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要】隨著小學生閑暇時間的增多,閑暇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備受關注的教育課題。然而,我國的閑暇教育研究由于起步較晚,現仍處于初級階段,小學閑暇教育的現狀堪憂。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閑暇素養,幫助其樹立科學的閑暇價值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加強引導,樹立科學的閑暇教育理念;整合資源,開發適宜的閑暇教育課程;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閑暇教育環境;立足發展,開展多元的閑暇教育評價。
【關鍵詞】小學;閑暇教育;現狀及對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們逐漸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自由時間的增加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節假日相關規定的推出,可供我國小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大量的閑暇時間為學生充分展示個性以及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閑暇教育也隨之興起。
一、閑暇與閑暇教育
(一)閑暇
閑暇一詞,最初源自拉丁語,有“許可”的意思,表示在勞動之余獲得許可而進行的活動。柏拉圖曾把閑暇解釋為四個層面的意思,即空閑、從活動中獲取自由、自我控制的自由和休閑的狀態[1]。馬克思也十分重視閑暇時間及其價值,他在1862年完成的《剩余價值理論》中指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真正的財富。這種時間不被直接生產勞動所吸收,而是用于娛樂和休息,從而為自由活動和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時間是發展才能的廣闊天地,財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閑暇的真正意義是一種特殊的時間,即一個可以得到自由的時間。因此,閑暇的本質是自由。
(二)閑暇教育
1965年,在布拉格成功召開的當代成人教育和閑暇問題的國際會議,標志著閑暇教育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的新課題。對于現代意義的閑暇教育,國際上已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認識,“閑暇教育旨在讓學習者通過利用閑暇時間而獲得某種變化。這些變化會表現在信念、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和行為方面,并且它通常發生在兒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環境或娛樂環境之中”[2]。當代閑暇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它覆蓋所有的兒童、青年和成人(包括老年人)以及殘疾人,即人類社會的每一個體。對小學生來說,閑暇教育旨在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閑暇價值觀。閑暇教育應培養他們從小養成以正確的方式自主地支配自由時間的習慣,使其在閑暇生活方面做到自我決斷、自我充實,并通過參加必要的閑暇活動豐富閑暇經歷,增長開展閑暇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鑒賞力[3]。
二、我國小學閑暇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閑暇教育意識淡薄,名不副實
就我國目前教育狀況來看,小學生擁有的閑暇時間已經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但由于我們閑暇教育意識淡薄,真正意義上的閑暇教育微不足道。閑暇教育要求與實際采取的措施之間還存在一條明顯的鴻溝[4] 。在國家教育議程中,全面而完整的閑暇教育體系目前還沒有建立;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許多小學不知道如何進一步推進閑暇教育,諸如課外活動、校外教育也只是作為學校教育和國家課程的自然延伸和補充,至于如何開發相應課程更是一籌莫展。對于有組織、有目標地培養人的閑暇態度、閑暇行為、閑暇價值觀和實施閑暇教育的理念、方式等,則多為空白。家庭教育中的閑暇教育意識更無從談起。因此,“校內忙上課,校外忙補課”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在無形之中剝奪了學生的閑暇教育權利,所謂的閑暇教育名不副實。
(二)閑暇教育內容貧乏,單調無味
小學生很多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生活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的閑暇教育對學生影響巨大。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我國小學閑暇教育環境堪憂。閑暇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沒有明確的定位,教師對閑暇教育的認識也出現了偏差。由于閑暇教育課程的缺失,很多學校只注重語、數、英等主科,課余的閑暇時間也大多用于完成所規定的課業。有些學校雖然積極舉辦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積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但這些活動并未給學生的閑暇活動和閑暇生活以真正的指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休閑及娛樂方式已日趨多樣化。而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參加的閑暇活動主要以做作業、看書、睡覺為主,這些活動大多是以個體的靜態活動為主,而集體性的實踐活動,諸如戶外玩耍、體育運動、參加少年宮、參觀科技館等愉悅身心以及發展思維的活動較少[5]。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也使小學生的閑暇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學生以看電視、聽音樂、玩網絡游戲以及參與網絡社交等形式打發其閑暇時間。閑暇教育內容單調,形式單一,有目的、有計劃的閑暇教育活動少之又少,這我國小學閑暇教育所面臨的又一現實難題。
(三)閑暇活動場所短缺,供不應求
閑暇教育的開展,需要配以完善的活動場所。然而,我國的閑暇活動場所配備數量不足,僅有的配備存在著破損、老化或分布不均等問題,導致閑暇活動場所短缺,供不應求,嚴重影響了學生閑暇生活的質量。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幾乎每60萬青少年才擁有一座青少年宮,而僅有的青少年活動場所分布也不是很合理,或是地處偏遠,或是設備簡陋,學生的閑暇活動場所嚴重短缺[6]。而社區周邊的娛樂休閑場所主要針對成年人或老年人,如超市、商場、公園、健身房、電影院等,專門面向學生開設的圖書館、體育館、科技館等活動場所數量卻非常有限。現有的活動場所分布不均勻,市區中心較多,但距離學生的家庭居所較遠,給學生入館活動造成不便,無法滿足小學生的閑暇活動需求。
三、小學閑暇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加強引導,樹立科學的閑暇教育理念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閑暇教育成為影響人的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黨和國家做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因此,學校需要重視學生的閑暇教育,把著眼點放在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上。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等國家的閑暇教育實踐經驗,確定符合我國國情的閑暇教育目標,建立更加完善的閑暇教育方面的立法體系,引導學校、家庭以及社區樹立科學的閑暇教育理念。學校作為閑暇教育的主要陣地,要充分認識到閑暇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充足的閑暇時間歸還于學生,大力培養教師的閑暇教育意識,加強教師對學生閑暇生活的指導,讓其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閑暇生活。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摒棄過去的“唯分數論”的觀念,明確閑暇教育時間在學生成長中的關鍵作用,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閑暇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兒童每天有 5~7 個小時的閑余時間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自主學習、創造,才可能真正培養出聰明、全面發展的人。”[7]
(二)整合資源,開發適宜的閑暇教育課程
閑暇教育涉及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各界已充分認識到閑暇教育的重要性,閑暇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想實現小學閑暇教育的目標,學校應將閑暇教育視為一種課程理念。所謂閑暇教育課程,就是指為實現學校閑暇教育的目標而選擇的閑暇教育內容的總和[8]。在閑暇教育課程設置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走在了我們前面。如美國開設了獨立形態的閑暇教育課程和滲透形態的閑暇教育課程[9]。鑒于我國的閑暇教育還基本處于引進與借鑒階段的實際情況,美國別具一格的閑暇教育課程可以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啟示。
(三)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閑暇教育環境
閑暇活動的開展,必須要有適當的閑暇場地和足夠的閑暇設施。因此,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營造一個良好的閑暇教育環境。學校應將閑暇教育目標納入學校教育目標系統,樹立正確、科學的閑暇價值觀,積極挖掘潛在的閑暇教育課程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閑暇教育環境。此外,社區教育與閑暇教育從目標上來說有一致之處,因此,應該把社區教育作為實施閑暇教育的有效載體。社區應重視環境的育人功能,做好統籌規劃,積極營造良好的閑暇教育氛圍。同時,社區還應建立健全教育組織,從本社區的實際出發,制訂社區教育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閑暇活動,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四)立足發展,開展多元的閑暇教育評價
時代呼喚閑暇教育,學生生命成長呼喚閑暇教育。根據我國的國情,有學者認為,學校閑暇教育的初級目標應定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閑暇素養,高級目標則是培養學生成為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熱愛生活的人[10]。閑暇教育目標的確定,都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了保證閑暇教育活動的順利實施,培養學生的閑暇素養,樹立其正確的閑暇價值觀,促進個性發展,開展多元的閑暇教育評價顯得尤為必要。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參與閑暇活動的過程,有利于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而終結性評價則關注學生在閑暇教育活動中的成果,有利于作出總結性的結論。這兩類評價在閑暇教育活動的實施中都是必要的。同時,也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當然,各種評價方法在評價的客觀性和深刻性上也有所差別。因此,在閑暇教育評價設計環節,應立足發展,開展多元的閑暇教育評價。
綜上所述,針對我國小學閑暇教育的現狀,學校要加強引導,樹立科學的閑暇教育理念;整合資源,開發適宜的閑暇教育課程;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閑暇教育環境;立足發展,開展多元的閑暇教育評價,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閑暇素養。
參考文獻:
[1]馮建軍,萬亞平.閑暇及閑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09).
[2]林教應.閑暇教育(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第5卷)[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0.
[3]賈改蓮.關于我國閑暇教育問題的初步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6(02).
[4]柳平.美國關于閑暇教育的研究[J].外國教育動態,1986(05).
[5]劉雪蓮.小學生閑暇教育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16.
[6]周國萍.初中生閑暇生活現狀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7][蘇]蘇霍姆林斯基著,蔡汀譯.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8]龐桂美.淺論閑暇教育課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04).
[9]陳建華.美國小學閑暇教育課程設置及其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06).
[10]龐桂美.閑暇教育的理性審視與實踐期待[J].中國德育,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