生表示出更多的支持態度,與異性戀學生的態度呈顯著差異。
在“是否會將同性戀與艾滋病等類似疾病聯想到一起”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3.287,p=0.193,結果不顯著。參與調研的異性戀高職學生中30.76%的學生表示會聯想到一起,50.99%的學生表示不會聯想到一起,還有18.26%的學生表示不確定。參與調研的同性戀高職學生中30.43%的學生表示會聯想到一起,65.22%的學生表示不會聯想到一起,還有4.35%的學生表示不確定。
(二)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認知及心理需求差異
在“您是否了解過涉及同性戀話題的內容”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7.637,p=0.006**。參與調研的同性戀學生中有91.30%的學生表示了解過,但只有63.16%的異性戀學生表示了解過,兩類人員之間的結果呈顯著差異。
在“如果您有同性戀傾向,您是否愿意與好友或親人分享您的感受”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1.517,p=0.468,差異不顯著。43.48%的同性戀學生愿意與好友或親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但也有39.13%的同性戀學生表示不確定,17.39%的同性戀學生明確表示不愿意分享。31.41%的異性戀學生愿意與好友或親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但也有49.18%的異性戀學生表示不確定,19.41%的異性戀學生明確表示不愿意分享。
在“如果讓班上同學得知你是同性戀,你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18.926,p=0.000**。60.87%的同性戀學生表示沒有壓力,但只有22.04%的異性戀學生表示沒有壓力。
在“你總是遇到一些人際困擾”、“你是否出現過抑郁情緒”、“你的宿舍關系如何”這三個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都未達到顯著差異。同性戀學生在這三個項目上表現稍差,出現的人際困擾和抑郁情緒較多,宿舍關系也較差。
在“總會出現一些莫名的心理壓力”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5.583,p=0.018*。69.57%的同性戀學生表示會出現莫名的心理壓力,而僅有44.57%的異性戀學生表示會出現莫名的心理壓力。
在“大學里,心理老師或輔導員,有沒有跟班上同學深度探討過同性戀的話題”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0.318,p=0.573,差異不顯著,69.57%的同性戀學生和63.82%的異性戀學生都表示沒有跟大學老師深入探討過這一話題。在“是否想了解一些關于同性戀的知識和話題”這一項目上,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卡方分析結果χ?=15.979,p=0.000**。91.30%的同性戀學生表示想要了解,然而只有48.85%的異性戀學生表示想要了解。
三、討論及對教育管理的啟示
(一)高職學生對同性戀態度差異的分析及啟示
同性戀學生感受到周圍同學的接納程度比較高,這是一種好現象,說明同性戀學生的總體校園生活環境是比較融洽的。但還有四分之一的異性戀學生表示盡量避免討論該問題,這與同性戀學生良好的感受存在實際出入。不排除異性戀學生為了同學之間的和諧相處,在刻意地表現出包容和友好。真實的心理接納程度并沒有同性戀學生預想的高。
異性戀學生表現出更多的不愿意與同性戀學生在同一宿舍生活,且數據結果呈現顯著差異。進一步驗證了異性戀學生對同性戀學生的真實接納度其實并不高。因為宿舍是一個相對隱私和封閉的生活場所,更容易折射出異性戀學生的顧慮和真實態度,但是異性戀學生并不排斥與同性戀學生一起參加校園活動。對同性戀不應該受到歧視以及對同性性行為的包容和理解的研究結果,又表現出校園里對同性戀學生基本的尊重、理解、包容是客觀存在的[1]。
在“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是一種自然的情感表達”這一項目上,同性戀學生表示出更多的贊同。以及“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取向,TA應該竭盡全力去糾正自己”這一項目上,同性戀學生表示出更多的反對,雖然這個項目,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觀點大體一致,但同性戀學生的反應更強烈、程度更深。也說明了異性戀學生可以理解同性戀學生,但是在程度上兩者是有顯著區分的[2]。由此也說明異性戀學生并不能真正的體會同性戀學生的感受。
最后,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都有占三成的學生會把同性戀與艾滋病等類似疾病聯想到一起,說明他們對同性戀性行為可能引發的疾病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還有超過半數的高職學生表示不會聯系到一起,表現出他們對同性戀性行為可能引發的問題持樂觀和較為開放的態度。對同性性行為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徑的認識還不足,值得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視。
綜上所述,同性戀學生在高職院校里總體被接納的程度較好,作為學校老師或輔導員不用太擔心同性戀學生的在校生活現狀。但需要在班級活動中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正確地認識和接納同性戀學生,在科學認知的基礎上增進了解。同時應該加強對同性戀學生所在寢室的關注和管理,避免因寢室關系問題造成人際沖突。同時可以通過班會、宣傳欄、談心談話等途徑加強同性戀學生對艾滋病等疾病的防范意識,增強學生的生命健康意識。
(二)不同取向的高職學生的認知及心理需求差異的分析及啟示
同性戀學生表現出更多的希望了解同性戀相關話題和知識的傾向,表現出自我探索的程度和需求都更深刻。在“是否愿意與好友或親人分享自己的同性戀感受”這一項目上可以看出,同性戀學生對他人真實的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程度表示出顧慮,或許是為了不造成好友或親人的困擾,選擇自我隱忍。但是又有超過60%的同性戀學生表示,讓班上同學知道自己的同性取向不會有太大的壓力,說明同性戀學生認為校園環境對同性戀的總體接納程度較好[3]。
我們可以從數據中發現,69.57%的同性戀學生表示較容易產生一些莫名的心理壓力,這也是從側面說明同性戀學生在自我接納、人際交往、校園生活中確實比異性戀學生存在更多的內在沖突。但是在“你總是遇到一些人際困擾”、“你是否出現過抑郁情緒”、“你的宿舍關系如何”這三個項目上,雖然同性戀學生表現稍差,但跟異性戀學生的結果無顯著差異。說明同性戀學生一直在努力適應社會和環境,基本能克服困難,做到較好的適應。但同性戀學生遇到的現實挑戰和困惑也是客觀存在的。
綜上所述,作為高職院校老師應該多掌握與同性戀相關的知識,在談心談話或心理咨詢中幫助同性戀學生敞開心扉,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和合理排解心理壓力。鼓勵同性戀學生向可以信賴的好友或親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同時應該多關注同性戀學生的心理狀況和人際交往情況,做好定期的觀察記錄,必要時進行干預和尋求專業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羅曼.“同性戀”研究文獻綜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4):34~35.
[2] 劉予玲.異性戀大學生對同性戀的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及其干預[D].鄭州:鄭州大學,2010.
[3] 庾泳,肖水源,王希等.長沙市兩高校大學生對同性戀的態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3):369-371.
基金項目:本文是四川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CJSFZ19-55)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維思,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心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