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亨春
【摘 要】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通過探索和分析能夠掌握數學理論,而在這一過程中也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關鍵。因此,本文就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對高中數學教學進行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并通過采取各種方法培養學生自身各個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升,也為其他教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主體
前言: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應用,而且還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如何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成為了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重視,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針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重點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育時代不斷改革和發展過程中,身為教師需要不斷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改變落后思想,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促使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造力與創新力,還要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予肯定,如此才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其更新自身的學習方式,并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教育觀念,以培養學生作為根本出發點,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在教育中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將提升學生自身數學能力當作是重要的目標,創新教學方法,讓高中數學課堂變得更加合理。例如,當對“對數函數”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應當先將函數圖像呈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使用以往所學習的函數知識例如與指數函數的性質類比,針對真數x>0,以及底數a在(0,1)及在(1,+∞)等不同情況,與其他同學對對數函數所具有的性質進行探討。通過對此種方式能夠改變以往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被動接受知識的問題,并對數學知識進行積極探索,提升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這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加深學生對新內容的理解。
二、加強培養學生自身綜合能力
在高中階段,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主要是培養學生在知識應用方面上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不斷對個人實踐活動進行優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明確數學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當在解決相關數學問題時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教師應當先給予學生更多時間思考,以便讓學生自身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教師還要重視引導作用,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規范自身的思維邏輯,促使學生實現創新。例如,當對“流程圖”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需要先為學生展示一個流程圖,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了解流程圖本身所具有的特點。通過分析不同學生能夠得到不同的結論,如有的學生則提出“流程圖將雜亂的知識點變得更加清晰,而且流程圖中也包含很多已知條件”,還有學生認為“流程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進行表達”。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讓學生努力創新,針對于學生自身個性化想法給予肯定,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身思考、對比、觀察等方面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綜合能力。
三、妥善處理學習中過程和結果關系
知識的學習分為過程與結果,在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過于重視結果,而對于過程卻沒有給予關注,如此則導致無法通過學習過程對學生自身能力和素養進行培養。若想要體現出數學教學工作是以學生培養為教學出發點,應當先對學習的結果和過程兩者的關系進行有效處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學習結果,在學習過程方面也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注,讓學生在學習時更多地享受過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如此才能夠讓教學具有更大的意義。另外,教師還需要對所采取的教學方法進行豐富,通過使用各種實踐活動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從而改變以往題海戰術的學習方式。例如,當對“空間直角坐標系”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通過利用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每位成員分工合作,使其對空間直角坐標系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和繪制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再給予不同數據,讓學生在坐標系中將數據標出來,如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數學知識在學習時所具有的開放性,讓教學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
總結:總之,教育領域的發展與變遷改變了教學模式,教學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素質和能力的關鍵。數學在高中階段在難度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小學和初中,在教學時不能再以簡單的講解為主,而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培養學生自身能力與素養。當教師能夠重視數學這一科目本身的特色,通過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對其自身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如此能夠促使學生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徐海兵.以學生主體為出發點的高中數學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8).
[2] 李建軍.淺談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的高中數學教學研究[J].中外交流,2016(9).
[3] 馮俊.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的高中數學教學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