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萱瑩 羅國明
摘要:在信息時代與教育逐步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教育的發展模式也隨之不斷豐富與進步。“互聯網+”作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線下實體授課教育轉變為以網絡教育為標志的現代遠程教育,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在網絡平臺上的整合,進一步豐富教學模式。為了順應這一發展形勢,本文在分析現代網絡教育平臺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互聯網+”時代下網絡教學平臺發展的可能趨勢,提出并研究有關我國網絡教育平臺質量提高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教育平臺;現代遠程教育;整合教學資源
前言“:互聯網+ 教育”即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這種教育形式使得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網絡教育系統應運而生,各式各樣的網絡教育平臺突破了以往傳統課堂教育的限制,受教育對象也由個人或群體擴展到全社會,并且將以往由教師主導的教育形式改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獲取信息與知識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平等享有現代信息與知識的學習機會。
一、我國網絡教育平臺的發展現狀
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化的生產以推動網絡教育的發展,而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網絡教學支持平臺,為線上的教與學提供較為全面的支持服務軟件系統。目前,教學資源庫、網絡課堂設計和發布、課后作業及考試、即時和延時討論作為網絡教育平臺的四大板塊,涵括了從對教學過程的全面支持、教學的組織管理,到與網絡教學資源庫及其管理系統的整合,集成了網絡教育所需要的支持系統,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線上教學支撐環境。
從互聯網普及的現階段來看,我國網絡教育平臺的數量較多,并且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其于2020年廣泛應用,使得教育工作呈現跨地域、跨時間進行的新發展形勢。在一定程度上,既保障了師生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又可以實現遠程教學與學習的開展,實現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二、我國網絡教育平臺目前存在問題
(一)網絡教育系統管理水平較低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教育平臺的搭建與管理仍處于不斷發展階段。首先,面臨人才匱乏的問題,平臺的搭建與維護迫切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以及專門的管理人員,而現階段的相關技術管理人員較為匱乏,導致了網絡教育系統管理水平較低。其次,國家政府的相關政策扶持不到位,對于互聯網不同性質的信息缺乏政策管控,加重了網絡教育系統的管理難度。
(二)線上教育質量參差不齊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衍生出了許多能夠滿足不同年級學生不同需求的網絡教育平臺,并且有些網絡教育平臺還會結合考慮到家長的參與度。但是,這些網絡教育平臺的教學人員學歷與教學經驗的不同,導致線上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一些網絡教育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量而夸大其真實水平,以假亂真,令到學生無法切實學習到知識,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
(三)學習環境不穩定,學生自主學習效率較低
網絡教育平臺基礎設施的仍處于完善時期,同時在一些偏遠地區互聯網的普及率相對較低以及信號相對較弱的現象導致學生利用網絡教育平臺進行學習的環境具有不穩定性。其次,由于線上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并且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傳統課堂教學由老師主導、監督學生學習,而線上的教學是由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教學為輔展開,這對于一些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會出現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
三、我國網絡教育平臺發展的優勢
(一)更新轉換學習思維,形成人與人的教學交互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由老師教學為主展開,而網絡教育平臺這一新教育形式突破了以往傳統課堂教育的限制,將學生固有的學習思維進行引導性的更新于轉換,形成人與人之間互動性極強的交互式教學與學習,有利于學生掌握到與課本相比更新的知識和信息,進一步了解到社會瞬息萬變的發展狀況與現實情況。
(二)改善單一教學模式,體現跨區域共建共享新理念
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網絡教育平臺突破了以老師授課、學生聽課的單一教與學模式,特別是此次疫情期間,網絡教育平臺發揮的巨大的作用,遠程將老師與學生連接到一起,在不同地方同一時間展開教與學的過程,跨區域地實現師生之間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師在課堂上針對大多數同學的共性問題進行解答授課的現象,老師在網絡教育平臺上可以更多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個體特性再進行授課,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要求,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共享社會教育資源,促進社會資源再循環
網絡教育平臺將社會教育資源進行收集、整合與系統化,傳遞到老師這一環節,由老師取其精華之后且根據學生個性化特點進行優化整理,再將其通過授課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共享,學生學習并吸收到這些資源時已是對其自身發展有利的條件,充分發揮優質社會教育資源的作用,使得社會教育資源物盡其用,實現社會資源的再循環。
四、基于“互聯網+”網絡教育平臺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出臺相關政策維護網絡教育,維持平臺管理秩序
國家政府將“互聯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意味著國家政府有責任與義務將這一整個運營系統管理好,為“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結合作保障。為了能夠解決網絡教育系統管理處于低水平這一現象,政府應該建立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與管理體制,加強對網絡教育機構的資格審核,提高網絡教育平臺以及管理人員的準入規則,以更加嚴格的標準要求選擇并管理相關人員,并且對網絡教育平臺的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國家級考核,培養出能夠具有敏捷反應能力及優秀應急能力的人才,協助網絡教育平臺維持平臺管理秩序,進而提高我國網絡教育的教學水平,維護好網絡教育的秩序。
(二)技術助力網絡教育,構建現代遠程教育體系
對于網絡教育平臺的管理方,采取高端科技技術與信息化技術搭建線上教育平臺,既要注意平臺功能性的問題,也要考慮平臺搭建過程中用戶體驗感的問題,更有注重線上教育開展的質量。搭建平臺功能性是基礎性問題,在此基礎上如何提高用戶的體驗感。例如在畫質清晰程度、語音是否延遲等技術角度可以使用戶體驗感更加真實。而關于線上教育開展質量問題則是重中之重。對于教師資源盡可能地優質,是吸引學生或家長用戶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用戶使用量而夸大自身教育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網絡教育體系。網絡教育平臺的管理方應該擅于利用好“互聯網+”的發展優勢,再加之高端科技技術輔助,構建并管理好現代遠程教育體系。
(三)精準平臺對象教育,引領受教育者思維轉換
網絡教育平臺的教與學是基于“互聯網+”時代發展思維的教與學。優質的網絡教育平臺實施精準對象教育,秉持著“以人為本”辦學的基本理念為學生創造一種開放性的自由學習氛圍,比較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改善教育者原有的教育思維,引導教育工作者將教育行政由主要以" 照章辦事"的工作思維方式轉變為遵循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的使命感教育行政,也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追求“分數”轉變為提高“能力”,提高社會教育教學質量,加快教育內涵發展,實現新時代新時期教育發展目標,進一步推進教育現代化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需要。
結語:“互聯網+ 教育”這一新教育形式的發展,為網絡教育平臺的搭建、管理與運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并且為師生之間實現遠程教育搭建了一個溝通、教育與學習的平臺,突破的固有的教育方式與時空界限,全方位傳播及各角度循環社會的有利資源,促進網絡教育向人性化、專業化、高水平的方向發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唐慶誼.淺談新時期下的網絡教育現狀及其改善措施[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2):179.
[2]?? 馮曉敏.轉變工作思維方式:走向有使命感的教育行政[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12):6-10.
[3]?? 毛彩虹.慕課背景下的教育思維和方式轉變——評《慕課》[J].語文建設,2018(10):81.
[4]?? 楊波,劉愛民,譚陽“.互聯網+ 教育”背景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調查與培養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7):61-64.
[5]蔣松霖.互聯網+ 時代高校教育管理的變革發展[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07):88-89.
本論文出刊由2019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S201913714011X
指導老師:蔣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