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喜
摘 要:中資企業并購海外知名足球俱樂部的做法日趨流行。通過文獻資料法、推理邏輯法等總結其并購動機。內部動機包括國內足球產業政策日趨向好、資本扎堆現象嚴重、產業升級需要,外部動機包括,世界足壇經濟萎靡不振、海外足球俱樂部價值低估等。并購過程中,中資企業應注重從文化差異、政策差異、管理差異等方面找準要點,做到充分理解足球產業特征,謹慎決策;尊重被收購俱樂部意見,有效發揮并購帶來的營協同效應,減少并購失敗的風險。
關鍵詞: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風險;規避
中圖分類號:G84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6-0021-02
當前,我國從頂層設計角度研究足球產業發展戰略,為我國足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刻畫出了全新的藍圖和行動指南。相關政策的陸續頒布帶來了各種資本的積極關注,而國內足壇容量有限,資本大鱷逐漸將目光投向并購海外俱樂部。2015年至今,歐洲足壇已經有30余家俱樂被中資企業并購或參股。通常企業并購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市場擴容、技術革新、管理引進以及尋求相關資源等,但是中資企業的并購行為既有這些方面的考量,又有其特殊的時代、政治等背景的影響。鑒于此,我們分析中資企業并購海外足壇的動因,分析利弊,防止海外并購給企業、國家帶來不利影響。
一、中資企業并購世界足壇的內部動因
(一)足球產業政策環境優化
2014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到:“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1]之后,政府相關部門又連續發布了足球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明確把發展足球運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足球產業蘊含的巨大商機以及潛在的社會影響成為各路資本競相追逐的目標。然而,眾多資本的股入使得國內職業球員身價暴漲、俱樂部估值溢價明顯,從而降低了中資企業繼續投資的熱情。另外,國內職業足球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管理制度不健全、交易成本較高,使得中資企業不得不把眼光投向海外。
(二)引進海外足球俱樂部的青訓體系與聯賽體制
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任何產品都要經歷開發、引進、成長、成熟、衰退五個階段。足球產業在歐洲經歷了百年的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作為第一批走向職業化的項目,中國足球和歐洲知名俱樂部相比,從各方面都相差甚遠。我國足球產業職業化發展僅20多年,時間較短,還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引進國外知名足球俱樂部的管理培訓體系與聯賽體制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國內職業足球水平,這也是并購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調整產業結構
為了促進體育產業升級、調整產業結構,足球作為整個體育產業的排頭兵,被國家和大眾寄予了厚望。然而,礙于國內投資渠道有限、市場容量小,有效消費難以得到滿足,資本外流成為必然。另外,國內企業起步較晚,國際知名度較低,隨著發展需要,迅速打進國際市場、提高產品知名度成為首要任務,并購知名度較高的俱樂部就成為了一條捷徑。歐洲的足球俱樂部大多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世界知名度較高,中資企業可以通過并購這些俱樂部的方式,在較段時間內提升企業自身的國際知名度。
二、中資企業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的風險分析
(一)公益性強,盈利難
不同于其他產業,足球產業具有公益屬性,其利潤獲取的方式主要有廣告收入、門票紀念品、品牌效應等。純粹的足球產業盈利能力很弱,如歐洲知名的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尤文圖斯等也是不賺錢的,只能通過足球所輸出的企業價值和品牌效應讓投資者獲取利潤[2]。即便俱樂部經營可以產生一定的利潤,對于足球而言,資金回流也未必是一件輕松的事,因為球迷們絕不答應。資本的流入和利潤轉出只可能在資本市場上完成交替,通過足球產業帶來的的利潤最終只可以留在足球產業內。因此,如果足球產業并不是中資企業的主營業務,單純想依靠財務投資實現盈利的難度很大。如果經濟形勢發生全球性的動蕩下滑,則并購行為必然給中資企業帶來資產流失和資本縮水。
(二)文化差異顯著,溝通難
不同的企業都有各自的價值觀、經營之道和企業文化,很難隨著資本流入而徹底改變。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會導致管理和經營上出現很多問題,尤其是在歐洲足球行業內。對于當地的居民而言,觀看足球比賽是一種休閑方式,足球俱樂部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更是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積淀百年的西方文化與歷史悠久的東方文化相碰,必然會產生一些摩擦。例如,雖然中資企業控股,但歐洲足球俱樂部的所有權與管理權是分開的,投資人不干預俱樂部的經營管理,這與中國企業的管理方式相矛盾[3]。中資企業在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時要與俱樂部充分溝通,認真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習俗,否則會給并購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三)產能過剩,發展有限
資本的逐利本質往往帶有一定的從眾性和盲目性。通過前些年海外并購的案例可以看出,中資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大量的鐵礦石、鋼鐵廠以及能源等項目的并購。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萎靡,需求急速下降,產能嚴重過剩,中資企業財務壓力陡增,經營困難。目前,我國足球產業海外并購情緒高漲,溢價過高。前些年,通過“引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培養了一批批足球人才,對我國足球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一趨勢也會隨著資本的并購會愈演愈烈。但目前我國足球行業容納力相對有限,人才的增加與容量的局限又會反過來抑制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經驗不足,人才匱乏
健全合理的管理體制是俱樂部長遠發展的基石。雖然歐洲一些知名俱樂部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但其自身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才會陷入困局,應當對其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以意甲聯賽為例,雖然聯賽水平較高,但家族式的管理經營模式存在很多問題。這一模式雖然可以吸引更多的球迷,有利于俱樂部文化的傳承,但必然難以適應現代足球職業化發展的特性。當然,管理體制的創新面臨著國家相關法律保護和傳統文化突破的困境,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存在法律不健全、勞工保護經驗不足等問題。而且,人才匱乏是我國現代足球產業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院校和機構尚未開展相關方面的人才培養,教育的缺失也是我國足球產業發展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我國資本并購世界足壇的風險規避
(一)充分把握足球產業特征,降低并購盲目性
首先,要明晰并購行為是要通過足球產業拓展企業的國際形象,還是單純利用財務投資,如轉會費、門票收入、廣告贊助等方式實現俱樂部自身盈利。實施并購之前要對并購目的進行充分的論證。其次,要充分了解足球產業盈利的特點,尊重東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正確認識雙方商業價值等方面的差異與互補性等問題。如果只是寄希望于通過并購行為進行“圈錢”,并無實質的優良資產和有效的營利手段,最終就必然會走向失敗。最后,還要對東道國的外匯管制政策、產業保護政策認真研究,在降低國外法律風險的同時又要符合中國相關的法律法規。
(二)尊重雙方意見,發揮協同效應
學習成功的青訓培養模式、優秀的技戰術和合理的管理體制是中資企業并購世界知名足球俱樂部的目的之一。并購并非是要直接干預目標俱樂部的經營管理,改變其價值觀和傳統文化。所以,在并購的過程之中和成功之后,要充分尊重目標俱樂部的意愿,沒有重大原則問題,原管理團隊與教練團隊都不改變。充分尊重俱樂部所在國家的文化傳統與管理方式,對人才培養、資源共享、重大決策等事宜應積極與對方協商溝通。中資企業并購行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如何保持原有俱樂部的優勢,充分發揮并購的互補效用。
(三)拓展產業鏈,提高市場容量
目前,足球產業的發展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尚不成熟,行業容納能力較低。這一局面在并購世界大量歐美知名俱樂部后會有所改觀,國內足壇也將迎來大量高水平的足球運動員。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擁有數量龐大的球迷群體和潛力無限的消費市場。但是盲目無序的發展必然導致產能過剩,人才過剩情況也會出現在足球產業當中,這樣反而不利于足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鑒于此,要積極拓展國內足球產業鏈的廣度與深度,按照國家出臺的相關足球改革政策,支持其進入各類創業平臺和孵化基地。鼓勵組建由社會各屆組成的足球產業聯盟,使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進入到足球行業之中,以利于足球產業長期健康發展。
(四)加快國際進程,降低并購風險
中資企業并購海外俱樂部的過程中要面臨法律、金融、政治等方面的風險因素。從目標選擇到協商談判,再到管理重組等一系列環節都要來自各個方面的專業機構參與。他們既要熟悉海外并購的常規又要精通足球的專業屬性,既要合理規避并購風險又要實現共贏。目前,我國缺乏該領域方面的綜合性人才,加之信息不對稱,無形中增加了并購的風險和成本。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在國內培養相關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國際中介機構降低交易成本,還要在降低并購風險的同時提高中資企業跨國并購海足球外俱樂部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秦立凱.中國體育產業海外并購的特征、動因及影響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4):404-411.
[2]? 黃道名,郭世晨,楊群茹,等.中資企業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風險識別研究——基于扎根理論的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6):42-49.
[3]? 張琴,James J Zhang.效益·風險·策略:中資企業域外并購足球俱樂部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9,40(5):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