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云
【摘 要】 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社會越來越關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活動時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通過營造輕松、舒適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適當地運用心理暗示等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分析筆者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滲透。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數學 ?心理健康教育 ?滲透
小學階段是學生全面發展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時期,對于學生思想觀念、情感能力以及價值觀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到學科教學中已成為數學教學發展的必要途徑。教師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合理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入其中,可以激發出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同時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為學生成為未來綜合素質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一、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學生的人格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主要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以學生的未來發展為中心,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多數是以理論性的知識為主,缺少了人文性的知識。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挖掘出可以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師講解數與代數的內容,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估算能力以及計算能力;認識圖形的內容,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以及空間觀念;概率統計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生活常識。這些內容都可以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
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認識圓周率》這一內容時,先將圓周率歷史背景挖掘出,將數學家祖沖之發現圓周率的故事講述給學生,感受歷史名人追求理想的艱辛。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增加了自身的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在感受民族自豪感的同時養成了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良好精神,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二、增加活動體驗,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處于義務階段的學生,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時,要培育學生具備相關的數學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動經驗,同時還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增加學生的課堂活動體驗,使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不僅能掌握公式原理、理論知識等,還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這一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思索能力,在數學課堂開始時,筆者先準備出一道聯系生活實際的題目:“一個農民伯伯有兩塊稻田地,兩塊稻田地的長度分別是14米、6米,寬度分別是7米、7米,請同學們求出農民伯伯兩塊稻田地的總面積。”教師將兩塊稻田地的平面圖并排擺放在一起,用不一樣的顏色進行區分。學生們通過觀察思考后得出:①14×7=98(平方米),6×7=42(平方米),98+42=140(平方米);②(14+6)×7=20×7=140(平方米)這兩種算法。使學生在計算問題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乘法分配律,可以進行簡便方式算題,遇到相關的數學難題可以自主地運用乘法分配率進行運算,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學生分組探究,發揮學生主動性
數學難題可以通過不斷思索、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進行解決,這也為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時可以采用學生小組探究的方法,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還可以帶給學生學會合作、體驗合作以及享受合作的機會。使膽小、不自信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交流中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后,應該留給學生們充分的小組討論時間,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學習,在組內交流中發表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的教學時,教師在讓學生了解圓的周長意義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們先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C=2πr,之后小組共同探討圓的周長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擁有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學生樹立起數學學習自信心,為自己知識的獲得感到自豪,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總而言之,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全體教師的任務所在。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中,為學生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不但可以優化自身的教學水平,使課堂教學得到有效開展,還可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使學生逐漸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為國家未來發展培養可用人才。
參考文獻
[1] 茍芳源.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育革新,2019(08):57.
[2] 常永亮,賀曉燕.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J].家長,2019(06):53+55.
[3] 張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書育人,2019(13):33.
[4] 鄭瑋蕃.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中華少年,2019(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