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紅
摘 要:耐久跑是初中體育課程中的一項常規項目,屬于田徑運動,是發展學生耐力、跑跳能力的重要體育項目,是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的重要活動。其中,呼吸、節奏在耐久跑運動中十分重要,關系著初中生的運動感受,也是提升初中生耐久跑運動能力、保護學生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素。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利用耐久跑發展學生的呼吸與節奏感,幫助學生順利突破運動瓶頸。從介紹正確的呼吸方法、借助歌曲調整學生的節奏感、通過實踐練習完善因材施教三個角度分析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如何通過耐久跑鍛煉活動優化學生的呼吸方式與節奏感。
關鍵詞:初中體育;耐久跑;呼吸與節奏;優化策略
一直以來,耐久跑都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難點項目,也是讓許多學生感到畏懼、排斥的運動活動,因為一旦學生出現了呼吸不暢或者身體進入“極點”狀態,便會感到十分痛苦、疲憊,難以繼續堅持耐久跑鍛煉。因此,要想切實提高耐久跑運動的教學效率,就必須引導初中生學會如何隨著跑步節奏調整呼吸節奏、呼吸頻率,使其根據自己的身體感受調整跑步速度,由此發展學生的耐久跑運動能力。
一、介紹正確的呼吸方法
實際上,運動過程中的呼吸方法與非運動狀態下的呼吸活動存在不同特點,前者必須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吸入空氣、呼出氣體,才能保證自己呼吸道的正常運轉,由此完成運動任務。因此,為了優化學生的節奏感與呼吸能力,初中體育教師要結合耐久跑運動介紹正確的呼吸方法,幫助學生調整呼吸方式、呼吸頻率,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減輕學生的不良運動感受。
為了讓學生在耐久跑運動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筆者直接引導學生學習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比如在耐久跑運動中不可以張嘴呼吸,要盡量使用鼻子呼吸;盡量以深呼吸為主,延長呼氣、吸氣的周期,讓呼吸變得緩慢起來,否則很容易讓身體進入“極點”狀態,極易產生疲憊感。在筆者的正確指導下,本班學生都會下意識地改善自己的呼吸方式,學會保護自己。當學生按照正確的呼吸方式參加耐久跑運動鍛煉活動之時,大多數學生都能夠以不同的速度完成耐久跑運動任務,由此消除了畏難心理,然后自覺調整了跑步速度與呼吸節奏,切實提升了個人的耐久跑運動能力。
二、借助歌曲調整學生的節奏感
耐久跑運動對初中生的耐力要求很高,且有一定的節奏要求。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初中生在耐久跑運動起始階段便投入了全部精力,一味沖刺,那么在后續便會出現身體乏力、呼吸不暢的運動問題,很難完成耐久跑運動任務。因此,初中生必須要把握好耐久跑的運動節奏,前期求穩、最后沖刺階段求快,保證自己的呼吸一直是順暢的,直到最后完成耐久跑運動任務。為此,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借助歌曲來幫助學生找準耐久跑運動的節奏感,同時也可增加耐久跑運動的趣味性,讓初中生平心靜氣地完成耐久跑任務。
在耐久跑運動鍛煉活動中,筆者會主動利用歌曲來幫助學生找準跑步節奏,盡量選擇一些節奏歡快、動感十足的運動音樂,讓學生隨著歌曲去調整自己的跑步速度。為此,筆者也會根據現實需求來剪輯歌曲,前期選擇一些平緩的歌曲,后期選擇一些激烈、感染性強、節奏較快的歌曲,切實幫助本班學生找準了跑步步調,便于學生及時掌握耐久跑運動的運動節奏。如此,初中生會自然而然地隨著歌曲的旋律變化調整自己的運動行為,能夠積累良好的運動感受。
三、通過實踐練習完善因材施教
俗話說得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便初中生掌握了耐久跑運動中的呼吸方式、節奏感,如果缺乏一定的運動實踐,也必然會影響初中生耐久跑運動能力的發展。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組織耐久跑練習,認真觀察學生的呼吸問題、節奏感問題,針對學生個人問題組織差異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及時實現運動進步,切實解決學生在耐久跑中的呼吸與節奏問題。
訓練初中生的耐久跑運動能力是一個長期且反復的過程,所以筆者會經常組織耐久跑練習活動,偶爾會讓學生通過耐久跑來熱身,希望可以及時豐富學生的運動經驗,使其更好地把握耐久跑運動的呼吸與節奏特點。在此過程中,筆者會認真觀察每一個學生的運動行為,及時針對學生個人所面臨的呼吸、節奏問題進行體育輔導。比如,本班有一些學生在耐久跑運動中會不自覺地用嘴巴呼吸,容易出現岔氣問題,導致學生經常受到腹部疼痛的困擾,無法順利完成耐久跑練習任務。對此,筆者便會經常陪著學生跑步,時刻提醒學生要放慢呼吸節奏,且要用鼻子呼吸,以便讓學生及時控制自己。再者,有的學生在耐久跑鍛煉活動中習慣先沖刺,想要“奪得先機”。對此,筆者會反復強調先穩后沖刺的順序,監督學生減緩起跑速度,學會保存體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體育耐久跑運動鍛煉中優化學生的呼吸、節奏感十分重要,是提升初中生耐久跑運動能力的保障條件,所以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觀察學生在耐久跑運動中的呼吸問題、節奏問題,針對學生需求設計相應的教學輔導計劃,切實優化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徐曉華.對初中耐久跑中的途中跑分析與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0):224-225.
[2]黃錦龍.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方法研究[J].才智,2016(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