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霈
[摘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把我國推入了信息化社會。隨著網絡新聞行業的不斷發展,網絡新聞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與此同時,網絡新聞的迅速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網絡新聞輿論的迅速發展和傳播,給社會公共管理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對社會發展構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本篇文章就現代網絡新聞輿論的傳播展開深入討論,并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網絡;新聞輿論;傳播;途徑
什么是網絡新聞輿論?就是在網絡公共平臺上針對當下流行的社會問題,發出不同的聲音,并進行主觀判斷。從目前的發展狀態中可以看出,網絡新聞輿論已經成為了社會輿論中重要的表現形式。其中,傳播主體和傳播對象是利用互聯網進行傳播的社會大眾,他們針對現實中的某一個觀點或者焦點內容,通過互聯網的傳播,發布各自的看法和觀點。因此,相關社會公共管理一定要正確引導網絡新聞輿論,避免危害社會的輿論在網絡新聞中傳播。
一、網絡新聞輿論在社會中傳播的主要特征
(一)傳播過程具有自由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新聞輿論傳播逐漸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與其他的形式不同,網絡新聞輿論具有相對自由、言論多變的特點,在對網絡新聞輿論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標志性特點進行深刻的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實施管理。首先是具有自由性的特征,網絡新聞輿論和傳統的電視新聞是不同的,因為網絡輿論中,發布新聞的主體大多數為個體,這樣的發布形式,決定了網絡新聞具有相對自由的屬性。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拓寬了人們的社交空間,即使是現實生活中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人,在網絡社交過程中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每一個人都是信息的創造者,同時,每一個人也都是輿論的發布者,是輿論信息的傳播者。因此,每個人在網絡中都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受階層、年齡、學歷等限制小"。
(二)傳播過程具有交互性
網絡新聞在進行傳播的時候,承載新聞的平臺非常多。這些平臺都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擁有交互性質。比如一個熱點新聞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榜,網友無論持贊同態度還是反對態度,都會形成一定的討論。這種交互性質的方式讓新聞得以廣泛傳播,社會大眾容易被自己看到的新聞誤導,進而對新聞的看法和態度產生變化。
(三)傳播過程具有差異性
網絡新聞輿論具有一個極大的詬病,就是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偏差,在傳播過程中,有些人會利用輿論導向,散播謠言,這樣的新聞不具備真實性,真假難辨。對于社會中出現的一些大事件,會有不實報道四處傳播,引起人們的恐慌,也存在著非常大的誤導性,進而造成嚴重后果。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環境,有人利用這種特性,在網絡中恣意傳播謠言,導致一部分轉發者根本分不清新聞是真是假,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二、網絡新聞輿論在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受眾群體具有盲目性
經過網絡調查研究發現,網絡新聞受眾群體盲目跟風的問題比較普遍,這一問題在展開公共管理過程中很難去處理。這種盲目性受眾群體在接收到新聞信息的時候,很容易就被發布人的情緒、語言所帶動,不能展開合理分析和判斷。在信息化的社會中,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將謠言擴散出去,這樣會滋生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現代化社會的和諧發展,給公共治安管理帶來阻礙。
(二)網絡監管手段還不夠完善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為網絡新聞輿論提供了自由、開放的平臺,讓其可以容納海量信息。網絡新聞輿論的傳播面積和范圍非常廣泛,相關部門在處理違規新聞的時候,對信息傳播源頭尋找的這項任務,十分艱巨。從目前發展來看,我國一些不良網絡輿論,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新聞信息在傳播過程中,依然具備風險性和安全隱患。
(三)專業團隊控制力度不足
在各個平臺或者國家網絡新聞輿論管控工作的團隊中,都要求相關管理團隊具有良好的決策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專業性強的技術能力。隨著網絡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相關管理團隊也需要有更高的專業水平。但是經過調查發現,我國很多新聞平臺,在管理控制方面還不夠完善,讓有些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團隊在對平臺新聞進行篩選的時候,沒能有效的展開全方位的把控,有一些不符合國家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言論和網絡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有許多不法分子通過不停變換IP地址的形式,在網絡大環境中四處流竄,發現漏洞就展開違法動作。這些問題給管理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為了社會的發展,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管理人員一定要創新管理手段,對網絡大環境進行維護。
(四)新聞媒體的運營模式存在問題
隨著現代信息化移動設備的不斷興起和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社會職責與商業化風氣之間產生沖突,網絡新聞輿論在傳播過程中,沒有協調發展。現在的網絡風氣,基本上是以娛樂板塊為主流,娛樂板塊能夠為網絡媒體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導致網絡媒體過分的追求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夠注重社會效益。進而出現一系列負面輿論導向,對社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三、網絡新聞輿論傳播研究的實踐策略
(一)不斷創新網絡新聞輿論的正確引導方式
隨著網絡新聞行業的不斷發展,廣告行業在社會發展中逐漸“嶄露頭角",廣告行業的發展,為網絡新聞媒體產生經濟效益提供重要的發展途徑,廣告傳播因為擁有了一定的商業價值,有很多媒體公司為了博閱讀或者觀看者的眼球,制造出許多不實言論,誤導大眾。所以,在進行網絡公共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要注重網絡輿論的引導,對新聞的傳播進行嚴格把控,對網絡新聞所產生的輿論,進行嚴格篩選和正確積極的引導。積極打擊不良言論,防止不良輿論的滋生,必要時,需要用法律對新聞輿論進行約束。使相關媒體和公司在社會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下,激發正確、健康發表網絡新聞的意識,運用正確的手段,才能使網絡新聞輿論的發展步入正確的軌道中。
(二)完善網絡新聞輿論的法律體系
網絡世界雖然是虛擬的,但是依然有法可依。法律要高效地支持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政策。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頒布了四部關于網絡新聞輿論的相關法律法規。其中,2007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在2008年11月1日的時候,公安部發布了《公安互聯網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還有《網絡安全法)。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也是在逐漸完善我國網絡新聞輿論的相關法律體系,不斷為我國網絡新聞環境提供安全、可靠的法律依據。不過,從現在的網絡發展來看,這些已經實施的法律法規在細節方面還需要逐步細化和完善,對網絡新聞傳播的輿論板塊進行詳細劃分。這樣一來,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了網絡新聞輿論法律法規存在的漏洞,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鉆空子,減少相關網絡新聞輿論公共管理人員的工作難度。所以,完善并且細化網絡新聞輿論法律法規迫在眉睫。在管理過程中,要及時、高效的規范網絡新聞發布的言論,面對一些違規違法行為時,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合理、嚴格的處罰,不要讓網絡不良輿論的風氣恣意橫生,影響社會治安和公共管理。在管理過程中,要不斷減少危害性網絡新聞帶來的社會壓力。
(三)對網絡新聞媒體展開規范管理
現代的大環境影響下,網絡信息商業化無可避免,但是有些媒體公司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對社會效益“不管不顧”,且不重視,散播對人民有害的網絡信息,丟失了作為一個媒體的職業道德,為了一丁點利益就出賣良知,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相關管理部門對新聞媒體要加強管理并有效引導,使其不斷加強對社會的信念感和責任感,不斷提高對自我行為的約束能力,要清楚自己所發布的網絡信息,在保護社會利益的基礎上,帶來經濟效益。
(四)重視人才建設,建立嚴格審核機制
要想網絡新聞在良好的環境下展開傳播,需要加強對網絡新聞傳播媒體的引導和管制,加強專業人才建設。要培養出高效、優質的網絡技術和新聞傳播技術專業性人才,不斷加強新聞媒體輿論引導的堅實力量。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在網絡大環境中,要發揮管理以及安全防護的積極作用。也要不斷強化網絡宣傳部門的工作,面對網絡社會上的熱點問題時,要及時對其分析、研究和總結。需要不斷研究網絡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對不良輿論進行及時處理,做出正面的引導和管理,增強網絡新聞輿論管理的時效性,引導社會大眾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直保持清醒的狀態。
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網絡新聞輿論傳播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也帶來的許多問題和挑戰,網絡新聞的傳播是一把雙刃劍。因此,相關公共管理部門要加強網絡新聞傳播的管理和引導,讓網絡新聞輿論傳播有利于社會發展,而不是破壞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種賢。網絡新聞輿論引導方式探索[J].科技傳播,2018,10(14):150-151.
[2]湯灝.論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新聞輿論督導的強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8,9(4):138-139.
[3]高一哲.論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新聞輿論督導的強化[J].新聞傳播,2019,346(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