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社會發展關注的重點,社會進步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培養全面人才的需求。因此教育專家以及學者不斷探索更加科學、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教育方法。物理作為初中教育中的必修科目,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學生初接觸物理會感覺很吃力,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提升了教育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文章就如何在物理教學課堂中開展情境教學法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給老師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應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作用;分析
一、 引言
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只是學會了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還存在很大的欠缺。現代教育要求學生不僅有充足的理論,還需要學生具備能夠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以及工作中的能力。因此,老師拓展了教育方法,借助情境教學等方法,營造學習環境,采取浸入式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全面能力。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需要老師明確教育目標,創造出與教學有關的情景。
二、 情境教學法的介紹
情景教學法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創設出的學習環境。情景教學簡單地講就是將設定特定的環境,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個人的情況關注學生,進而給予學生合適的教育。情境教學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尤其是理科類學科知識,知識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盡管在學習物理之前,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已經建立起基礎的邏輯思維,但是物理與數學畢竟不是相同的,還需要老師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盡早幫助學生構建物理思維。
三、 情境教學法應用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動力,物理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通過學習物理可以探究自然的奧秘,但是部分學生因為沒有入門,覺得物理學習非常困難。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好的環境,使得他們在有趣的環境中學習物理,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物理能力,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育,不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
(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物理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物理學習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讓學生理解原理,進而掌握更全面的知識。所以老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將物理現象穿插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得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提升物理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現場,長此以往,他們機會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自身的物理掌握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中的薄弱教育環節,創新是社會長久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就現在的教育來說,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很好的轉換為實際的成果,這與老師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為了改善學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老師開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情境教學法的使用,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通過實例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在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物理學家的偉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愿。
(四)有助于知識的遷移應用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物理教學走入了一個誤區,老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后,并沒有培養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卻是學生的做題能力,一切為了考試服務。學生在不理解原理的情況下做題,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因此,老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方法,通過情境教學法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使得所學知識發揮更大的價值。學生在體驗到知識帶給自己的樂趣后,會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
四、 情境教學法的原則
(一)欣賞情景
老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貼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度。老師設置的情景不宜太難,初中學生是初次接觸物理,剛開始系統的學習物理知識,老師要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太難的教學情境會增加他們的學習抵觸心理,以至于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老師在創設教學情景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簡單、直接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
(二)情景真實性
創設情景要確保情景的真實性,這會增加學生對情景的信任,有助于他們深入情境之中。老師在創設教學情境之前,要對情景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分析,以確保在課上可以正常使用,以免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老師設計的教學情境要圍繞著課本展開,在學生掌握好課本知識后可以適當地進行擴展,教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五、 傳統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落后
初中物理老師的教育觀念落后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失,以至于部分學生的成績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并不好。隨著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老師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但是部分學校的老師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傳統的說教式教育,使得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樂趣,再加上,初中學生的專注力不高,很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吸引,一旦走神就無法獲取老師全部的授課內容。
(二)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也是當時物理教學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經過筆者的研究發現,當前大部分物理課堂都是老師講,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少,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下降。學生初接觸物理,面對一門嶄新的科目充滿了好奇,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老師枯燥的教學方式不斷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需要老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以學生為主,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三)實驗實踐機會不多
物理實驗是學生深入物理學習的重要方式,但是實際上初中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機會并不多,由于缺少實驗器材,物理實驗教學無法常態化。通過物理實驗,學生能夠對實踐的結果進行總結,這樣學到的知識記得才更扎實。部分老師以進行實驗耽誤授課進度為由,只有在公開課時才會融入實驗教學。物理實驗的缺失,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
(四)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單一也是傳統物理教學存在的嚴重問題,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多,課時少,老師為了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會使用一套教學方法貫穿于教學始終,老師害怕突然改變教學方式,學生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適應,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殊不知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逐步融入不同的教育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方法。
六、 物理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
老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上文中也提到老師長期占有教學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極低,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要改變這一問題,就可以借助問題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與學習。例如在學習電功率時,用兩只不同規格的燈泡,讓學生猜測哪只更亮。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最終獲取電功率與電流和電壓的關系。
(二)創設生活化情景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例如一個同學騎著自行車以很慢的速度撞上你時,對你的傷害很小,但當他以很快的速度撞上你時,對你造成的傷害就會很大,通過這樣的情境描述很容易引導學生得到動能與速度有關。再比如當一個乒乓球和一個鉛球以同樣較快的速度撞向你時,你覺得哪個球對你產生的“效果”比較明顯呀,通過這樣的情境描述也很容易引導學生得出動能與質量有關。
(三)創設故事情景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勞動人員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老師通過講述故事,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得他們快速轉變思維進行深入學習。例如中國古代的《曹沖稱象》就是利用的浮力原理,學生在故事的引導下會調動自身學習的好奇心,會集中精力于知識學習中。而且在了解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會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重要作用,發現物理的魅力。
(四)創設操作情景
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驗,所以老師要借助實驗,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實驗是讓抽象知識具體化的重要方法,所以學校要給予足夠的資金用于購入基礎的實驗器材,老師也要加強對實驗的探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實驗。還是以學習浮力為例,準備生雞蛋,裝有清水的量筒,食用鹽,攪拌器進行簡單的實驗,將雞蛋放入裝有清水的量筒中,發現雞蛋沉在量筒底部,向量筒中逐漸加入食鹽并攪拌,隨著食鹽的不斷加入發現雞蛋開始逐漸上浮,老師就可以提問雞蛋在清水中下沉與在鹽水中上浮哪個受到的浮力大,從而得出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七、 結束語
物理學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物理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是很多學生感覺學習物理非常枯燥,甚至是產生了抵觸心理,這與老師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關系,學生進行物理學習時完全沒有體會到學習物理的樂趣。所以需要老師改變自身的教育方法,例如融入情境教學法,使得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下進行學習,提升學習的質量以及效率。文章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作用分析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還會繼續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汪陳秀.問題做引,情境做線:提升中學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兒童大世界,2018(8):116-117.
[2]黃曦.情景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策略探析[J].精品,2019(16):58.
[3]陳玉和.初中物理課堂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J].讀天下,2018(18):122.
[4]王正群.“問題—情境”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8):149.
作者簡介:謝家會,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