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霞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教育部“國培”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佳班主任,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全國百名德育科研專家,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擔任班主任30年,總結出一套系統科學、高效低耗、好學好用的、適合當代教育特點的班級管理方法?——“田麗霞班主任工作法”,該方法小近親實、實用性強,深受一線教師歡迎。出版專著《田麗霞班主任工作法》《教書的門道》,在各級報刊發表論文160多篇。
每一塊木頭都能雕成佛像,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優秀的人。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也是我深信不疑的一句話。
有一次,我被柴靜主持的節目《溫柔的堅持》感動了。
節目里講述的那個男孩智力發展滯后,但他的父母不愿意讓他到特殊學校,希望他能夠在正常學校和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正常的教育。然而,在學校,同學們排斥他,欺負他,喊他傻子。后來,男孩帶玩具槍上學,聲稱要做最霸道的壞蛋,其他同學的家長聯名要求學校開除他。無奈之下,家長帶著孩子進入一位教授辦的融合學校。在這里,正常孩子和智力有障礙的孩子在同一個班級學習,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老師給予充分的耐心和積極的引領。在這個沒有指責,沒有歧視的環境中,男孩的行為舉止有了很大的改變,他不再大喊大叫,不再追打同學。
俗話說,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性格習慣和興趣愛好。我們要求全班同學齊步走,讀一樣的書,聽一樣的課,寫一樣的作業,答一樣的試卷,并且希望取得一樣的結果是不現實的。同一節課,有人吃不飽,有人吃不了;同樣的作業,有人覺得簡單,有人覺得難。
疫情期間,學生居家上網課,教師要求學生每天線上打卡提交作業,有的學生各科作業都能輕松完成,準時提交;而有的同學,每天起早貪黑,還是無法完成作業。一個初二的女孩,學習非常刻苦,也很聽話,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網課期間,她經常和家長發生沖突,親子關系變得非常緊張。因為她每天都拼盡全力寫作業,卻還是經常到很晚才能提交,媽媽催促她快點,責備她磨蹭,還打開班級群,讓她看其他同學交作業的情況,女孩很委屈,進而產生了不良情緒和自暴自棄的想法。
作為教師,我們都明白尊重個性的重要性,可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卻很容易忽視甚至無視了這些個性差異。給學生留同樣的作業,提同樣的要求,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然后不自覺地把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如果我們再對優秀的學生施以青眼,對落后的學生施以白眼,那班級的和諧必將不復存在。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牢牢記住:差異是絕對的。承認差異,尊重差別,平靜地欣賞差異美,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玫瑰成為最漂亮的玫瑰,讓青松成為最挺拔的青松,哪怕是一株紅高粱,也要成為最飽滿的紅高粱。
有一個男生,思維怪異,口齒不清,一著急就會有點口吃,無法流暢地說出一個完整句子,經常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成為同學們取笑的對象。作為班主任,我不能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除了對同學們提出要求之外,我還告訴了他一些說話的技巧:不要著急,想好了再說。為了減少手部的多余動作,說話時可以手里拿一本書或一支筆。語文課上,我經常請他回答一些簡單、簡短的問題,他回答得越來越好,口吃的毛病漸漸消失了。自從他不口吃了,同學們就開始認真聽他說話,發現他的思維非常活躍,很多觀點都是老師和同學們沒有想到的。于是,老師和同學們漸漸不再排斥他,開始喜歡并走近他。
小A是一個慢熱型的學生,思維不夠靈活,接受知識比較慢,成績中等偏下。家長的著急影響到了小A的學習狀態。于是,我告訴小A,要他從容淡定,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最后,小A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理想的大學。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慢是小A的特點,不是缺點;小A反應不夠靈活,接受知識慢一些,但他肯努力善思考,掌握知識比別人牢固。小A就像《龜兔賽跑》中那只勤勉不輟的烏龜,勝利必將屬于他。相反,那些聰明的學生,一看就會,一聽就懂,自恃聰明不肯努力,本應該成為牛頓,最后卻成了“鈍牛”。他們就像《龜兔賽跑》中失敗的兔子,天資實力具備,只因沒有毅力,心思不專而與失敗相伴。
這些案例使我想到一個故事。一個牧羊人養了一大群羊,除了一只黑羊之外,其他的都是白羊。他一邊放羊一邊唱歌,每當唱到“我那雪白雪白的羊群啊”這句歌詞的時候,他就會下意識地看一眼自己的羊群,每次第一眼看到的都是那只黑羊,他都會心生不爽地想:討厭的黑羊,影響了羊群的美觀,我要殺掉你。可是,沒等他殺掉這只黑羊,一場暴風雪突然襲擊了草原,吹壞了羊圈,嚇跑了羊群。牧羊人顧不上難過,趕緊去找羊。他跋涉在被白雪覆蓋的草原上,看到遠處有一個黑點在移動,他知道,那是自己的黑羊,只要黑羊在,羊群就在。他跑過去,抱著那只黑羊,喜極而泣:“我可愛的黑羊,我再也不討厭你了,我再也不想殺死你了”。我經常和老師分享這個故事,我告訴老師們:“黑羊白羊本無所謂美丑,如果以潔白為標準,黑就是另類,就是污點。但如果想在皚皚雪原上尋找羊群,黑就是亮點,就是標志,可以讓牧羊人快速找到羊群。你的班里有這樣一只黑羊嗎?如果有,請善待那只黑羊,因為他有可能成為一匹黑馬!”
人人有才,人皆成才。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沒有一無是處的人。不存在沒有缺點的學生,也不存在沒有優點的學生,教師的任務是發現學生的優點并使之發揚光大。作為一名教師,要變換角度看待學生,從懶惰者身上發現“穩”,從好動者身上發現“活”,從內向的學生身上解讀“安靜”,從外向的學生身上解讀“熱情”,在一聲嘆息中聽出“上進”,在聲聲抱怨中聽出“責任”。
有一次,我組織學生開展速讀比賽,全班學生依次起立讀課文,讀完的學生自動坐下,后面的學生接著讀。第一個讀完的學生環顧四周后帶著驕傲的神情坐下了,第二個學生也驕傲地坐下來,學生陸陸續續地坐下了,只剩下最后一個學生了。他看了我一眼,我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他便大聲地讀了起來,當他讀完坐下后,我不僅表揚了最先讀完的勝利者,也表揚了這名堅持到最后的學生。我說:“他完全可以濫竽充數,但他沒有,支撐他的是誠實的品質和超人的勇氣,讓我們把掌聲獻給他。”聽著同學們的掌聲,他的臉上漾出了幸福的微笑。
學生是成長的,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如此,我們就會發現學生的問候一天比一天洪亮,教室一天比一天干凈,課間操一天比一天整齊,上課時同學們的神情更加專注……
其實,不只是每一塊木頭都能雕成佛像,金銀銅鐵,竹木泥石,陶瓷琺瑯,樹根竹節,都能因勢象形。教師如果有精湛的教育藝術,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有為國育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么,人皆有才、人人成才的美好愿景一定會實現。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