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川
摘要:油田開發的后期階段會進入高含水油田開發階段,對其進行剩余油的開發和利用十分重要,這就需要分析高含水油田中剩余油的分布規律,通過研究其分布狀態,從而更好的提高對其開發的效率,提高油田產量。
關鍵詞:高含水期;剩余油;綜合評價
剩余油的形成機理多樣,主要包括地質和開發因素等,其分布方式多樣,主要呈現高度分散和相對富集的特征[1]。我國大多數油田正處于開發后期高含水采油階段,高含水階段的油田開發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就是剩余油的研究,剩余油的研究離不開相應測井方法和評價技術的發展,本文將對剩余油的測井方法和剩余油評價技術展開論述[2]。
1???? 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和影響因素
1.1? 剩余油的分布形式
我國的注水開發油藏,因為儲層非均質性比較嚴重,各油層之間的吸水量差異較大,注入水往往沿高滲透帶推進,導致了縱向和平面上水不均勻推進,注入水過早向油井突進,最終導致了剩余油的分布具有既高度分散又相對富集的特點。構造高部位、斷層帶附近以及邊部無注水點的砂體是富集部位主要存在的地方,同時,剩余油在油藏中存在的方式和狀態也是復雜多樣的,影響因素甚多。
以微觀驅油模擬實驗技術為基礎進行剩余油層分布的觀點認為剩余油主要是分布在細小孔道、油層死區以及流向垂直孔道中阻塞段等,剩余油層的分布主要受到壓力場分布狀態影響。剩余油微觀分布狀態由凝塊狀、連片狀、條形等,其微觀影響因素包含了層理、空隙機構、巖石分布以及潤濕性等??偠灾?,我國各油田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的不同,以及各油田油藏特點與開發方案的不同,都有具備各自特點的分布方式。
1.2? 影響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影響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是地質因素和開發因素,地質因素為內因,主要包括油藏的非均質性、地質構造以及斷層等,開發因素則為外因,主要包括注采系統的完善程度和注采關系,還有井網布井和生產動態等等。地質因素是影響剩余油分布的最為主要的因素,這是因為地質因素在其開發的短暫過程中一般不會發生變化且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小。其中沉積微相是控制油水平面運動的主要因素,油層沉積特征是影響油水運動的內在因素,層間的非均質性和儲層的孔隙結構也影響著剩余油的分布。而開發因素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注采系統的完善程度以及注采系統和地質因素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穩定砂體的分布和小砂體等等都可能導致注采系統的不完善,井網密度、流體性質、注水倍數等都對剩余油的分布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 剩余油的評價方法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的研究方法對掌握剩余油分布規律具有決定性作用,通常剩余油采用的方法有開發地質學法、地震技術、測井方法、巖心分析法以及油藏工程等方法,這些方法或依靠地質探勘技術,或根據油田開采規律等,形成了對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的立體結構,從不同角度對剩余油分布進行狀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得出剩余油分布的普遍規律,提高油田中后期的采出率。
2.1? 剩余油的評價方法
測井、數值模擬、油藏工程物質平衡和生產動態分析等方法是預測剩余油分布的幾種主要方法,測井方法是其中能夠采集最多信息、采樣密度最大、最能準確實時的反映地下各項參數的技術,是重要的檢測靜態和動態含油飽和度的手段之一。根據井眼條件的不同,一般將剩余油飽和度的測井方法分為裸眼井測井和套管井測井兩類,而裸眼井的測井方法又包括電阻率測井、介電測井、電磁波傳播測井、核磁共振測井等等,這幾種測井方法的特點和適用條件都不相同。
2.1.1?????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層滲流特性
由于油水相對粘度比較低,存在毛細管現象,當水滲透進油區后,油無法被全部驅走,會形成油水同時滲流的現象,這種方式被稱為非活塞式水驅油。在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驅油時,油藏區被分為了三個區域,分別是純水區、油水混合區以及純油區,在油層開采的中后期,往往是對油水混合區的剩余油開采,這時,油層含水率非常高,甚至達到90%以上,所以,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層的滲流特性表現為油水同時滲流,如何將科學判斷剩余油分布,將油水進行分離,對于油田開采非常重要。
2.1.2????? 開發地質學法
開發地質學的方法主要分兩個層次,分別是非均質性研究和流動單元研究,非均質性研究在克服油田存在多種非均質參數的問題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它能夠對儲油層的非均質進行定量分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能夠快速直觀預測剩余油分布的優點。而另外的流動單元研究則是通過研究影響流體流動的地質參數,來進行剩余油層分布研究的一種方法。根據巖層分布以及流體流動特性而言,在油層高含水期內,剩余油層通常會在集中在流動單元的結合層以及隔夾層處,而對于河流相的儲油層則多分布在韻律層的上部。
2.1.3????? 地震技術的應用
對于油井內部控件分布狀況的探究困難比較大,如果合理利用地震技術對井下控件進行探測,則具有明顯的效果,能夠克服井間儲集層分布的不確定性。
2.1.4????? 測井方法的應用
測井法是一種應用比較成熟的方法,其類型包含很多中,包括裸眼測井技術、脈沖中子測井以及一測一注等。目前油藏探勘已經成為石油開采工程中最為總要的一部分,剩余油分布狀況參數等大多數來源于測井曲線,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測井辦法以及繪制出的測井曲線對剩余油分布狀況進行預測,總結剩余油分布規律,以幫助油田中后期的開采工作。
2.2? 剩余油評價方法的選擇原則
進行剩余油評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單井上找準剩余油層并對剩余油層富集程度定量分析,在測井方法眾多的情況下,要合理分析油藏的狀況,選擇合理的評價方法。首先需要在充分認識現有的測井評價方法和技術的不同特點及適用條件的基礎上,依據實際對象的地質條件和特點,根據剩余油開發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評測方法。同時應該注意加強對開發過程中的實時巖心測試分析,注意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中的動態資料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測井方案的選擇都需要為實際開發問題而服務,并有效利用現代數學方法加以輔助,深化剩余油測井評價認識。
2.3? 剩余油評價方法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剩余油測井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和更新,傳統測井技術有著諸多局限,因此研發新的測井方法以提高效率十分必要。目前剩余油評價方法的發展趨勢有剩余油測井從套管內測井走向套內套外測井結合延伸,可以有效提高剩余油測井的評價效果,還有結合現代飛速發展的數學技術,將測井信息盡可能的轉化為參數信息,對于剩余油評價效果的提高同樣意義重大。
3.結論與認識
剩余油在油藏的開發過程中滯留在儲層中,其形成機理復雜,在地質因素與開發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分布與儲層和構造特征,儲層非均質特性等都存在一定的關系。在對剩余油層勘查過程中也要研究其動態變化特性,通過分析變化曲線,合理、科學的進行剩余油層分布預測,總結其分布規律。加強對高山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規律的研究以及剩余油層的開發力度,對提高油田開發,促進油田開發工程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從剩余油的概念和分布形式以及影響因素等出發,簡單分析了剩余油的評價方法和其發展趨勢,希望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油藏開發,但相關理論仍有待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孫全力;半封閉邊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 03期
[2]?? 趙紅兵;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影響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年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