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 陳淑英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各行各業發展中面臨的財務風險呈擴大化趨勢,對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很大的威脅。論文對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立足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所面對的內外部經濟環境,提出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新常態;財務風險;風險防范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增長、競爭越來越高的問題在逐漸增加,這種現象就導致擴大了本行業中企業原來主營業務領域的投資風險、經營風險等,企業債務償還能力、經營運轉能力、盈利能力出現下降的走勢。全面地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形成機制進行分析,設計解決方法,對于降低企業財務杠桿、優化現金流,改善企業綜合的財務現狀,提升企業的綜合財務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一、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一)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合理
一些財務風險比較突出的企業,往往過多地關注主業之外的其他領域甚至與主營行業沒有任何聯系的其他產業投資,使得企業資源分步比較零散,投資風險逐步增長,特別是對投資所需資金規模大、投資回收期長,而又與企業的主業相關性很小的投資領域,更需謹慎進入。
(二)存貨周轉慢,引發資產回收風險
企業貨物周轉周期十分長,是多數企業存在比較嚴重的缺陷。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因素為存貨管理中沒有把完整供應鏈分析與管理當做重中之重,在實際生產經營中,企業對生產和銷售能力的預測分析應該結合市場需求,控制生產、自主創新或市場調整,外加政府的大力扶持,國家也出臺了對民營企業力度相當大的優惠補貼政策,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優勢,但是企業對這方面的積極性有待提高,導致了產品更新換代不夠及時,且當前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困難和庫存積壓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存貨問題也就越來越明顯。
(三)成本控制不到位
在現在的市場中,多家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成本不斷增長但是得到的回報非常少,這就使得企業的投融資活動很難達到開始設定的目標,資產回收緩慢,最終收益分配等也難以有效開展。問題根本在于:(1)企業雖然重視控制生產成本,但是沒有嚴格控制生產出來的產品的質量,導致成本綜合效益較差。(2)成本控制中不能明確分配責任和任務,加大了后續協調改進的難度。(3)在多元化經營背景下,成本壓力非常大,如果只重視生產成本,忽視控制投資機會成本,效果是難以達到理想狀態的。
(四)債務資本份額過高影響流動性
企業流動性風險比較高的情況,主要表現為企業資產負債率相對比較高,企業為負債經營狀態,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債務借款,企業資本成本高帶來的杠桿風險是相當嚴重的。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重視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戰略的調整
財務風險的應對與防范,需要企業配合發展戰略,對財務資源進行合理布局,對風險進行有效預警,才能達到理想應對狀態,就目前整個市場而言,企業財務風險防范需要首先做到:
第一,在新常態下,整個行業的發展形式千變萬化,企業需要融入新環境,對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戰略決策要和新環境背景下的行業發展趨勢結合起來,結構性的調配有形資產,改善資產配置的情況。
第二,提高自身的財務風險警惕性和敏感性,財務和非財務指標都要做到準確全面分析,在對財務進行管理的同時,還要全面預測和控制影響財務狀況不確定性的各種因素,并且及時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企業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同時,要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活動包括企業的投資和融資等方案及其完成情況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審計,要及時解決在此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為企業提供要融入到新常態背景下的發展環境中所需要的基礎條件。
(二)改善資產管理,提高資產流動性
針對企業資產回收風險較大的現實問題,企業要不斷創新資產管理,加速資產流動性。針對企業近年來存貨周轉不足、應收賬款回款緩慢的問題,企業需要在資產的管理上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強化資產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強化總公司對分支機構資產的控制力度,避免分支機構發生不關注資產管理而引發的風險。另一方面,設置專門崗位負責收集市場信息,及時了解應收賬款的信用變動,在管理方案上及時地進行調整。
(三)明確經濟責任,加強成本控制
企業必須強化成本控制,借助有效的經濟責任制度建設,在內部控制約束基礎上,減少資源浪費,提升成本效益優勢,方可長久改善企業財務狀況,降低財務風險。生產環節,需要強化研發、生產、產品質量檢驗等各環節控制,落實責任制度,確保生產過程符合技術要求、質量要求,并在效率基礎上降低單位成本。銷售環境,注重有效的稅收籌劃、強化生產成本與銷售成本的分析、控制,借助必要的預算手段等改進成本控制效力,進而降低成本費用壓力,改善企業凈利潤,為企業收益改善創造條件。綜上所述,因為企業成本控制不到位,企業的財務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要想擺脫困境可從成本費用入手,企業要對日常和生產經營中的費用有明確的數據分析,能清楚了解經營過程中各部分的增減變化,尤其對于增加的部分,要仔細分析其原因,爭取費用最少的情況下做到利益最大化。
(四)深入主業投資降低投資風險
針對目前市場中出現比較多的財務風險問題,企業必須要在主業發展中,深挖市場需求,強化主業的競爭力,降低不必要的多元化經營對企業資源產生的分散效應,才能降低企業發展的投資風險。這就應該做到:(1)強化大數據運用,借助大數據去深入挖掘市場對于其所屬行業的具體要求,制定主業的投資方案,企業對投資的控制力更強,風險自然比較低。(2)加大對本企業的主打品牌的研發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樣就可以平衡企業在競爭中的其他缺陷,讓企業主營業務投資迅速開始盈利,降低投資風險。(3)任何一個投資活動,都必須在有效的風險分析與控制基礎上進行,需要強化機會成本等的利用,由此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提升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1]寧青青.企業財務風險誘因的廣角透視與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8(3):22.
[2]孫德美.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與防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24):91-92.
作者簡介:
陳夢(1997-10-),女,河北衡水人,山東協和學院財務管理專業2016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