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霞
摘 要: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文素養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致力于教學方法的適應性改革,以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促進教學工作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在現代化發展當中,社會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在提升,這也給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適應性改革
素質教育的推行,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改變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思路,提升我國教育的整體水平。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養成的行為習慣與思想觀念,將會對其一生產生影響。語文學科的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其思維品質的發展與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的形成。教師應該順應當前教育發展的潮流,促進教學方法的適應性改革,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然而,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仍舊存在,導致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遇到較大阻力。為此,教師應該認識到現代化教育發展的現實意義,從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與規律出發,積極探索科學性與合理性教學改革路徑,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
教學課堂的主要弊端在于固守傳統教育理念,導致其活力不足,限制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始終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難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啟發與引導。教學方法的單一性與滯后性特點,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學生在學習中感覺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失去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很多知識的講解缺乏靈活性,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不夠密切,學生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識點以應付考試。教師對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不夠明確,在教學實踐中難以落實其基本要求。
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適應性改革措施
1.強化主體地位
教師應該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自身扮演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促進教學任務的高效實施與教學目標的快速實現。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自主探究,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在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的提升,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當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1]。為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使其能夠在小組內展開激烈的討論,在思想碰撞當中激發靈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并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促進自己的不斷進步與提高。
2.創設教學情境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復雜問題時就會存在困難,單一化的教學方法難以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而教學情境的創設,則能夠將復雜、抽象的概念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展示出來,促進課堂教學與學習效率的提升[2]。在學生熟悉的情境當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形成對所學內容的深刻認知,從而實現知識技能向能力素養的轉化。在現代化教育工作當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以豐富教學內容資源、創新教學手段方法,真正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3.加強問題引導
問題引導的方式,能夠實現對小學語文課堂的合理劃分,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展開學習,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深入調查與分析,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性格特點和學習心理等,保障課堂問題設置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多采用啟發式的問題,以實現對學生智力的開發,使其在深入探究當中提高綜合實踐能力[3]。此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問題難度的合理設置。既要防止由于問題難度過大對學生自信心造成的打擊,也要防止問題難度過小而無法激發其挑戰的欲望。在問題的探究當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增強其質疑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
小學語文課堂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室當中,而是應該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明白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可以應用于生活,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教師應該重視生活化素材在課堂中的融合應用,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陌生感與疏離感,自覺探索語文世界的奧秘,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4]。引導學生走入社會和大自然當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避免出現思維僵化的問題,為其個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的適應性改革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革除當前教學中的種種弊端,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強化主體地位、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問題引導、聯系生活實際等途徑,落實教學方法改革的要求,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交流當中,在潛移默化當中掌握所學知識并轉化為自身的能力素養。
參考文獻:
[1]葛紅濤.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探討[J].學周刊,2020(4):53.
[2]王志欽.新時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114-115.
[3]姜慧.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19.
[4]王鈺.試論新時代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研究,2018(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