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
【摘要】初中物理這門學科,教學部分由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組成,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夠單純的依賴教條化的講授完成知識的傳授,一些相關的知識點也需要教師運用實驗來進行驗證,這樣不僅能夠提升理論化教學的說服力,而且能夠優化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物理學科實驗和理論結合的特性,一定程度上為教師開展多元化教學提供了便捷,但是在傳統教學當中,因為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設計較為單一,教學有效性也隨之下降。為了保障學生的能力成長和素質提升,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發展,本文將淺析初中物理多元化課堂構建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 ? 多樣化教學 ?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050-01
物理這門學科基于生活之上,是對生活中客觀物理現象的總結,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大部分的知識點都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加之物理學科本身具有“實驗+理論”的學科特性,這就為教師開展多元化教學提供了便捷。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利用物理的學科特點,聯系生活去開展多元化教學,以不同的角度解析物理知識,優化學生的理解過程,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但是在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當中,仍舊存在部分教學問題,導致教師難以有效的開展多元化教學。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一)教學設備不完善,教師無法有效開展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教師開展多元化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現階段很多初中院校由于實驗基礎設備不夠完善,導致教師無法高效的開展實驗教學。設備的缺失加上教師的輕視,導致實驗教學流于形式,物理學科失去了其獨有的學科特性,學生無法從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中直觀的觀察物理知識的具體產生過程,這就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并且不利于學生去快速的內化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會隨著下降,不利于初中物理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二)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呆板
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在課堂當中有著較強的主導地位,學生也都依附于教師進行知識學習,學習地位比較被動,大多數的知識探索過程由教師一手主導,學生缺乏參與機會,并且不能夠主動的發表自己的意愿,長期的被動認知會逐漸磨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之間的交流隨之減少也意味著教師無法從課堂互動環節獲取較為有效的知識反饋,難以根據學生的階段性學習實情針對性的做出教學改變,導致教學提升緩慢,學生進步速度受限。
二、初中物理多樣化教學策略分析
(一)利用生活元素,激發學生興趣
物理這門學科當中很多的知識點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善于發現這些與生活關聯密切的知識點,以生活化教學為媒介,營造較為良好的教學氛圍。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感到親切,快速的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夠拉近知識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回憶知識點出現的場合,并且做出類比,優化了其理解過程,并且利用生活元素開展教學,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學習效率的強化有著積極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噪音的危害和控制”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在備課當中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相關的教學器材,比如“喇叭、鬧鐘、收音機”等等,另外要準備一個分貝測試儀。在教學當中,教師利用分貝測試儀,去測試這些不同道具所發出的聲音,讓學生分別哪些是噪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主觀意愿去感受,然后在通過分貝測試儀去精確的區分,這些物品在生活中,學生能夠經常看到,也較為熟悉,利用這些元素來做教學引導,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二)重視實驗教學,深化教學過程
物理教材當中很多理論知識,是通過千萬次實驗得來的,這些物理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如果只用口頭講述去傳授,略顯空洞,學生很難通過想象去還原實驗過程,會大大提升學生的理解難度。所以,教師要重視物理實驗在教學當中的重要性,要學會利用物理實驗來優化課堂教學,通過有目的性的實驗教學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完成探索實踐,強化教學效率,與單純的口頭教學相比來說,更加具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比如在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課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實驗來驗證教材當中的知識。因為本堂課中的相關實驗難度較低,開展起來較為方便,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道具,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手腦并用的過程還能夠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和強化大有裨益。
(三)開展自主實驗探究,強化學生能力
物理這門學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選取一些較為簡單的實驗探究,來交給學生自主完成。自主實驗探究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激發,加深對于知識的認識,自主實驗的設計過程,也能夠優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堂課的時候,影響摩擦力的要素,在課堂上教師進行了講解,為了深化教學成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自主探究實驗來驗證結論的正確性,并且寫出實驗過程,做出實驗報告,最后在課堂上進行總結評價。學生在課后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當中能夠通過自主分析加深對于知識的認識,強化記憶,提升自身的物理知識應用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能力成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嘗試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師要首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敢于在教學當中做出大膽的嘗試和創新,通過優化教學過程提升學生學習體驗,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體驗得到提升,對教學有效性的促進有著積極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段彩春.探究初中物理多元化課堂構建策略[J].讀與寫,2019,16(31):187.
[2]邵秀芹.探究初中物理多元化課堂構建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z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