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劍虎 郭立榮
【摘要】數千年以來,我國傳承了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就有如一壇沉淀已久的老酒,歷久彌香。學生們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為學生灌輸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思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積累文化基礎,而詩詞文賦就是高中語文學科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此,本文以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為基礎,從多角度淺談詩詞文賦的優化教學策略,為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學科的渲染和滲透提供有力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 ? 傳統文化 ? 詩詞文賦 ?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093-01
如果想要通過教育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從許多角度進行滲透。比如詩詞文賦帶來的文華之美,書寫漢字體現的結構之美,品讀對聯感悟的韻律之美,傳統節日蘊含的歷史之美,建筑文化表達的情感之美。傳統文化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陶冶情操、弘揚美德,在潛意識中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傳統文化認同感。而對于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詩詞文賦無疑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項載體。因此,優化詩詞文賦教學,對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
一、創設情境,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傳統文化的滲透首先在于學習氣氛是否濃厚,能否引領學生產生學習代入感。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創設情境法,通過多媒體教學或角色扮演的形式,為學生們展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重現詩詞文賦中描繪的場景。以高中語文新課標版《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為例,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赤壁”的紀錄片視頻,將詞中所表述的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展現給學生,營造出氣勢恢宏、豪放開闊的情境。將作者所蘊含的懷古思緒、歷史幻想以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幫助學生們體會自然景色與思想情感的交融。通過多媒體添加聲音、色彩等多項元素,學生們能更好的理解詞中所運用的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品味作者隱藏的情感基調。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可以提高學生對詩詞文賦的學習效率,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
二、剖析教材,體現傳統文化思想
傳統文化的魅力之一在于其中蘊含的思想境界,若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剖析教材、挖掘內涵是必不可少的授課途徑。語文教師應當將此作為主要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們充分展示詩詞文賦中深藏的價值觀念、文化底蘊,由道德和思想上引領高中生的學習共鳴。以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勸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剖析這篇古文的中心思想。比如從荀子的個人生平入手,讓學生了解到荀子是戰國末的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認為人本性為惡,主張明禮儀而化之。因此,《勸學》這篇文章的思想與作者的性格有關,因此整體的風格上說理透徹,氣勢比較渾厚。而通過文章的關鍵詞分析,可以進一步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比方說“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語句的比喻,有力的論證了為什么學習能彌補一個人的不足之處。最后,再通過全文回顧,啟發高中生結合當前的時代反思己身,體會古人對就學的態度。讓學生通過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轉變自身的學習觀念,體現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良好意義。
三、拓展活動,展示傳統文化魅力
若想讓高中生時刻接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就要積極打破常規,拓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主動的去研究、探索詩詞文賦。以高中語文新課標《短歌行》的教學為例,由于這篇詩詞的篇幅有限,高中生很難從中以點窺面,理解一代奸雄曹操的個人形象。為了幫助學生觸類旁通的理解這篇文學經典,語文教師可以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中有關曹操的視頻,比如“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吾好夢中殺人”、“對關云長的拜官封侯”等等,均體現曹操復雜的形象。對此,語文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分析他們心目中對曹操的評價。結合曹操的人物形象,也能體現我國古代四大名著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魅力,從而進一步引發學生們探究《三國演義》原著的興趣,愿意主動拓展學習視野,從深層角度挖掘傳統文化。
四、群文閱讀,深化傳統文化內涵
群文閱讀,是以某個主題作為論點,選擇一組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作為討論閱讀的主要內容。群文閱讀是新課改形勢下悄然興起的新型授課模式,可以深化學生的知識認知水平,提高閱讀效率。這種閱讀模式變革了傳統語文教學中“知識無序、主題不突出”的固有格局,可以通過凸顯各個文章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對比印證,將主題思想充分拓展。通過應用群文閱讀,可以讓詩詞文賦所表達的傳統文化內涵以系統化的形式滲透到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比如體現民族精神的群文閱讀主題,可以將高中語文新課標《沁園春·長沙》作為基礎,與《采桑子·重陽》、《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進行對比。再比如以感悟人生作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主題,可以將《登高》作為基礎,與《氓》、《長恨歌》、《孔雀東南飛》相互閱讀比較。由此,可以幫助高中生深入分析、理解詩詞文賦中所體現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升華自身的思想境界。
結語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學科弘揚傳統文化不能依托于傳統課堂形式。而是要將高中生放在主導地位上,通過創設情境、剖析教材、拓展活動、群文閱讀等方式,激發高中生探索傳統文化的動力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加深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理解,加強培養民族凝聚力與愛國情感。結合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意蘊,潤物無聲的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養、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智育與德育同步成長。
【參考文獻】
[1]楊遵清.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策略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2):31-32.
[2]殷傳寶.高中語文教學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策略[J].品位經典,2020(0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