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琴
摘 要:教學活動本身處在一個動態發展的狀態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理當時刻反思教學活動的現狀,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予以改進優化,推動教學工作發展進步。以小學語文教學作為討論對象,首先分析目前語文教學的基本現狀,并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實現教學優化的具體對策,希望能夠給小學語文教師一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存在問題;優化對策
語文課程在小學階段是重要的課程,能夠對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起到支撐奠基作用。而近年來,社會發展非常迅速,教育活動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實現了快速發展,給教學活動帶來了很多全新的契機。語文教師就應該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針對其中的薄弱環節予以優化,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講,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整體情況還是比較良好的,不少方面的教學工作都能跟隨時代的發展進步而實現同步發展,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是,雖然整體教學情況較好,但是也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并未十全十美。根據實際教學經歷,和對業界同仁研究成果的學習,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目前還存在一些普遍常見性問題,這就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具體來講,首先,語文教學和新媒體的融合不足。當前社會已經步入“互聯網+”的新時代,新媒體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產物。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新媒體可以在多方面產生積極作用。然而從目前教學實踐開展來講,對于新媒體的利用還很少,這是一個需要改進優化的地方。其次,核心素養融入不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是新課改背景下所提出的重點要求,也是提高教學活動水平的關鍵所在。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卻并未將核心素養有效融入進來。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以基礎性的語文理論知識為核心,并未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活動中,這就會阻礙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最后,教學活動整體性不強。語文課程,主要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是相互關聯、彼此影響的。然而在現實教學中,確實將閱讀、寫作、聽說這些環節分開進行的,并未統一起來,導致教學活動缺乏整體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策略
針對目前存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其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拉低教學效果的主要問題。語文教師要立足這些問題,對語文教學活動予以創新優化,確保教學活動可以在新時期取得進步發展。
1.借助新媒體輔助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一直局限于書本教材,這樣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新媒體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形式,動態圖、文字流媒體、小視頻、網絡直播等,形式豐富,其中和語文相關的素材有很多。在課堂上,教師便可以將這些新媒體素材運用起來,來輔助語文教學的開展。比如在教學《觀潮》這篇課文的時候,主要內容就是講述了作者觀看錢塘江大潮的一些經歷,同時描繪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對于學生來講,幾乎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看過錢塘江大潮,單純通過課本文字,很難讓他們形成清楚認識。因此,就可以引入網絡小視頻,將與錢塘江大潮相關的小視頻引入課堂,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通過小視頻,學生就能對錢塘江大潮形成直觀感受,再結合課本上的文字描述,學生自然可以產生更深的理解。
2.融入核心素養展開教學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這是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關注到的教學新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將核心素養有效融入進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水平。比如,在教學《題西林壁》這首古詩的時候,就可以先確定具體的核心素養,再來對教學方法予以優化??梢栽O計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根據古詩所包含的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依靠這些問題,展開自主閱讀理解。通過這樣的過程,就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邏輯思維等核心素養。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背誦古詩,形成積累,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積累水平。
3.加強教學的互動協調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等不能分割開來,應該彼此交互相互協調,構成一個統一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素養實現整體化的培育。首先,可以將寫作融入閱讀。在對課文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講到一些重點句子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樣可以在閱讀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次,可以將口語交際融入閱讀,基于課文文本內容,構建起角色表演、主題辯論等活動,在學生以課文為基礎,進行口語交際表達,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通過將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等相互結合,可以大大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需要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然后對癥下藥,利用新媒體輔助教學,融入核心素養,以及加強教學的互動協調,全面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愛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2).
[2]陳鶯慧.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優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14).
[3]宋華.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及優化途徑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8(11):43.